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火炬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740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火炬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炬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火炬传递或使用过程中因意外倾倒或跌落时的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背景在大型的运动会上一般都会使用火炬并进行火炬传递。在此期间火炬可能会因意外造成倾倒或跌落时,由于未及时切断气源,可能会引起燃气的泄漏或意外的火灾。现有的火炬均未设置这样的安全保护装置,为了消除火炬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火炬上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火炬中未设置跌落安全保护装置的弊端,弥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在火炬传递或使用过程中因意外造成跌落时,能自动熄火的安全保护装置,提高火炬在传递或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火炬的跌落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装置包括中空的腔体,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火炬燃气通道相连通,腔体内设有可沿腔体中心轴线滑动的封气塞以及封气塞的滑动控制装置。
所述滑动控制装置包括封气塞复位弹簧以及重力大于该弹簧弹力的压块,所述封气塞、压块直接或间接与封气塞复位弹簧相连接。
所述腔体内设有定位封气塞复位弹簧隔板,隔板上设有中心孔以及燃气的通孔,封气塞复位弹簧中心设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一端穿过隔板上的中心孔与封气塞相连,另一端与压块相接触。
所述压块为球体或锥体或柱体。压块为圆球体时能或得最佳得使用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内壁与压块对应处为倒锥形,且锥形面上沿法线方向设有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内还设有滑动柱,滑动柱的下端顶置在压块上,上端设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的另一端装设在腔体顶部内壁上,压紧弹簧的弹力小于腔体水平时压块在水平方向的分力。
为了,方便制造和装配,所述腔体的顶部设有上接头,底部设有下接头;上接头、下接头内设有与腔体连通的通道,上接头、下接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火炬的燃气通道上。或者也可根据需要将腔体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使得加工工艺更简单。
当火炬处于垂直状态时,由压紧弹簧的弹力及滑动柱和压块的重力共同克服封气塞复位弹簧的复位弹簧力,滑动杆下移,使得安装于滑动杆上的封气塞离开隔板上的燃气通孔,使气路畅通,实现正常燃烧。当火炬发生意外跌落时,处于水平或向下倾斜状态时,由跌落时压块和滑动柱产生的加速冲力克服压紧弹簧的弹力向上滑动,同时,由于压块处的腔体内壁为锥面的原因,解除了压块对滑动杆的作用,从而使滑动杆在封气塞复位弹簧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向上滑动进而使安装于滑动杆上的封气塞瞬时贴紧燃气通孔,切断气路,实现火炬的跌落熄火。当火炬瞬时熄火后,由于没有气体流动,这时进入下接头中的气体压力与气罐中的压力相同,给封气塞一个很大的背压力,当火炬重新位于垂直状态时,通过适当设置压紧弹簧与封气塞复位弹簧的弹力以及压块的重量,使其总和小于燃气背压,这样使得封气塞仍然贴紧隔板,气路仍处切断状态。
要使火炬重新点燃,需先关闭气罐上的总阀,然后打开下接头上的卸压阀卸压,使上述背压力消除,这样又由压紧弹簧的弹力及滑动柱和钢球的重力共同克服封气塞复位弹簧的复位弹簧力使滑动杆下移,使得安装于滑动杆上的封气塞离开隔板使气路畅通,实现重新点火燃烧。
本实用新型使火炬在传递或使用过程中,因意外造成倾倒或跌落时,能自动熄火,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用于火炬的跌落安全保护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火炬的安全保护装置垂直状态的结构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火炬的安全保护装置水平状态的结构视图。
图中1、上接头;2、压紧弹簧;3、密封圈;4、上腔体;5、滑动柱;6、密封圈;7、下腔体;8、滑动杆;9、封气塞复位弹簧;10、密封圈;11、封气塞;12、下接头;13、紧固螺钉;14、钢球;15、隔板;16、中心孔;17、通孔;18、卸压阀;19、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
图1所示,该安全保护装置包括上接头1、密封圈3、6、10、上腔体4、下腔体7、下接头12,通过紧固螺钉13连接而成,上腔体4、下腔体7内依次设有压紧弹簧2、滑动柱5、钢球14、滑动杆8、封气塞复位弹簧9、封气塞11。下腔体7内壁与钢球14对应的部位为倒锥形,且锥形面上沿法线方向设有气槽19。在下腔体7的下部设有隔板15,隔板15上设有用于滑动杆8从中穿过的中心孔16以及燃气的通孔17。其中安全保护装置处于垂直状态时,压紧弹簧2的弹力及滑动柱5和钢球14的重力须能克服封气塞复位弹簧9的复位弹力。
当火炬处于垂直状态时,由压紧弹簧2的弹力及滑动柱5和钢球14的重力共同克服封气塞复位弹簧9的复位弹簧力使滑动杆8下移,使得安装于滑动杆8上的封气塞11离开隔板15上的燃气通孔17,使气路畅通,实现正常燃烧。当火炬发生意外跌落,处于水平或向下倾斜状态时,如附图2所示,由跌落时钢球14和滑动柱5产生的加速冲力克服压紧弹簧2的弹力向上滑动,同时,由于钢球14处的下腔体7内壁为锥面的原因,解除了钢球14对滑动杆8的作用,从而使滑动杆8在封气塞复位弹簧9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向上滑动进而使安装于滑动杆8上的封气塞11瞬时贴紧设有燃气通孔17的隔板15,切断气路,实现火炬的跌落熄火。当火炬瞬时熄火后,由于没有气体流动,这时进入下接头12中的气体压力与气罐中的压力相同,给封气塞11一个很大的背压力,当火炬重新位于垂直状态时,适当设置压紧弹簧2与封气塞复位弹簧9的弹力以及钢球14的重量,使其力量总和小于燃气背压,这样使得封气塞11仍然贴紧隔板15,气路仍处切断状态。
要使火炬重新点燃,需先关闭气罐上的总阀,然后打开下接头7上的卸压阀18卸压,使上述背压力消除,这样又由压紧弹簧2的弹力及滑动柱5和钢球14的重力共同克服封气塞复位弹簧9的复位弹力使滑动杆8下移,使得安装于滑动杆8上的封气塞11离开隔板15使气路畅通,实现重新点火燃烧。
如果不设置卸压阀18,要使火炬重新点燃,可拆下气罐,使上述背压力消除。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火炬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装置包括中空的腔体,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火炬燃气通道相连通,腔体内设有可沿腔体中心轴线滑动的封气塞以及封气塞的滑动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控制装置包括封气塞复位弹簧以及重力大于该弹簧弹力的压块,所述封气塞、压块直接或间接与封气塞复位弹簧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设有定位封气塞复位弹簧隔板,隔板上设有中心孔以及燃气的通孔,封气塞复位弹簧中心设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一端穿过隔板上的中心孔与封气塞相连,另一端与压块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为球体或锥体或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壁与压块对应处为倒锥形,且锥形面上沿法线方向设有气槽。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还设有滑动柱,滑动柱的下端顶置在压块上,上端设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的另一端装设在腔体顶部内壁上,压紧弹簧的弹力小于腔体水平时压块在水平方向的分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顶部设有上接头,底部设有下接头;上接头、下接头内设有与腔体连通的通道,上接头、下接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火炬的燃气通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的壁上设有卸压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火炬的安全保护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在火炬传递或使用过程中因意外造成跌落时,能自动熄火,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该安全保护装置包括中空的腔体,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火炬燃气通道相连通,腔体内设有可沿腔体中心轴线滑动的封气塞以及封气塞的滑动控制装置。滑动控制装置包括封气塞复位弹簧以及重力大于该弹簧弹力的钢球,利用钢球在安全保护装置垂直状态在与水平状态时对复位弹簧的压力与压力解除,实现火炬在倾倒或跌落时燃气的自动切断,火焰熄灭,预防燃气的泄漏与火灾。
文档编号F23D14/28GK2893436SQ20062005800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1日
发明者黄启均, 谢正发 申请人: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