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害化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28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危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属于危险废物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危险废物采用焚烧是常用的处理方法,但是对危险废物焚烧产生的飞灰和炉渣都是难以最终处置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等离子体、高温熔融等处置过程产生的非玻璃态物质和飞灰均属于危险废物(参见《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而其中的玻璃态(非晶态)未予限定。因此可以将危废焚烧炉渣的高温熔融后转化为玻璃态。

中国专利文献CN105817459A公开的《一种利用等离子技术处理危险废物焚烧炉渣的方法》,通过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将炉渣中残留的包括二恶英在内的有毒有机物进行分解破坏,并通过加热及冷却处理形成封闭结构的高硬度、高强度玻化渣,将炉渣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固化。该方法可避免产生二次污染,但设备投入大,能耗高。

现有处理设备中,无论是连续式(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599916A公开的一种连续式的有机废物处理设备)还是间歇式(日本专利文献JP2002-265951A)废弃物处理设备,均不能将飞灰和炉渣进行最终处置的无害化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产生危废特征、避免炉渣产生二次污染的无害化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无害化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系统,包括危废焚烧炉、第一熔融炉、第二熔融炉和离心喷丝机;危废焚烧炉的出口设置有转向阀,第一熔融炉和第二熔融炉的进料口均与转向阀连接;第一熔融炉的进料口还与第一辅料筒连接,第二熔融炉的进料口还与第二辅料筒连接;第一熔融炉和第二熔融炉的出口均与离心喷丝机连接。

首先将危险废物在焚烧炉内焚烧,产生的高温炉渣通过转向阀交替进入两个熔融炉。通过辅料筒向熔融炉中加入调节辅料,以调节进入熔融炉内高温炉渣的酸度值。调整合格酸度值后的各个熔融窑内的液态熔岩经离心喷丝机以离心喷丝方式形成风冷玻璃态炉渣纤维,避免了产生有关危废特征,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熔融窑交替调整液态炉渣的组成,最终获得急冷玻璃态炉渣纤维,避免形成危废特征,并可回收金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害化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其中:1、危废焚烧炉,2、转向阀,3、第一熔融炉,4、第一辅料筒,5、第二熔融炉,6、第二辅料筒,7、离心喷丝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无害化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危废焚烧炉1、第一熔融炉3、第二熔融炉5和离心喷丝机7。危废焚烧炉1的出口设置有转向阀2,第一熔融炉3和第二熔融炉5均与转向阀2连接。第一熔融炉3的进料口还与第一辅料筒4连接,第二熔融炉5的进料口还与第二辅料筒6连接。第一熔融炉3和第二熔融炉5的出口均与离心喷丝机7连接。

上述系统对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的具体运行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将危险废物在焚烧炉1内焚烧,产生高温炉渣(固态炉渣或液态炉渣)。高温炉渣通过转向阀2交替进入第一熔融炉3和第二熔融炉5。通过第一辅料筒4和第二辅料筒6分别向第一熔融炉3和第二熔融炉5中加入调节辅料(如石英砂、商品碎玻璃或纯碱),以调节进入第一熔融炉3和第二熔融炉5内高温炉渣的酸度值。实时分析熔融炉内熔融炉料的组成,使其酸度值达到工艺要求。酸度值是一个表征矿棉熔体高温黏度、成纤性能、易熔性和耐水性的重要的综合性参数。熔融窑内高重金属含量的炉渣,经加热,在超过1400℃-1650℃的大部分重金属熔点下还原至金属态,通过炉渣中的残炭还原金属氧化物至液态。大部分重金属的比重大于熔岩状态的液体炉渣,重金属混合物会沉积在熔融炉底部,排出后得到合金资源。

调整合格酸度值后的各个熔融窑内的液态熔岩经离心喷丝机7以离心喷丝方式形成风冷玻璃态炉渣纤维。危废焚烧中的少量重金属,特别是氧化态金属氧化物,与熔融炉渣均匀混合并被稳定在玻璃态纤维固化过程的过冷液体的玻璃化格子中,避免了危废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