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咸水利用装置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9550发布日期:2018-06-16 00:0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苦咸水利用装置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该系统中冷凝水收集箱是封闭式,系统内冷凝水压力始终保持高于大气压力,使冷凝水水温低于该压力下的沸点,冷凝水的热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闭式系统的冷凝水保持蒸汽原有品质,用于锅炉给水时,不会增加溶解氧量,也减少了锅炉补水量,减少了水处理的费用。

冷凝水是否属于闭式回收,要看系统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若用汽设备使用蒸汽压力为P1,冷凝水回收集水罐的标定压力为P2,大气压力为P0。当P2越接近于P1时,回收系统闭式程度越高,节能率越高;反之,P2越接近于P0时,回收系统的密闭程度越差,节能率越小。显然,密闭系统评判标准是P0、P1、P2三者的大小关系。当P2=P0时,就不能称为密闭式回收系统,就变成了开式回收系统。其节能率和开式系统也就是一样的。总之,冷凝水回收的原则是:通过冷凝水回收系统中能量的综合利用,达到最经济的能量回收利用,保持整个蒸汽热力系统利用率最高,经济性最好。冷凝水回收中的能量回收实际上有交错在一起的三种方式:冷凝水所含热能的回收,闪蒸汽的有效利用,软化水的回收。对于高、中压回收系统,在系统中设专门的闪蒸装置,闪蒸汽供低压用汽设备使用。同时也减少了其余冷凝水的回收难度。如果没有下一级低压蒸汽用户,可以设置热交换器,加热其它用途的工艺介质,做到能量的有效利用。在冷凝水回收管网中可以设多级闪蒸装置,使蒸汽按梯级方式利用。冷凝水回收装置中最终的冷凝水一般送回锅炉重新使用,这样不仅节约了热能,也节约了软化水,从而也节省了水处理的费用。有时,冷凝水被污染,不能作为软化水,但是其中的热能还是应该尽量回收,可以作为低温加热热源使用,如用于取暖,间接加热热水或其它工质。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没有一个很好的使用便利,导致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没有一个很好的使用效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软件安全效果,浪费了使用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苦咸水利用装置的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苦咸水利用装置的保护装置,包括连接支杆,所述连接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且连接支杆两两平行,所述连接支杆的上端两两之间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的上端安装有输入连接装置,所述连接支杆的下端两两之间安装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的上端通过驱动装置安装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另一端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外侧设有保护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两端通过处理装置与连接支杆连接,所述连接支杆的内腔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保护装置、调节装置、处理装置和驱动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杆的内腔安装有蓄电装置,且连接支杆的外端一侧设有外接电源连接装置,所述外接电源连接装置与蓄电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杆的外端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的外侧一端设有连接固定装置,且连接固定装置的外侧设有连接螺纹孔。

本发明中,使得该装置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使用便利,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有效的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和操作,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和操作,同时该装置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自动性,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有效的节约了使用者的时间和精力,给使用者带来便利,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安全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苦咸水利用装置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苦咸水利用装置的保护装置,包括连接支杆6,连接支杆6的数量为两个,且连接支杆6两两平行,连接支杆6的上端两两之间安装有保护装置2,保护装置2的上端安装有输入连接装置1,连接支杆6的下端两两之间安装有稳定装置9,稳定装置9的上端通过驱动装置8安装有伸缩装置7,伸缩装置7的另一端安装有调节装置5,调节装置5的外侧设有保护装置3,调节装置5的两端通过处理装置4与连接支杆6连接,连接支杆6的内腔安装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保护装置2、调节装置5、处理装置4和驱动装置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连接支杆6的内腔安装有蓄电装置,且连接支杆6的外端一侧设有外接电源连接装置,外接电源连接装置与蓄电装置电性连接,连接支杆6的外端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的外侧一端设有连接固定装置,且连接固定装置的外侧设有连接螺纹孔。本发明使用简单,安装便捷,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