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6354发布日期:2018-12-21 20:51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压膜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膜模具。



背景技术:

牙齿模型,尤其是标准牙齿模型,是一种用于口腔知识普及等的模型。为了展示矫治器,该矫治器需要与标准牙齿模型中的牙齿部分相适配,矫治器套设在该牙齿部分上。一般地,在标准牙齿模型的周围填充铁砂,再在标准牙齿模型上放置膜片进行气压,得到矫治器。采用铁砂的方式,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高压膜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压膜模具。

一种压膜模具,所述压膜模具用于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其中,所述压膜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牙齿模型,且所述凹槽与的形状与所述牙齿模型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牙齿模型中的牙齿部分超出所述第一表面。

上述压膜模具,用于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该压膜模具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形状与牙齿模具的形状相适配,且牙齿模型中的牙齿部分超出第一表面,从而需要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时,将该牙齿模型放置在凹槽内,再在牙齿模型上放置膜片进行压制,形成与该牙齿模型上的牙齿相适配的牙套,避免了压膜过程中,采用铁砂在牙齿模型的周围进行填充,进而提高压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垫部,所述垫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牙齿模型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垫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垫部上设置有与牙齿模型的形状相适配的通孔,从而垫部可以套设在牙齿模型上,使得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防止漏气,还可以防止膜片被拉伸过长,且便于后续的撬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数量为多个。

通过盲孔的设置,可以节省原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盲孔构成蜂窝结构。

多个盲孔构成蜂窝结构,提高本体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盲孔的深度并不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盲孔沿着所述盲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凹槽的底面,形成通孔。

通过形成通孔的设置,进一步节省原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底面具有倾斜部。

通过倾斜部的设置,使得牙齿模型与凹槽的侧壁以及底面更加贴合,防止漏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设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牙齿模型之间。

通过缓冲部的设置,防止牙套形成过程中的漏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为泡沫层或者胶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形状为圆柱体、正方体或者长方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压膜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压膜模具的侧视图;

图3为垫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压膜模具的剖视图;

图5为第三实施例的压膜模具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压膜模具100包括本体110,本体110包括第一表面111。该压膜模具100用于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也称为矫治器或者矫正器)。具体地,当需要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时,将牙齿模型放置在该压膜模具上,再在该牙齿模型上放置膜片,通过气压压合的方式,形成与牙齿模型中的牙齿相适配的牙套,且该牙套套设在牙齿模型中的牙齿上。其中,牙齿模型可以为标准牙齿模型,在该标准牙齿模型形成与其牙齿相适配的牙套,以供展示等。本体110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等。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0的形状为圆柱体。此外,本体11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树脂,如聚乙烯等。

请再参考图1,第一表面111上设置有凹槽112,该凹槽112用于放置牙齿模型,凹槽112的形状与牙齿模型的形状相适配,且牙齿模型的牙齿部分超出第一表面111。也就是说,牙齿模型的牙齿部分位于第一表面111之上。需要说明的是,凹槽112的底面的形状可以与牙齿模型的远离牙齿部分的端面的形状相适配。凹槽112的底面的形状也可以为由弧形和直线组成的封闭图形,其中,弧形与牙齿模型的远离其牙齿部分的端面的外边缘相适配,直线为牙齿模型的最大宽度。

从而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时,将牙齿模型放置在开设在第一表面111的凹槽112内,再在牙齿模型上放置膜片进行压制,形成与该牙齿模型上的牙齿相适配的牙套,避免了压膜过程中,采用铁砂在牙齿模型的周围进行填充,进而节省时间,提高压膜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110可以包括第一部110a和第二部110b,第一部110a和第二部110b固定连接,第一部110a和第二部110b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部110a的形状为圆柱形,第二部110b的横截面在第一部110a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此时,第二部110b在其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高度为凹槽112的深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110a和第二部110b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粘结、螺栓等方式固定连接。本体110可以通过3D打印等方式一体成型。采用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标准牙齿模型的不同规格进行再设计变更标模槽,从而实现个性化制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垫部120,该垫部120上设置有通孔121,如图3所示。该通孔121的形状与牙齿模型的形状相适配。具体地,垫部120位于第一表面111上,且牙齿模具穿过通孔121。从而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的过程中,由于通过气压压合的方式对膜片进行压合而形成牙套,因此,通过垫部120的设置,可以防止漏气,还可以防止膜片被拉伸过长,且便于后续的撬膜。垫部120可重复利用,撬膜时简化撬膜,可以通过拉动垫部120,将牙齿模型取出来,也可使用撬棒摘取,由于垫部120起到保护作用,撬棒不会直接划伤牙齿模型。需要说明的是,该垫部120可以为垫片。垫部12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橡胶等。

进一步地,凹槽112的底面具有倾斜部,也就是说,凹槽112的底面从与牙齿模型中的牙齿部分的前牙往该牙齿部分的后牙的方向倾斜,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通过倾斜部的设置,使得该凹槽112更加与牙齿模型相适配,也就是说,使得凹槽112的底面以及侧壁与牙齿模型更加贴合,进一步防止漏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压膜模型100还包括缓冲部,缓冲部设在凹槽112内,且缓冲部位于凹槽112的侧壁与牙齿模型之间。也就是说,缓冲部设在凹槽112的侧壁与牙齿模型之间,以填充凹槽112的侧壁与牙齿模型之间的空隙,从而进一步防止牙套形成过程中的漏气。需要说明的是,缓冲部可以为泡沫层或者胶层等,也就是说,凹槽112的侧壁与牙齿模型之间的空隙可以通过泡沫或玻璃胶来填充。

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压膜模具200包括本体210,本体210具有第一表面211,第一表面211设置有凹槽212。该压膜模具200中的各个部件的结构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等如第一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该压膜模具200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压膜模具100不同的是:本体210包括第二表面213,第二表面213与第一表面211相对,且第二表面213上开设有盲孔214,盲孔214的数量为多个。通过盲孔214的设置,从而节省原材料。进一步地,多个盲孔214可以构成蜂窝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本体210的强度。

此外,多个盲孔214的深度并不相同,这是因为凹槽212的底面具有倾斜部,从而凹槽212的底面的各个点到第二表面的距离并不相同,从而多个盲孔214的深度不相同,可以进一步节省原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盲孔214的深度可以相同,也可以是其中的几个盲孔214的深度相同。

请再参考图4,压膜模具200包括垫部220,该垫部220上设置有通孔221。该通孔221的形状与牙齿模型的形状相适配。具体地,垫部220位于第一表面211上,且牙齿模具穿过通孔221。从而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的过程中,由于通过气压压合的方式对膜片进行压合而形成牙套,因此,通过垫部220的设置,可以防止漏气,还可以防止膜片被拉伸过长,且便于后续的撬膜。垫部220可重复利用,撬膜时简化撬膜,可以通过拉动垫部220,将牙齿模型取出来,也可使用撬棒摘取,由于垫部220起到保护作用,撬棒不会直接划伤牙齿模型。需要说明的是,该垫部220可以为垫片。垫部22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橡胶等。

如图5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压膜模具300包括本体310,本体310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设置有凹槽。该压膜模具300中的各个部件的结构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等如第二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该压膜模具300与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压膜模具200不同的是:本体310包括第二表面313,第二表面313与第一表面相对。开设在第二表面313上的任意盲孔沿着其中心轴线延伸至凹槽的地步,形成通孔314。也就是说,第二表面31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14,从而进一步节省原材料。进一步地,多个通孔314可以构成蜂窝结构,从而提高本体310的强度。

上述压膜模具,用于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该压膜模具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形状与牙齿模具的形状相适配,且牙齿模型中的牙齿部分超出第一表面,从而需要在牙齿模型上形成牙套时,将该牙齿模型放置在凹槽内,再在牙齿模型上放置膜片进行压制,形成与该牙齿模型上的牙齿相适配的牙套,避免了压膜过程中,采用铁砂在牙齿模型的周围进行填充,进而提高压膜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