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螺纹自动脱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1414阅读:7361来源:国知局
内外螺纹自动脱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外螺纹自动脱模模具。



背景技术:

螺纹在注塑产品上是比较常见的结构,现有注塑模具在生产带螺纹产品时,如果只有内螺纹则采用电机经齿轮传动带动带有螺纹的芯子旋转脱模,如果只有外螺纹,一般采用哈夫模具,对于同时存在内外螺纹的产品则采用二次加工的方法,即先由模具生产一个内螺纹产品,再通过二次加工进行外螺纹的加工,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外螺纹自动脱模模具,包括下复板、模脚、下推板、上推板、顶针、动模板、动模仁、上复板、定模板、定模仁和浇口套,所述下复板与模脚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模脚另一端与动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动模仁,所述模脚内侧设置有下推板和上推板,所述上推板与下推板固定连接且上推板和下推板之间安装有顶针,所述顶针依次穿过动模板和动模仁,所述上复板一侧中部设置有浇口套,所述上复板另一侧与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上安装有定模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伺服电机、联轴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一螺纹轴和第二螺纹轴,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动模板的侧面,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二螺纹轴上,所述第一齿轮还与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中部,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还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一端,所述第三转轴中部还安装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一螺纹轴上,所述第一螺纹轴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轴上形成有外螺纹。

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均为直齿圆柱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注塑模具的改进,增加伺服电机及传动部件,为既有内螺纹又有外螺纹的注塑产品提供了一种生产解决方式,伺服电机能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转和反转实现第一螺纹轴和第二螺纹轴的旋进和旋出,实现了产品内外螺纹一次注塑成型,节约成本,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模时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模时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部件立体图。

图中:下复板-1,模脚-2,下推板-3,上推板-4,顶针-5,动模板-6,动模仁-7,上复板-8,定模板-9,定模仁-10,浇口套-11,伺服电机-12,联轴器-13,第一转轴-14,第二转轴-15,第三转轴-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第四齿轮-22,第五齿轮-23,第一螺纹轴-24,第二螺纹轴-2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内外螺纹自动脱模模具,包括下复板1、模脚2、下推板3、上推板4、顶针5、动模板6、动模仁7、上复板8、定模板9、定模仁10、浇口套11、伺服电机12、联轴器13、第一转轴14、第二转轴15、第三转轴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第四齿轮22、第五齿轮23、第一螺纹轴24和第二螺纹轴25,下复板1与模脚2一端固定连接,模脚2另一端与动模板6固定连接,动模板6上设置有动模仁7,模脚2内侧设置有下推板3和上推板4,上推板4与下推板3固定连接且上推板4和下推板3之间安装有顶针5,顶针5依次穿过动模板6和动模仁7,上复板8一侧中部设置有浇口套11,上复板8另一侧与定模板9固定连接,定模板9上安装有定模仁10,伺服电机12安装于动模板6的侧面,伺服电机12通过联轴器13与第一转轴14的一端连接,第一转轴14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7,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相啮合,第二齿轮18安装在第二螺纹轴25上,第一齿轮17还与第三齿轮19相啮合,第三齿轮19安装在第二转轴15中部,第二转轴15的一端还安装有第一锥齿轮20,第一锥齿轮20与第二锥齿21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21安装在第三转轴16一端,第三转轴16中部还安装有第四齿轮22,第四齿轮22与第五齿轮23相啮合,第五齿轮23安装在第一螺纹轴24上,第一螺纹轴24上形成有内螺纹,第二螺纹轴25上形成有外螺纹,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2和第五齿轮23均为直齿圆柱齿轮。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合模时,伺服电机12正转,通过各个传动部件,将第一螺纹轴24和第二螺纹轴25旋入动模仁7和定模仁10内,然后注塑枪通过浇口套11进行注塑。

如图2所示,注塑完成后产品冷却,伺服电机12反转,通过各个传动部件,将第一螺纹轴24和第二螺纹轴25旋出动模仁7和定模仁10,然后动模仁7向后移动,顶针5将注塑产品顶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