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46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燃烧领域,特别是一种窑炉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窑炉燃气燃烧领域中,节能降耗是大势所趋,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日用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的产量均局世界第一,而陶瓷行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因此节能降耗减少陶瓷窑炉污染是很重要的课题,怎样让燃料充分燃烧,从而减少燃料的损耗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窑炉燃料供给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窑炉燃料供给装置,包括燃油泵、进气旋转轴、滚动挺杆、压力传感器,蓄压管、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是由旋转电机和主动齿轮组成的,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方键结构安装在旋转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进气旋转轴沿轴向从右向左在轴端口上依次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六个等角度等距离呈螺旋状分布进气旋转轴表面的椭圆形定位块以及横截面为菱形结构的凸块,所述进气旋转轴右端设置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进气旋转轴左端设置的横截面为菱形结构的凸块嵌入滚动挺杆左端部的凹槽内,所述滚动挺杆右端部固定链接燃油泵的活塞外端,并推动燃油泵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燃油泵控制口连接有油压阀,所述燃油泵进口依次通过进口阀和储油管与燃料箱连接,所述燃油泵出口通过出口阀与蓄压管连接,所述蓄压管侧表面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蓄压管的轴线上等距离分布着多个喷射阀,所述多个喷射阀与所述燃油控制阀电性相连,所述燃油控制阀安装在燃油泵一侧,所述驱动部件一侧安装有控制器。

所述多个喷射阀中喷射的燃料油是夹角为50度的多股喷射流。

所述燃油泵、压力传感器、燃油控制阀、喷射阀、旋转电机都与控制器电性相连。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窑炉燃料供给装置,结构紧凑,由于喷射阀所喷射的燃料是夹角为50°的多股喷射流共同连续的供应燃料,与传统的燃料喷射流相比,燃料与氧气的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燃料的损耗,实现提高燃烧质量,降低燃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窑炉燃料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油泵;2、进气旋转轴;3、滚动挺杆;4、压力传感器;5、蓄压管;6、主动齿轮;7、油压阀;8、进口阀;9、出口阀10、燃料箱;11、燃油控制阀;12、多个喷射阀;13、储油管;14、驱动部件; 15、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窑炉燃料供给装置,包括燃油泵1、进气旋转轴2、滚动挺杆3、压力传感器4,蓄压管5、驱动部件14,所述驱动部件14是由旋转电机15和主动齿轮6组成的,所述主动齿轮6通过方键结构安装在旋转电机15 的转轴上,所述进气旋转轴2沿轴向从右向左在轴端口上依次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六个等角度等距离呈螺旋状分布进气旋转轴表面的椭圆形定位块以及横截面为菱形结构的凸块,所述进气旋转轴2右端设置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进气旋转轴2左端设置的横截面为菱形结构的凸块嵌入滚动挺杆3左端部的凹槽内,所述滚动挺杆3 右端部固定链接燃油泵的活塞外端,并推动燃油泵1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燃油泵1控制口连接有油压阀7,所述燃油泵1进口依次通过进口阀8和储油管13与燃料箱10连接,所述燃油泵1出口通过出口阀9 与蓄压管5连接,所述蓄压管5侧表面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4,所述蓄压管5的轴线上等距离分布着多个喷射阀12,所述多个喷射阀12与所述燃油控制阀11电性相连,所述燃油控制阀11安装在燃油泵1一侧,所述驱动部件14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6;所述多个喷射阀12中喷射的燃料油是夹角为50度的多股喷射流;所述燃油泵1、压力传感器4、燃油控制阀11、喷射阀12、旋转电机15都与控制器16电性相连。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驱动部件14开始转动后,电脑开始读取位于进气旋转轴2上六个等角度等距离螺旋状分布的椭圆形定位块的位置变化,从而确定燃油泵1往复运动的频率,通过控制器将信息传递给电脑,并与预先设置好的信息数值做比对,来实现实时控制;由于喷射阀所喷射的燃料是夹角为50°的多股喷射流,与传统的燃料喷射流相比,喷射流的形式更可控,更能减少燃料在燃烧室周围的稀释,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使燃料在燃烧时更加充分。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高负载工况下,所述燃油控制阀11会在燃油泵1的吸热过程结束后进行压缩过程,尽快关闭燃油泵1的进口阀8 并打开出口阀9,将大量的燃油通过喷射阀12射入燃烧器中。在低负载工况下,所述燃油控制阀11会在燃油泵1的吸热过程结束后进行压缩过程,在操作电脑的控制下保持燃油泵的进口阀8开启状态和燃油泵的出口阀9闭合状态,将过多的燃料通过燃油泵进口阀8排回到从燃料箱10来的储油管13中。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