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多阶层进风式燃烧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7104发布日期:2018-07-20 21:2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3d多阶层进风式燃烧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目前我国使用的燃气主要有液化气、天然气和人工煤气,其主要成份为碳氧化合物,这种碳氧化合物在缺氧环境下加热会析出游离碳,积聚在一起形成“碳黑”。而另一方面我国使用的燃气炉,大多数为大气式燃烧方式,当燃气从炉头喷出时需要空气的助燃才能正常燃烧。但一束燃气喷出时,只能在外层首先与空气相遇,经点火装置点火后进行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即燃烧)。其燃烧的热能使燃气束内部未能与空气接触的部分达到800多摄氏度的高温,从而使燃气不断析出游离碳,积聚在锅底形成我们日常见到的“锅黑”。值得指出的是,除了这种看得见“锅黑”对炊具、环境造成污染外,这类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对人体的无形的危害一直未能真正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故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燃烧充分均匀、效率高的3d多阶层进风式燃烧器组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多阶层进风式燃烧器组件,包括中心轴线重合的外置燃烧器和内置燃烧器,所述外置燃烧器具有外挡圈,在所述外挡圈的内圈部位的竖直上方设有内挡圈,由所述外挡圈的下端边缘至内挡圈的下端边缘顺次设有若干道呈阶梯状排布的燃烧圈,以所述内挡圈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在每一道燃烧圈上均匀设有一圈纵向燃烧孔,所述内置燃烧器具有位于外挡圈底部区域的环状配流体,在所述环状配流体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环形配流腔室,在所述环形配流腔室的外壁上均匀设有横向燃烧孔。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且有利于燃烧火焰的分布均匀,本发明中所述燃烧圈由外至内呈斜向上方向分布。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中所述环形配流腔室的上端开口、下端密闭,且在所述环状配流体的中心设有贯穿孔。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燃烧的火焰分布更加均匀可靠,本发明中每一道燃烧圈的内、外壁均设有锥度,且所述燃烧圈呈上小下大状。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中所述外挡圈的上端端面低于内挡圈的上端端面。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述燃烧圈至少有三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呈阶梯状的结构以及内外分体式设计,能够使得燃烧的效果更为充分,同时其燃烧火焰的分布呈现阶梯状,不仅构成至少三层的燃烧,有利于氧气的充分混合,燃烧充分而且均匀,热效率高,分层燃烧成锥形,每层燃烧清晰可见并有立体感,同时根据燃烧器皿的形状改变燃烧效果的作用,同时可根据实际被燃烧器具的底部形状自适应,可具备极好的调整能力,极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中:1.外置燃烧器,11.外挡圈,12.内挡圈,13.燃烧圈,14.纵向燃烧孔,2.内置燃烧器,21.环状配流体,22.环形配流腔室,23.横向燃烧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3d多阶层进风式燃烧器组件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中心轴线重合的外置燃烧器1和内置燃烧器2,所述外置燃烧器1具有外挡圈11,所述外挡圈11的上端端面低于内挡圈12的上端端面,在外挡圈11的内圈部位的竖直上方设有内挡圈12,所述燃烧圈12由外至内呈斜向上方向分布,由外挡圈11的下端边缘至内挡圈12的下端边缘顺次设有若干道呈阶梯状排布的燃烧圈13,每一道燃烧圈13的内、外壁均设有锥度,且所述燃烧圈13呈上小下大状,以内挡圈1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在每一道燃烧圈13上均匀设有一圈纵向燃烧孔14,所述内置燃烧器2具有位于外挡圈11底部区域的环状配流体21,在环状配流体21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环形配流腔室22,所述环形配流腔室22的上端开口、下端密闭,且在环状配流体21的中心设有贯穿孔,在环形配流腔室22的外壁上均匀设有横向燃烧孔23。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3D多阶层进风式燃烧器组件,包括中心轴线重合的外置燃烧器和内置燃烧器,在外挡圈的内圈部位的竖直上方设有内挡圈,由外挡圈的下端边缘至内挡圈的下端边缘顺次设有若干道呈阶梯状排布的燃烧圈,内置燃烧器具有位于外挡圈底部区域的环状配流体,在环状配流体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环形配流腔室,在环形配流腔室的外壁上均匀设有横向燃烧孔。本发明通过呈阶梯状的结构以及内外分体式设计,能够使得燃烧的效果更为充分,同时其燃烧火焰的分布呈现阶梯状,不仅构成多层的燃烧火焰,有利于氧气的充分混合,同时可根据实际被燃烧器具的底部形状自适应,可具备极好的调整能力,极具实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钰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1
技术公布日:2018.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