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740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长圆柱形的管式燃气炉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燃气炉具燃烧器的基本构造是由燃烧管、喷嘴、引射管、及圆形主火孔所组成,火焰传播由主火孔自身自然传递。从燃烧原理来说,间断的火孔虽然可以达到传播火焰的目的,但火焰传播速度受限,并且依然难以达到充分燃烧和稳定燃烧的要求,易产生回火、离焰、脱火、黄焰等不稳定、不充分燃烧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燃烧充分稳定的燃气炉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包括喷嘴2、引射管3、开设有主火孔4的燃烧管1,在主火孔4下方平行设有辅助火焰缝隙7,并由传火孔6将主火孔燃气通路与辅助火焰缝隙7连通。
主火孔4沿燃烧管1圆柱面两侧呈直线均匀排布于燃烧管1上。燃烧管1外部设有一包围其底部的传火板5,并在主火孔4下方与燃烧管1之间平行留出辅助火焰缝隙7,且辅助火焰缝隙7为一连续空间。
另外,为了提供辅助火焰燃烧所需的燃气,燃烧管1上还开设与辅助火焰缝隙7相通的传火孔6。
引射管3连通燃烧管1与喷嘴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缝隙式的辅助火焰代替老式间断火孔的火焰传播,而且在保证不断点燃主火焰的同时更起到辅助燃烧的作用,使得火焰传播速度明显增快,燃烧更加充分,CO含量很低,火焰稳定,不易产生回火、离焰、脱火、黄焰等不稳定燃烧的现象。
此外,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燃烧噪声低,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实例附图对其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开设有主火孔4的燃烧管1、喷嘴2、引射管3,混合气体由喷嘴2射出,通过引射管3供应到燃烧管1。
如图1、2所示,在燃烧管1上沿其圆柱面两侧呈直线均匀排布主火孔4,在该管段外部安装一包围燃烧管底部的传火板5,传火板5与燃烧管平行的两边缘趋向燃烧管1,并在主火孔4下方与燃烧管1之间留出辅助火焰缝隙7;同时,为了供应辅助火焰所需的混合气体,所述燃烧管1前后开设两排与辅助火焰缝隙7相通的传火孔6,将混合气体引至辅助火焰缝隙7中。
当点燃主火孔4的同时,位于主火孔4下方的辅助火焰缝隙7也被点燃,由于辅助火焰采用缝隙形式出火,因而是连续的火焰,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将火焰传遍整条辅助火焰缝隙7,并同时迅速点燃所有主火孔4的主火焰。
辅助火焰不但可以迅速点燃所有主火孔的主火,而且在燃烧加热过程中不断地点燃并补充主火焰,使得燃烧更为稳定、充分,CO含量大大降低,不易产生回火、离焰、脱火、黄焰等不稳定燃烧的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器,包括喷嘴(2)、引射管(3)、开设有主火孔(4)的燃烧管(1),其特征在于,在主火孔(4)下方平行设有辅助火焰缝隙(7),并由传火孔(6)将主火孔燃气通路与辅助火焰缝隙(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火孔(4)沿燃烧管(1)圆柱面两侧呈直线均匀排布于燃烧管(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管(1)外部设有一包围其底部的传火板(5),并在主火孔(4)下方与燃烧管(1)之间平行留出辅助火焰缝隙(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火焰缝隙(7)为一连续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管(1)上开设与辅助火焰缝隙(7)相通的传火孔(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3)连通燃烧管(1)与喷嘴(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旨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燃烧充分稳定,CO含量低的燃气炉燃烧器,它通过加设辅助火焰缝隙来传递主火孔火焰,使火焰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并通过辅助火焰不断点燃主火源,以达到燃烧充分和稳定的目的。本燃烧器包括喷嘴、引射管、开设有主火孔的燃烧管,在主火孔下方平行设有辅助火焰缝隙,并由传火孔将主火孔燃气通路与辅助火焰缝隙连通。
文档编号F23D14/26GK2906344SQ20062005796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7日
发明者郭辉 申请人:郭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