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及其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42232阅读:来源:国知局
征点获取模块
[0068]203:虚拟坐标建立模块
[0069]204:特征点运算对比模块
[0070]205:调整机构调整模块
[0071]310:内圈部(上模仁衬套)
[0072]311:外圈部(上模仁外径)
[0073]600:镜片
[0074]601:SI 面
[0075]602:S2 面
[0076]701:S1面中心点
[0077]702:S2 面中心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78]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及其调节系统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79]图1为具有偏心调整装置的注塑模具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带有偏心调整装置的镜片注塑模具,其包括固定侧底板1、固定侧A板3、上模仁5、上模仁衬套4、上模仁垫片7、挂台垫片8、第一固定螺丝2、第二固定螺丝9及多个调节端子6。其中,偏心调整装置主要包括上模仁5、上模仁衬套4、挂台垫片8、多个调节端子6、固定侧底板1、固定侧A板和第一固定螺丝2,进一步还包括挂台垫片8、第二固定螺丝9。
[0080]其中,上模仁衬套4和固定侧A板3之间为过盈配合,上模仁5和上模仁衬套4之间为间隙配合。上模仁衬套4装入固定侧A板3的孔穴内,两者为过盈配合,并且固定侧A板3上有相同的多个孔穴。
[0081]对于上模仁5与固定侧底板I的固定,是上模仁5通过第一固定螺丝2与固定侧底板I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是第二固定螺丝9穿过挂台垫片8与上模仁5锁在一起后置于上模仁衬套4内并通过第一固定螺丝2固定在固定侧底板I上。带有偏心调整装置的镜片注塑模具中的上模仁垫片7位于挂台垫片8和上模仁5之间,通过第二固定螺丝9固定在一起。
[0082]多个调节端子6穿过上模仁衬套4的螺纹调节孔110后顶到上模仁5的斜面111上。当上模仁5的外圈部311的中心与上模仁衬套4的内圈部310的中心不重合产生偏差时,可以通过调节多个调节端子6对上模仁5的推力大小,使得上模仁5的外圈部311的中心与上模仁衬套4的内圈部310的中心重合,从而实现调节偏心的功能。其中,调节端子6的数量为多个,如3、4和6个等,如图5、图6和图7所示,调节端子数量的增多可以提高偏心调整后状态的稳定性。
[0083]其中偏心调整装置的上模仁4与上模仁衬套5的结构关系,如图2和图4所示,。当上模仁5的外圈部311的中心和上模仁衬套4的内圈部310的中心不重合时,可以通过调节多个调节端子6对上模仁5的推力大小,使得外圈部311中心和内圈部310的中心重合。其中,调节端子6可以使用调节螺丝来实现。
[0084]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端子6的轴线和上模仁衬套4的轴线成一角度A,该角度A需满足如下条件:45° >A>0°,调节端子6的轴线和上模仁的斜面111成一角度B,该角度B需满足如下条件:90° > B > 10°。
[0085]图3为图1所示具有偏心调整装置的注塑模具的Z向视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有3个调节端子6。
[0086]图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偏心调整系统对注塑模具进行偏心调整的过程示意图。如图6?图10所示为该注塑模具偏心调整的过程,通过偏心检测系统检测镜片SI面601的中心点701和S2面602的中心点702 ;当发生偏移时,需要对偏心进行调整。调节端子6的调节操作可通过自动调节控制来实现。
[0087]其调整过程说明如下:
[0088]首先,将镜片600放到偏心检测装置上检测镜片SI面601和S2面602的中心位置。其中SI面601为需要调偏心的面,S2面602为不需要调偏心的基准面,如图8所示。
[0089]在偏心检测系统中确定SI面601的中心点701的位置和S2面602的中心点702的位置;然后,接着以镜片底面S2面602的中心点702为基准点(0,0),判断SI面601的中心点701相对与中心点702的方位,如图9所示。
[0090]根据检测到的中心点701和702的位置,通过调节调节端子6使得SI面601的中心点701与S2面602的中心点702重合,如图10所示。
[0091]调整后再通过镜片注塑成型,对成型镜片进行偏心检测。如果检测偏心数值满足图面设计要求则完成了整个偏心调整,如果偏心数值不满足则需要继续调节调节端子6,直到镜片偏心数值满足设计要求,如单面偏心I μπι。
[009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偏心调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偏心调整系统的调节端子自动调节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该偏心调整系统20,包括偏心调整装置30和调节端子自动调节系统60 (参考图12)。其中,调节端子自动调节系统60中包含有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调节端子自动调节控制装置50。其中:
[0093]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通过数据线122与调节端子自动调节控制装置50相连,同时,调节端子自动调节控制装置50通过数据线122为所述调节端子自动调节系统40供电。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与偏心调整装置30相连,偏心调整装置30主要包括上模仁衬套4、上模仁5、多个调节端子6、固定侧底板1、固定侧A板3和第一固定螺丝2,进一步还包括挂台垫片8、第二固定螺丝9。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主要包含图像获取模块201、调整机构调整模块205、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的固定装置120。其中调整机构调整模块205位于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的固定装置120之中,进一步包括调整插头16、伺服电机和传动装置。调整插头16插入在偏心调整装置30的调节端子6中调整插头16的数量与偏心调整装置30的调节端子6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传动装置具体可以是齿轮、蜗轮蜗杆、传动带等,通过改变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可以提高调整机构调整装置的调整精度。
[0094]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的固定装置120,具体由支脚1201、电磁开关1202、支撑横条1206、拉杆1205、调节螺丝1203、固定柱1208、固定调节片1207、移动调节片1204所组成。其中,固定柱1208通过螺纹固定于固定装置120的外壳上,固定调节片1207通过螺母固定于固定柱1208上,支脚1201和电磁开关1202安装于支撑横条1206上,支撑横条1206通过拉杆1205和移动调节片1204相连,调节螺丝1203旋入移动调节片1204后用穿入固定调节片1207,并由螺母限制调节螺丝1203只能够作旋转运动,不能够脱离固定调节片1207,通过旋转调节螺丝1203后可以带动移动调节片1204作上下运动,从而通过拉杆1205后带动支撑横条1206运动,实现调节支脚1201的支撑点位置大小。
[0095]调节端子自动调节控制装置50,主要包括:特征点获取模块202、虚拟坐标建立模块203、特征点运算对比模块204。
[0096]本实用新型的偏心调整系统,能够在电脑监控/可视状态下自动完成检测判断及自动调节偏心,当上模仁5的外圈部311的中心和上模仁衬套4的内圈部310中心不重合时,可以通过调节调节端子6对上模仁5的推力大小,使得外圈部311中心和内圈部310的中心重合。
[0097]在调整偏心时,将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的固定装置120中的调整插头16对准调节端子6插入,直到固定装置120上的三个支脚1201接触到固定侧A板3的表面,然后打开支脚1201的电磁开关1202,使固定装置120安装在偏心调整装置30上,支脚1201可通过调节螺丝1203进行支撑点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模具。上模仁5和上模仁衬套4的实际配合图像经过图像获取模块201获取图像,然后将图像数据传至特征点获取模块202,再根据图像的颜色、亮度深浅自动模拟绘制出第一特征点70、第二特征点71,虚拟坐标建立模块203根据第一特征点70建立坐标系(X,Y)极轴与第一特征点70、第二特征点71的交点线段为X1、X2、Yl、Y2通过特征点运算模块204计算X1、X2、Yl、Y2的值并进行判断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的话则下发指令给调整机构调整模块205进行调节,通过调节端子6对上模仁5的推力来调节X1、X2、Y1、Y2的数值,每个调整插头16由单独的伺服电机进行管控。一个调节周期后,图像获取模块201再次取像进行模拟计算,如若不相等,则继续直到X1、Χ2、Yl、Υ2的数值相等,即上模仁5的外圈部311的中心和上模仁衬套4的内圈部310的中心重合为止,如图13所示。
[0098]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与调节端子自动调节控制装置50还可以实现一个测量高度的功能。其测量原理为:调节端子自动调节装置40中的图像获取模块201为自动调焦镜头,物体A通过图像获取模块201中的调节镜片清晰的成像于感光面上(感光面可以是CCD或CMOS),物体B通过图像获取模块201中的调节镜片移动后清晰地成像于感光面上,通过物体A成像时调节镜片的位置和物体B成像时调节镜片的位置的移动偏差即可计算出物体A和物体B之间的距离。
[0099]图14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