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845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应用于燃气灶具中。



背景技术:

灶具燃烧器组件中引射器的作用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引射空气的能力和燃气-空气的混合均匀性能,引射器有特定的要求,除了引射管长度不能太短即占据一定空间要求外,引射管还要包括收缩管、混合管和扩张管,即引射管有截面积的变化,因此一般都将引射器设计为单独部件,与混气室分开。

下进风方式燃烧器的引射管安装在面板下方,其优点是面板下方有足够空间便于去安装,并且因其空间有效直径范围内引射能力强;但同时增加了灶具原料成本还增加了安装成本,同时下进风燃烧器易出现开合橱柜门熄火问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 201510063310.2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一种高效燃烧器》(申请公布号为CN104676592A);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201520177525.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改进引射管的燃气燃烧器》(公告号为CN204678339U)。

上进风式燃烧器没有开合橱柜门熄火问题,但是由于面板上方空间有限,引射管的长度往往非常短,因此其引射能力较弱,同时引射管和混气室为两个部件依旧解决不了成本浪费的问题。具体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0910042355.6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上进风燃烧器》(请公布号为CN101666500A),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611093385.6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及灶具》(申请公布号为CN106765083A)。

虽然市场上有一些引射管和混气室一体的燃烧器,如申请号为200710022914.8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一种高能量、全供氧、三气兼容燃烧器》(公开号:CN101089468A);

但是其引射能力非常有限,引射管较短且没有截面积变化,烟气非常高,这时的引射管更多的只是导流摆设的作用,并未起到引射的作用,燃气-空气混合均匀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引射充分的一体式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式燃烧器,包括引射部件、混气座、外环火盖和内火盖,前述的引射部件与混气座相通,外环火盖和内火盖设于前述的混气座上,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还包括面板,该面板上设有外喷嘴和内喷嘴;

所述的引射部件为设于前述面板上的引射盘,该引射盘具有外引射环及位于外引射环内的内引射环,前述的外引射环的内圈与内引射环的外圈具有间隙;

前述的外引射环至少依次包括第一收缩段、第一混合段及第一扩压段,靠近第一收缩段的进气端形成有第一缺口;

前述的内引射环至少依次包括第二收缩段、第二混合段及第二扩压段,靠近第二收缩段的进气端形成有第二缺口,并且,前述的第一缺口对应外喷嘴布置,前述的第二缺口对应内喷嘴布置;

所述的混气座盖设于前述的引射盘上并位于前述外喷嘴和内喷嘴上方,所述混气座上端形成有与前述第一扩压段相通的外混气室及与第二扩压段相通的内混气室,所述的外环火盖设于前述的外混气室上,所述的内火盖设于前述的内混气室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引射环分割为呈弧形的两段,每段具有各自的第一收缩段、第一混合段及第一扩压段,两段首尾均间隔而形成两个第一缺口,对应地,所述的外喷嘴为两个,对应各自的第一缺口设置。当然也可以外引射环为呈圆环形状,并依次具有一个第一收缩段、第一混合段及第一扩压段。

所述的面板上设有点火针和热电偶,所述引射盘位于外引射环和内引射环之间形成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上具有供点火针贯穿通过的第一通孔,前述的第二延伸部具有供热电偶贯穿通过的第二通孔;

所述混气座位于外混气室和内混气室之间形成有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该第三延伸部上具有供点火针贯穿通过的第三通孔,前述的第四延伸部具有供热电偶贯穿通过的第四通孔。

混气座和引射盘通过点火针和热电偶实现定位安装。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与外引射环一体成型,与内引射环为一体成型或分体设计。

所述的内混气室中空而呈环形,对应地,所述的内火盖也中空呈环形,并且,所述内火盖的外圈形成有一圈内火孔,所述内火盖的上端面自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斜度设计,可以是粘在火盖上的汤汁顺着斜面往里面流,再从空心处流到面板上,而面板的清理则比较简单容易。

所述内火盖的下端面成型有偏心的出火槽,该出火槽的末端形成所述的内火孔。在燃烧的同时旋转形成湍流,推动高温烟气螺旋上升的同时促使不断从缺口处吸入二次空气,进一步强化了二次空气向内环的流动,加速空气与燃气的在混合,增强了换热效果,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外环火盖的外圈形成有一圈外火孔,所述外环火盖的上端面自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引射盘充当引射器,混气座的上部充当混气室的;通过下部引射盘独特的流道设计既减小了原有引射管所占的空间体积,又达到引射能力强、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的效果,解决了上进风引射管占体积做不长引射能力不强的问题;另外通过混气座、引射盘、内火盖及外环火盖之间可拆卸达到易清理的目的;缺口设计增加了二次空气通道,实现高效燃烧降低烟气的目的。整套燃烧器具有结构简捷紧凑、易拆易装、易清洁、热效率高、烟气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分解图。

图3为图2中引射盘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混气座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内火盖另一视角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引射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体式燃烧器包括面板 3/引射部件、混气座1、外环火盖4和内火盖5,引射部件与混气座1相通,外环火盖4 和内火盖5设于混气座1上,面板3上设有外喷嘴31和内喷嘴32。

引射部件为设于面板3上的引射盘2,该引射盘2具有外引射环21及位于外引射环21内的内引射环22,外引射环21的内圈与内引射环22的外圈具有间隙。

外引射环21至少依次包括第一收缩段211、第一混合段212及第一扩压段213,靠近第一收缩段211的进气端形成有第一缺口2b,第一缺口2b对应外喷嘴31布置。本实施例中的外引射环21分割为呈弧形的两段,每段具有各自的第一收缩段211、第一混合段212及第一扩压段213,两段首尾均间隔而形成两个第一缺口2b,对应地,外喷嘴31 为两个,对应各自的第一缺口2b设置。

这里的第一收缩段211能有效减小空气进入的阻力所示,利于混合气的速度分布更均匀,第一扩压段213利于混合气浓度场和温度场更均匀,第一混合段212起过度作用,兼顾速度、浓度及温度场。

内引射环22至少依次包括第二收缩段221、第二混合段222及第二扩压段223,靠近第二收缩段221的进气端形成有第二缺口2a,第二缺口2a对应内喷嘴32布置。

混气座1盖设于引射盘2上并位于外喷嘴31和内喷嘴32上方,混气座1上端形成有与第一扩压段213相通的外混气室11及与第二扩压段223相通的内混气室12,具体地,外混气室11底部开设有两个外通气孔13,外通气孔13与第一扩压段213相通,内混气室12底部开设有内通气孔14,内通气孔14与第二扩压段223相通;

面板3上设有点火针33和热电偶34,引射盘2位于外引射环21和内引射环22之间形成有第一延伸部23和第二延伸部25,该第一延伸部23上具有供点火针33贯穿通过的第一通孔24,第二延伸部25具有供热电偶34贯穿通过的第二通孔26。

混气座1位于外混气室11和内混气室12之间形成有第三延伸部15和第四延伸部 17,该第三延伸部15上具有供点火针33贯穿通过的第三通孔16,第四延伸部17具有供热电偶34贯穿通过的第四通孔18。

第一延伸部23与外引射环21一体成型,与内引射环22分体设计,起到限位的作用。

外环火盖4设于外混气室11上,内火盖5设于内混气室12上。内混气室12中空而呈环形,对应地,内火盖5也中空呈环形。结合图5所示,内火盖5中部具有中心通孔52,并且,内火盖5的外圈形成有一圈内火孔51,内火盖5的上端面自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内火盖5的下端面成型有偏心的出火槽511,该出火槽511的末端形成内火孔51。外环火盖4的外圈形成有一圈外火孔41,外环火盖4的上端面自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内火盖5和外环火盖4斜度设计,可以是粘在火盖上的汤汁顺着斜面往里面流,再从空心处流到面板上,而面板的清理则比较简单容易。

清洁时将内火盖、外环火盖、混气座及引射盘全部拆卸后面板上就只剩下三个喷嘴、一个热电偶及一个点火针了,抹布一擦只要清洁面板即可,并且重新装回去也非常简单,安装的定位要领就是对准两个孔径不一的热电偶和点火针即可。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上进风方式,上进风安装喷嘴时设计的缺口结构(外环两个,内环一个)增加了到内环的二次空气通道,使内环与外环之间、内环最中心的空心腔体内都有二次空气,增加了内环火焰与二次空气的接触,有利于燃气的充分燃烧,降低了烟气。内火盖采用旋火,在燃烧的同时旋转形成湍流,推动高温烟气螺旋上升的同时促使不断从三个缺口处吸入二次空气,进一步强化了二次空气向内环的流动,加速空气与燃气的在混合,增强了换热效果,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

实施例2,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本实施例中的外引射环21为呈圆环形的一段,并依次具有一个第一收缩段211、第一混合段212及第一扩压段213,对应地,外喷嘴31为1个,对应第一缺口2b设置,混气座1中只有一个外通气孔13。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