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压多孔聚氯乙烯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95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耐压多孔聚氯乙烯隔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工业用隔膜。
电化学工业(电池、电解)中使用的隔膜品种繁多,用途各异。随着生产的发展对隔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学电池中碱性体系用隔膜较为成熟,用于酸性体系的隔膜仍属研究开发领域。烧结型聚氯乙烯隔膜已在铅酸电池中使用,但这种烧结型膜不能经受较大压力,文献报导当施加240公斤/平方厘米压力时膜即被压裂(见《塑料工业》NO.2,P.50(1977))。在制备此膜的烧结过程中往往存在聚氯乙烯的分解,隔膜出现黄棕色,使其性能变脆。烧结型膜的孔隙率最高只能达到20%(日本《别册化学工业》VOl.28,NO.2,P.216(1984))。对于用淀粉成孔制备的微孔聚氯乙烯膜,其耐压程度更差,有关厂家已停止生产。电解工业用隔膜的使用现状同电池行业一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聚氯乙烯隔膜的抗压能力,增加气孔体积,减小比电阻从而改善其电化学性能。为此,发明人对隔膜制备所需的原材料和工艺进行了研究改进。本发明选用具有二种官能团的聚氯乙烯为基本原料,氯化钠作隔膜成孔剂,以环己酮作聚氯乙烯成型时的粘结剂。利用聚氯乙烯在低温下难溶于环己酮,在较高温度时溶解明显加快的物理化学性质,为使聚氯乙烯团粒相互粘合起来而团粒本身又没有遭到破坏,控制聚氯乙烯和环己酮之间的适当比例,混合后经冷压成型适当温度烧结即得到一种粘结型聚氯乙烯膜。
本发明是一种耐压多孔聚氯乙烯隔膜。其主要特征是具有42%以上的孔隙率,在0.45吨/cm2压力条件下仍保持一定厚度而不致被压平。由于充分利用了聚氯乙烯团粒的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该隔膜能在强碱或强酸体系(甚至王水)中得到应用。
本发明所述隔膜的制备方法如下以聚氯乙烯、氯化钠和环己酮三种物质为原料,先按聚氯乙烯∶氯化钠=46∶54搅拌均匀,再按聚氯乙烯∶环己酮=1∶0.5加入环己酮后充分拌匀。把混合的粉料平敷在一定厚度的钢制模具里,在0.4吨/平方厘米压力下成型,128℃时烧结20分钟。烧结后的膜置入水中反复煮沸洗涤,并用硝酸银检验至洗液中无氯离子时止。把膜片整平即得到厚度约1mm的白色聚氯乙烯隔膜。这种粘结型耐压多孔聚氯乙烯隔膜的制备工艺简单,不用大型精密设备即可生产出合格产品。膜的厚度可以自由调节,其强度类似于素烧陶瓷而具有韧性。此膜既可用于酸性、碱性电池体系,也可用于电解行业。
发明人将用上述方法制备的膜(孔隙率为45%、耐压0.5吨/cm2压力,比电阻为15Ω·cm)用于乙醇燃料电池中取得成功。经过实验室及一年多实际使用的情况表明该膜不怕强酸强碱,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隔膜的高孔隙率可以保留较多的电解液,使之不会流动和流失。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化学工业用聚氯乙烯隔膜,其特征在于基本原料为聚氯乙烯、氯化钠和环已酮。隔膜孔隙率>42%,在0.45吨/cm压力条件下仍保持一定厚度而不致被压平。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隔膜的基本原料,其特征为以适当比例混合,其中聚氯乙烯∶氯化钠=46∶54,聚氯乙烯∶环己酮=1∶0.5。
3.按权利要求
1所述隔膜,其特征在于采取冷压成型适中温度粘结工艺制备而成。成型压力为0.4吨/cm2,烧结温度为128℃
4.按权利要求
1或3所述隔膜,其特征是用于电池或电解工业。
专利摘要
一种耐压多孔聚氯乙烯隔膜。该膜由聚氯乙烯,氯化钠和环己酮为基本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冷压成型适中温度烧结而制成。这种粘结型隔膜能耐受0.5吨/平方厘米压力且孔隙率达45%。该膜比电阻小(15Ωcm),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经发明人用于乙醇燃料电池取得满意效果。此隔膜可用于电池或电解工业。
文档编号C08L27/00GK85100244SQ85100244
公开日1986年7月9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汪振道, 李升宪 申请人:武汉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