挤出机头切粒筛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5387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挤出机头切粒筛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挤出机头切粒筛板结构。



背景技术:

挤出机是依靠螺杆旋转所产生的压力及剪切力,能使得物料可以充分进行塑化以及均匀混合,通过口模成型;所以有时使用一台挤出机就能够同时完成混合,塑化以及成型等一系列工艺,从而进行连续的生产。物料筒内的物料在挤出完之后柱塞会退回,等到添加新一轮塑化物料后再接着进行下一轮的操作,这种生产工艺属于不连续生产,并且对物料基本不能进行充分搅拌以及混合,此外本生产还需进行预先塑化。目前传统的挤出机头内所用的挤出机头切粒筛板结构的过料效果较差,一般都是直孔或者是喇叭状的缩口孔,这种孔的过料使得料过松或者过紧,让挤出机挤出的料相对来说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挤出机挤出料的质量,使得最终的产品的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的挤出机头切粒筛板结构。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挤出机头切粒筛板结构,包括圆板形的本体,本体的正面的中部设有凹腔一,凹腔一的腔底靠近其腔壁设有一圈环形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内、外两圈贯穿正反两端面的过料孔,内圈和外圈相邻的过料孔之间错位设置,内、外两圈的每个过料孔均由相互连通的大孔和小孔组成,大孔设于靠近正端面的一侧,大孔和小孔的轴线平行且相互不重合,相邻的大孔之间相互连通,外圈的每个过料孔的小孔均靠内侧方向设置,内圈的每个过料孔的小孔均靠外侧方向设置;凹腔一的腔底中部凹设有凹腔二、反端面的中部凹设有凹腔三,凹腔二与凹腔三之间通过通孔连通,凹腔一上安装有呈圆锥形的分流胆,分流胆与凹腔一相对的端面的中部设有嵌入凹腔二中的凸起,凸起的中部设有与通孔相匹配的盲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大孔的孔径由正面向反面方向逐渐缩小形成喇叭状的孔,小孔为直通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大孔的相对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小孔的孔径不大于大孔的最大孔径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的侧壁上靠近正端面的一侧设有环形的扩颈部,扩颈部与本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台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胆的相对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65度,分流胆的顶部为球形的端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靠近正端面的一侧设有缩颈孔,缩颈孔与通孔之间形成台阶,盲孔与缩颈孔相对应且孔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缩颈孔的内径大于通孔内径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腔二的直径小于凹腔三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腔三的侧壁由正面向反面方向且向外侧倾斜形成倾斜的腔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改进挤出机头切粒筛板结构的结构,将过料孔改进为大孔配合小孔的结构,有效的提高了挤出机挤出料的质量,使得最终的产品的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安装分流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分流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挤出机头切粒筛板结构,包括圆板形的本体10,本体10的正面的中部设有凹腔一18,凹腔一18的腔底靠近其外侧设有一圈环形的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内、外两圈贯穿正反两端面的过料孔,内圈和外圈相邻的过料孔之间错位设置,内、外两圈的每个过料孔均由相互连通的大孔12和小孔13组成,大孔12设于靠近正端面的一侧,大孔12和小孔13的轴线平行且相互不重合,相邻的大孔12之间相互连通,外圈的每个过料孔的小孔13均靠内侧方向设置,内圈的每个过料孔的小孔13均靠外侧方向设置;凹腔一18的腔底中部凹设有凹腔一14、反端面的中部凹设有凹腔三15,凹腔二14与凹腔三15之间通过通孔16连通,凹腔一18上安装有呈圆锥形的分流胆19,分流胆19与凹腔一18相对的端面的中部设有嵌入凹腔二14中的凸起20,凸起20的中部设有与通孔16相匹配的盲孔21,其中,分流胆19的相对两侧面之间的夹角A为65度,分流胆19的顶部为球形的端头。

上述中的大孔12的孔径由正面向反面方向逐渐缩小形成喇叭状的孔,小孔13为直通孔,大孔12的相对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小孔13的孔径不大于大孔12的最大孔径的三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的侧壁上靠近正端面的一侧设有环形的扩颈部,扩颈部与本体10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台阶,本体10的正端面的通孔16靠近正端面的一侧设有缩颈孔17,缩颈孔17与通孔16之间形成台阶,盲孔21与缩颈孔17相对应且孔径相等。缩颈孔17的内径大于通孔16内径的二分之一,凹腔二14的直径小于凹腔三15的直径,凹腔三15的侧壁由正面向反面方向且向外侧倾斜形成倾斜的腔壁。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