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右侧围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2538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右侧围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右侧围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动汽车轻量化要求越来越被重视,汽车左前门内板上用来安装车门锁和玻璃升降器等,不是受力的承载件,传统的汽车左前门内板都是采用钢板冲压成型,重量重,不符合电动汽车对轻量化的要求。

申请号为201521129856.5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无骨架非金属车门,包括注塑成型的外板(1)和内板(2),所述内板(2)上部边缘位置设有加强筋(5),所述内板(2)下部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一面与外板(1)粘结连接,所述凹槽(6)的另一面上设有内饰板(4),所述内饰板(4)上设有容纳盒,所述外板(1)和所述内板(2)之间通过打胶进行封闭。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车门结构相比,采用塑料件和不用生产车门骨架,减少了设计任务,节约了成本,结构简单,车门重量轻,符合新能源汽车以及轻量化车身设计理念,但是车门外板在车门侧面受到撞击时,还是要承载力,来保护驾驶室的人,所以该实用新型在达到了轻量化的要求,但是失去了汽车的安全性,不符合根本的设计理念,且违背了专利的实用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右侧围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右侧围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树脂料:将树脂倒入容器内,在容器内均匀搅拌20—30分钟,将玻璃纤维加入树脂中再次搅拌,其中树脂与玻璃纤维的配比为100:3;

2)模具预热,对模具进行预热,使模具温度加热到25℃—50℃;

3)开模;

4)嵌入锁钮型腔柱:将锁钮的型腔柱通过螺纹拧合在下模上;

5)合模;

6)移模到压机加压:压机加压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7)接真空管抽真空;

8)注胶:注胶管道畅通,确认注胶温度是否在35℃之间;检查固化剂数值是否正确;固化剂配比为步骤1)中混合物的3.5-4.5%;

9)产品固化:产品固化时间为45—60分钟;判断混合物固化方法,将残留树脂折弯,若发生断裂,则固化完成;

10)移模到翻转,开模取件,清理模具模腔;

11)员工自检和质量检验:去除注胶毛刺;

12)钻孔攻丝:用比尺模板放入注胶件中,定位其上的螺纹孔中心,然后用钻头打孔,用丝锥攻丝;

13)对产品孔位进度进行检验:将产品装入检验工装内,利用装配螺栓进行孔位安装检测,并筛选出次品进行修复;

14)入库存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容器内温度保持在110—120℃之间。

优选的,所述开模和合模具有以下步骤:

31)开模:翻转开模时进行限位;

32)上模清理并涂脱模剂:清理上模上残留的污渍并保证上模腔完好;采用棉布在上模腔上涂脱模剂,涂覆时遵循先四周后中间,直线涂覆的原则,其中新的模具,需要涂覆五次脱模剂,相邻的两次中间需要将上次的脱模水擦拭干净后再涂覆,每层间隔8—10分钟;

33)上模移模喷胶衣:喷涂均匀,不允许有流挂痕、露底,起皱,裂纹现象,胶衣厚度达到要求,胶衣厚度按设计要求,公差±0.05mm;

34)上模胶衣固化:固化周期为12-16分钟;

35)下模清理:清理下模上残留的污渍并保证下模腔完好;

36)下模接气管:确保气管接好并确认密封不漏气;

37)下模喷胶衣:其中下模胶衣:添加剂:固化剂的配比为100:35:3;

38)下模、上模一次铺玻毡:检查下模中织物朝向是否正确,玻璃纤维铺设平整,无褶皱;检查上模织物朝向是否正确,玻璃纤维铺设平整,无褶皱;

39)移动上模到翻转合模:合模前检查模具上模腔,下模腔上铺设的玻毡和嵌件状态正确,合模完成,检查模具上模腔,下模腔合模完整,模具边缘齐整;翻转合模时上模起吊进行限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不饱和发泡树脂、pu、铝管、钢板安装板、玻纤组的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刚度和强度。以达到汽车右侧围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右侧围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右侧围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汽车右侧围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树脂料:将树脂倒入容器内,在容器内均匀搅拌20分钟,将玻璃纤维加入树脂中再次搅拌,其中树脂与玻璃纤维的配比为100:3;

2)模具预热,对模具进行预热,使模具温度加热到25℃;

3)开模;

4)嵌入锁钮型腔柱:将锁钮的型腔柱通过螺纹拧合在下模上;

5)合模;

6)移模到压机加压:压机加压时间控制在30分钟;

7)接真空管抽真空;

8)注胶:注胶管道畅通,确认注胶温度是否在35℃之间;检查固化剂数值是否正确;固化剂配比为步骤1)中混合物的3.5%;

9)产品固化:产品固化时间为45分钟;判断混合物固化方法,将残留树脂折弯,若发生断裂,则固化完成;

10)移模到翻转,开模取件,清理模具模腔;

11)员工自检和质量检验:去除注胶毛刺;

12)钻孔攻丝:用比尺模板放入注胶件中,定位其上的螺纹孔中心,然后用钻头打孔,用丝锥攻丝;

13)对产品孔位进度进行检验:将产品装入检验工装内,利用装配螺栓进行孔位安装检测,并筛选出次品进行修复;

14)入库存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容器内温度保持在110℃之间。

优选的,所述开模和合模具有以下步骤:

31)开模:翻转开模时进行限位;

32)上模清理并涂脱模剂:清理上模上残留的污渍并保证上模腔完好;采用棉布在上模腔上涂脱模剂,涂覆时遵循先四周后中间,直线涂覆的原则,其中新的模具,需要涂覆五次脱模剂,相邻的两次中间需要将上次的脱模水擦拭干净后再涂覆,每层间隔8分钟;

33)上模移模喷胶衣:喷涂均匀,不允许有流挂痕、露底,起皱,裂纹现象,胶衣厚度达到要求,胶衣厚度按设计要求,公差0.05mm;

34)上模胶衣固化:固化周期为12分钟;

35)下模清理:清理下模上残留的污渍并保证下模腔完好;

36)下模接气管:确保气管接好并确认密封不漏气;

37)下模喷胶衣:其中下模胶衣:添加剂:固化剂的配比为100:35:3;

38)下模、上模一次铺玻毡:检查下模中织物朝向是否正确,玻璃纤维铺设平整,无褶皱;检查上模织物朝向是否正确,玻璃纤维铺设平整,无褶皱;

39)移动上模到翻转合模:合模前检查模具上模腔,下模腔上铺设的玻毡和嵌件状态正确,合模完成,检查模具上模腔,下模腔合模完整,模具边缘齐整;翻转合模时上模起吊进行限位。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汽车右侧围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树脂料:将树脂倒入容器内,在容器内均匀搅拌30分钟,将玻璃纤维加入树脂中再次搅拌,其中树脂与玻璃纤维的配比为100:3;

2)模具预热,对模具进行预热,使模具温度加热到50℃;

3)开模;

4)嵌入锁钮型腔柱:将锁钮的型腔柱通过螺纹拧合在下模上;

5)合模;

6)移模到压机加压:压机加压时间控制在40分钟;

7)接真空管抽真空;

8)注胶:注胶管道畅通,确认注胶温度是否在35℃之间;检查固化剂数值是否正确;固化剂配比为步骤1)中混合物的4.5%;

9)产品固化:产品固化时间为60分钟;判断混合物固化方法,将残留树脂折弯,若发生断裂,则固化完成;

10)移模到翻转,开模取件,清理模具模腔;

11)员工自检和质量检验:去除注胶毛刺;

12)钻孔攻丝:用比尺模板放入注胶件中,定位其上的螺纹孔中心,然后用钻头打孔,用丝锥攻丝;

13)对产品孔位进度进行检验:将产品装入检验工装内,利用装配螺栓进行孔位安装检测,并筛选出次品进行修复;

14)入库存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容器内温度保持在120℃之间。

优选的,所述开模和合模具有以下步骤:

31)开模:翻转开模时进行限位;

32)上模清理并涂脱模剂:清理上模上残留的污渍并保证上模腔完好;采用棉布在上模腔上涂脱模剂,涂覆时遵循先四周后中间,直线涂覆的原则,其中新的模具,需要涂覆五次脱模剂,相邻的两次中间需要将上次的脱模水擦拭干净后再涂覆,每层间隔10分钟;

33)上模移模喷胶衣:喷涂均匀,不允许有流挂痕、露底,起皱,裂纹现象,胶衣厚度达到要求,胶衣厚度按设计要求,公差-0.05mm;

34)上模胶衣固化:固化周期为16分钟;

35)下模清理:清理下模上残留的污渍并保证下模腔完好;

36)下模接气管:确保气管接好并确认密封不漏气;

37)下模喷胶衣:其中下模胶衣:添加剂:固化剂的配比为100:35:3;

38)下模、上模一次铺玻毡:检查下模中织物朝向是否正确,玻璃纤维铺设平整,无褶皱;检查上模织物朝向是否正确,玻璃纤维铺设平整,无褶皱;

39)移动上模到翻转合模:合模前检查模具上模腔,下模腔上铺设的玻毡和嵌件状态正确,合模完成,检查模具上模腔,下模腔合模完整,模具边缘齐整;翻转合模时上模起吊进行限位。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汽车右侧围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树脂料:将树脂倒入容器内,在容器内均匀搅拌25分钟,将玻璃纤维加入树脂中再次搅拌,其中树脂与玻璃纤维的配比为100:3;

2)模具预热,对模具进行预热,使模具温度加热到35℃;

3)开模;

4)嵌入锁钮型腔柱:将锁钮的型腔柱通过螺纹拧合在下模上;

5)合模;

6)移模到压机加压:压机加压时间控制在35分钟;

7)接真空管抽真空;

8)注胶:注胶管道畅通,确认注胶温度是否在35℃之间;检查固化剂数值是否正确;固化剂配比为步骤1)中混合物的4%;

9)产品固化:产品固化时间为50分钟;判断混合物固化方法,将残留树脂折弯,若发生断裂,则固化完成;

10)移模到翻转,开模取件,清理模具模腔;

11)员工自检和质量检验:去除注胶毛刺;

12)钻孔攻丝:用比尺模板放入注胶件中,定位其上的螺纹孔中心,然后用钻头打孔,用丝锥攻丝;

13)对产品孔位进度进行检验:将产品装入检验工装内,利用装配螺栓进行孔位安装检测,并筛选出次品进行修复;

14)入库存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容器内温度保持在115℃之间。

优选的,所述开模和合模具有以下步骤:

31)开模:翻转开模时进行限位;

32)上模清理并涂脱模剂:清理上模上残留的污渍并保证上模腔完好;采用棉布在上模腔上涂脱模剂,涂覆时遵循先四周后中间,直线涂覆的原则,其中新的模具,需要涂覆五次脱模剂,相邻的两次中间需要将上次的脱模水擦拭干净后再涂覆,每层间隔9分钟;

33)上模移模喷胶衣:喷涂均匀,不允许有流挂痕、露底,起皱,裂纹现象,胶衣厚度达到要求,胶衣厚度按设计要求,公差0mm;

34)上模胶衣固化:固化周期为14分钟;

35)下模清理:清理下模上残留的污渍并保证下模腔完好;

36)下模接气管:确保气管接好并确认密封不漏气;

37)下模喷胶衣:其中下模胶衣:添加剂:固化剂的配比为100:35:3;

38)下模、上模一次铺玻毡:检查下模中织物朝向是否正确,玻璃纤维铺设平整,无褶皱;检查上模织物朝向是否正确,玻璃纤维铺设平整,无褶皱;

39)移动上模到翻转合模:合模前检查模具上模腔,下模腔上铺设的玻毡和嵌件状态正确,合模完成,检查模具上模腔,下模腔合模完整,模具边缘齐整;翻转合模时上模起吊进行限位。

具体工作原理:采用不饱和发泡树脂、pu、铝管、钢板安装板、玻纤组的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刚度和强度。以达到汽车右侧围使用要求。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