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9600发布日期:2019-02-22 20:09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



背景技术:

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是一款集转盘、转轴两者功能的特殊注塑机。此机型的功能全,适用性广,它既可以生产转盘式注塑机特长的边界分明的双色及多色制品,也可以生产转轴式注塑机全包裹或穿透类双色制品。

现有的转盘转轴式多组分注塑机结构复杂,安装、维修以及后续客户使用有一定的麻烦;同时因传递动力相关零件较多,功耗较高;且转轴、转盘是共用同一动力件,在使用转轴功能时,转盘也参与运动,导致功耗较高,浪费动力。转换转轴转盘功能时,还需要拆卸辅助模板,操作麻烦,浪费工人时间。传动零件繁多,需要保证注塑机精度,则要严格提高各零件的制造精度,防止累计误差,提高了注塑机的制造成本。

专利号为:cn10773840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转盘、转轴共用机型结构”,提供了一种转盘、转轴共用机型结构,包括动模、转盘和辅助模板,所述动模、转盘和辅助模板中心设置有转轴,所述动模其中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转盘弹性顶托装置,所述转盘弹性顶托装置用于顶托转盘。该注塑机转轴、转盘功能采用同一驱动装置提供,且零部件之间关联性高,传动复杂;转换转盘、转轴功能时需要拆装辅助模板,使用不方便。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动力传递效率高、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新型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动模组件,包括动模;

转盘组件,包括转盘、转盘轴和第一动力件;转盘轴呈空心状安装在动模中;转盘设置于动模前侧,且套接在转盘轴上;第一动力件安装在动模上,并与转盘传动连接;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转轴筒和第二动力件;转轴筒安装在转盘轴中;转轴安装在转轴筒中;第二动力件安装在动模上,并与转轴传动连接。

在上述的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中,所述转轴中部开设有多条水道。

在上述的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托出油缸,安装在动模上,与传动转轴连接,用于控制转轴的前进和后退;

分流柱,安装在转轴的尾端,柱面上开设有多个水孔,与所述转轴中部的水道连通;

带轮,套设在转轴和转轴筒上,与第二动力件通过传送带连接。

在上述的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中,所述转轴筒与转盘轴之间还设置有一对圆锥轴承,转轴筒安装在圆锥轴承的内圆中,转盘轴套设在圆锥轴承的外圆上。

在上述的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中,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齿轮,连接在第一动力件和转盘之间。

在上述的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中,所述转盘轴靠近转盘侧向外凸出一凸台,转盘套设在凸台上。

在上述的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中,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顶出油缸,安装在动模上。

在上述的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中,动模和转盘轴之间设置有一对滚柱轴承,转轴安装在滚柱轴承的内圆中,动模套在滚柱轴承的外圆上。

在上述的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中,还包括定模板,并排设置在动模的前侧,定模板四角处均开设有四个导杆孔。

在上述的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的控制方法为:当切换为转盘模式时:第一动力件通过齿轮带动转盘旋转180度,转轴静止;

当切换为转轴模式时:托出油缸先将转轴向前推出;第二动力件通过传送带及带轮带动转轴旋转180度,转盘静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转盘由第一动力件提供动力,转轴由第二动力件提供动力,两动作互不干扰,实现转轴功能时,转盘静止,减小了动力的浪费;

2、取消了辅助模板的设置,使注塑机的结构简单化;切换转轴、转盘功能时,直接通过调节操作面板即可实现,不需要再拆装辅助模板;减少各零件之间的连接、传动关联性,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及减小了累计误差;

3、转盘轴与动模之间设置了一对滚柱轴承,滚柱轴承的径向游隙小,对转盘的侧倾和同轴度影响小,保证了转盘轴的同轴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去除定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自转盘向后看的平面视图;

图5为图4沿a-a剖切后的部分视图。

图中,1、动模组件;11、动模;12、顶出油缸;2、转盘组件;21、转盘;22、转盘轴;221、凸台;23、第一动力件;24、传动齿轮;25、滚柱轴承;3、转轴组件;31、转轴;32、转轴筒;33、第二动力件;34、托出油缸;35、分流柱;36、带轮;37、传送带;38、圆锥轴承;4、定模板;41、导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的转盘、转轴共用式多组份注塑机,包括有:动模组件1;转盘组件2;转轴组件3。

动模组件1,包括动模11;转盘组件2,包括转盘21、转盘轴22和第一动力件23;转盘轴22呈空心状,安装在动模11中;转盘21设置于动模11前侧,且套接在转盘轴22上;第一动力件23安装在动模11上,并与转盘21传动连接;转轴组件3,包括转轴31、转轴筒32和第二动力件33;转轴筒32安装在转盘轴22中;转轴31安装在转轴筒32中;第二动力件33安装在动模11上,并与转轴31传动连接。

转盘21由第一动力件23提供动力,转轴31由第二动力件33提供动力,两动作互不干扰。注塑机实现转轴31功能时,转盘21静止,注塑机实现转盘21功能时,转轴31静止;由两个动力件提供动力,传动零件少,减小了动力的浪费。

转轴31中部开设有多条水道311。转轴组件3还包括:托出油缸34,分流柱35,带轮36。托出油缸34安装在动模11上,与转轴31连接,用于控制转轴31的前进和后退;分流柱35安装在转轴的尾端,柱面上开设有多个水孔,与转轴31中部的水道连通;该水道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具生产时的需求,接通冷却水或者保温液压油,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冷却均衡,防止局部过冷或者过热而产生温度应力。带轮36套设在转轴31和转轴筒32上,与第二动力件33通过传送带37连接。

转轴筒32与转盘轴22之间还设置有一对圆锥轴承38(也称圆锥滚子轴承),转轴筒32安装在圆锥轴承38的内圆中,转盘轴22套设在圆锥轴承38的外圆上。圆锥轴承38用于承受以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与轴向联合载荷;保证转轴31在转动过程中的同轴度;所能承受载荷的能力大,极限转速低。

转盘组件2还包括传动齿轮24,连接在第一动力件23和转盘21之间。其一种形式为:转盘21上设置有轮齿,第一动力件23转动带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与转盘21上的轮齿啮合传动,带动转盘21转动;另一种形式为:转盘21上不设置轮齿,第一动力件23带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再通过一个从动齿轮带动转盘21转动。工作时,第一动力件23带动齿轮24,传动转盘21旋转运动。转盘轴22靠近转盘21侧向外凸出一凸台221,转盘21套设在凸台221上;凸台221靠近转盘21的面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转盘21安装在凸台221上后,通过螺栓固定。动模11和转盘轴22之间设置有一对滚柱轴承25,转轴31安装在滚柱轴承25的内圆中,动模11套在滚柱轴承25的外圆上;转盘轴22上的凸台221可以限制滚柱轴承25的轴向运动;滚柱轴承25的径向游隙小,对转盘的侧倾和同轴度影响小。

动模组件1还包括顶出油缸12,安装在动模11上。当模具安装于动模上时,顶出油缸12与模具的顶出装置相连,用于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

本注塑机还包括定模板4,并排设置在动模11的前侧;定模板4四角处开设有四个导杆孔41;相应的,动模11在定模导杆孔41的相应位置也开设有孔,导杆(图中未示意)穿过动模11四角处的孔和定模板4四角处的导杆孔41,将两者相连,运动过程中可以对动模11进行导向。

优选地,当注塑机切换为转盘模式时:第一动力件23通过传动齿轮24带动转盘21旋转,对固定在转盘21上的模具完成后模的互换;当切换外转轴模式时:34托出油缸先将转轴向前推出,第二动力件33通过传送带37及带轮36带动转轴31旋转180度,固定在转盘21上的模具后模不动,而后模芯旋转180度,进行下一注塑工序。该切换过程只需通过控制操作面板,选择功能即可实现,减少了硬件上的拆装工作。

工作过程中,当要求生产边界分明的双色或者多色制品时;以双色模为例,成型两种颜色需要两套模具。将两套模具固定于注塑机中,具体地,两套模具的前模固定在定模板4上呈180度,两套模具的后模固定在转盘21上也呈180度,将注塑机切换为转盘模式;当模具完成第一种颜色注塑后,第一动力件23驱动传动齿轮24,带动转盘21旋转180度,将固定在转盘上两套模具的后模进行互换,进行另一种颜色塑料的注塑,注塑好的产品,由顶出油缸12推动模具上的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

当要求生产全包裹或穿透类双色制品时;以全包裹制品为例,成型该类产品只需一套模具,但要求后模能旋转。注塑机切换为转轴模式,将模具固定于注塑机中,具体地,模具的前模固定在定模板4上,后模固定在转盘21上,转轴31与模具后模的模芯相连;当完成第一次注塑时,托出油缸34推动转轴31向前运动,带动后模的模芯向前运动,第二动力件33驱动传送带37及带轮36,带动转轴31及后模的模芯旋转180度,托出油缸34回位,带动转轴31及后模的模芯回位,完成后模的模芯旋转动作,进行下轮注塑。注塑好的产品,由顶出油缸12推动模具上的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