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3978发布日期:2019-07-10 10:2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炉用的炉排,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属于燃烧炉辅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巨大,传统的填埋等处理方式无法持续,如何科学合理地综合处理利用垃圾,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成为共识。其中,对燃烧值较高的垃圾进行高温焚烧,运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加热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进行发电,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垃圾焚烧炉中,垃圾通过进料斗进入倾斜向下的炉排,炉排自上而下分为干燥区、燃烧区和燃尽区,垃圾依次通过炉排上的各个区域,直至燃尽排出炉膛。空气从炉排下部进入,从炉排之间的缝隙向上吹出,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对锅炉的受热面放热,锅炉的水汽系统产生蒸汽,同时烟气得到冷却,经尾部受热面回收余热后,再经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

炉排作为堆置垃圾并承载其燃烧的部件,其可靠性十分重要。炉排片通常用铸铁制造,组装后片与前片之间保持必要的通风缝隙,并且往往还在炉排下边设置可以调节风量的分隔的通风室,以便空气通过缝隙进入燃料层助燃。最常见的炉排为链条炉排,每排炉排片穿在炉排长销上,每排炉排片的两端及中部等分的位置分别设有可与链轮啮合的,链轮带动主动炉排片,继而带动所有炉排片缓慢循环行进。该炉排的缺陷在于,炉排整体均处于持续运转状态,能耗大,垃圾在炉排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不会被翻动,垃圾的燃烧程度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占地空间小,能够自动准确积算各垃圾焚烧炉的处理量。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包括垃圾焚烧炉,垃圾焚烧炉的炉膛底部设有炉排,炉排下方连接有鼓风道,所述鼓风道的入口与鼓风机的出口相连,炉膛出口的高温烟气流经四通道锅炉及尾部受热面后排出,所述炉排的入口端连接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下端设有将垃圾推向炉排的推料机构,炉排右下端出口设有渣斗,所述进料斗的左侧设有储料仓,所述储料仓和进料斗的上方设有吊车梁,所述吊车梁上安装有可以往返于储料仓和进料斗之间的行吊,所述行吊的吊索下端安装有电子计量秤,电子计量秤的下方安装有起吊夹爪;所述储料仓的左侧设有卸货平台,所述卸货平台的右端通过斜溜槽与储料仓相连通,所述卸货平台的左端安装有电子地秤,所述电子地秤与卸货平台的顶部平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垃圾车将垃圾运到卸货平台前,先经过电子地秤的计量称重,电子地秤对各垃圾车进行分别计量并累积;然后垃圾车开上卸货平台,通过斜溜槽将垃圾卸入储料仓中。各焚烧炉工作时,通过行吊操纵起吊夹爪夹取垃圾向焚烧炉的进料斗中投入,每次投入进料斗的垃圾量由行吊吊索下端的电子计量秤进行计量及累积,进入各焚烧炉的垃圾量得以独立计量,便于实时监控及月末统计,同时电子地秤对来自不同地点的垃圾车进行分类统计,以便准确收费。进料斗底部的垃圾被推料机构推向炉排,在沿炉排前进过程中,鼓风机鼓出的空气经鼓风道进入炉排下方,从炉排之间的间隙向上喷出,对垃圾的燃烧进行助燃,垃圾在炉排上依次被干燥、燃烧及燃尽,燃烧产生的辐射热及高温烟气的热量被四通道锅炉吸收,产生高温蒸汽,尾气再经尾部受热面进一步回收热量,尾部受热面包括过热器和水预热器,过热器将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进一步加热成过热蒸汽以便进入汽轮机发电,水预热器对进入锅炉的软化水进行预热,经尾部受热面排出的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炉排包括自左上向右下延伸的多组炉排片组合,每组炉排片组合分别包括滑动炉排片、翻动炉排片和固定炉排片,所述翻动炉排片的左端底部通过翻动炉排销铰接在翻动炉排铰接耳上,各翻动炉排铰接耳的根部分别焊接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翻动轴上,所述翻动炉排片的右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翻动弧,所述翻动弧与相应的翻动轴共轴线;所述固定炉排片的左端抵靠在同组的翻动弧的上部右侧且水平向右延伸;所述滑动炉排片的右端位于同组翻动炉排片的左端上方且可水平向右滑动,各滑动炉排片的顶面水平且右端向下弯折,所述滑动炉排片的左端通过滑动炉排销铰接在滑动炉排铰接耳上,各滑动炉排铰接耳的根部分别焊接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移辊上,所述滑动炉排片的左中部位于上一组固定炉排片的下方。当上方滑动炉排片向左平移时,上方固定炉排片的右端将滑动炉排片上的垃圾推落在下方的翻动炉排片上;翻动轴转动可以使翻动炉排片向左或向右往复摆动,对炉排上的垃圾进行翻动;由于翻动弧与翻动轴共轴线,当翻动炉排片的右端向上转动时,翻动弧跟随向上转动,始终与右侧的固定炉排片保持接触,避免翻动过程中从此处漏人大量的空气,保证炉膛内的空气过剩系数不变。当上方滑动炉排片向右平移时,其右端将下方翻动炉排片上的垃圾向右推出,落在右下的固定炉排片上,固定炉排片上的垃圾堆积至一定量则会向右溢出,落在下一组滑动炉排片上。如此在多组炉排片组合的交错运动下,垃圾得以自左上向右下逐级平移,平移过程中间隔被翻动,使垃圾更好地与空气接触,使燃烧更加充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平移辊前后两端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向左下延伸的平移驱动臂,奇数组的平移驱动臂为平移驱动长臂,偶数组的平移驱动臂为平移驱动短臂,同组且同侧的平移驱动长臂与平移驱动短臂共同连接在平移连接板上,平移连接板的底边水平,前后两侧的平移连接板通过沿前后延伸的平移框架连接杆相互连接为一体;各平移连接板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平移滑座,左侧平移滑座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左耐磨板,右侧平移滑座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右耐磨板,各左耐磨板及右耐磨板分别支撑在平移支承滚轮上;所述左耐磨板的左端下方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止挡条,所述右耐磨板的右端下方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止挡条。平移驱动长臂、平移驱动短臂、平移连接板和平移辊共同构成一个连为一体的平移框架,当平移框架在平移支承滚轮上向右滑动时,两根平移辊及其上安装的两级滑动炉排片同步向右滑动,上一组滑动炉排片的右端将下方翻动炉排片上的垃圾向右推出,落在下方的固定炉排片上,固定炉排片上的垃圾向右溢出,落在下一组滑动炉排片上。当平移框架在平移支承滚轮上向左滑动时,固定炉排片的右端将滑动炉排片上的垃圾向右推落,如此往复循环。左侧平移滑座及右侧平移滑座的底部通过左耐磨板及右耐磨板支撑在平移支承滚轮上,可以减缓磨损速度,且中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更换左耐磨板或右耐磨板,避免更换整个平移框架,降低维护成本。当左止挡条接触到平移支承滚轮时,平移框架到达右极限位置;当右止挡条接触到平移支承滚轮时,平移框架到达左极限位置;避免平移框架越过设定行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偶数组平移辊的两平移驱动短臂之间对称设有两根与平移辊连为一体且向左下方延伸的平移驱动总臂,所述平移驱动总臂的轴线平行于平移驱动短臂的轴线,所述平移驱动总臂的下端分别通过平移驱动总臂销轴铰接有平移调节螺杆,所述平移调节螺杆的右端分别与平移驱动摆臂的上端相铰接;两平移驱动摆臂的中上部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摆臂驱动轴相互连接,所述摆臂驱动轴的前端与平移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右端相铰接,平移驱动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炉膛前侧的钢结构上;两平移驱动摆臂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摆臂底轴上,摆臂底轴两端的轴孔中分别安装有摆臂耐磨套,各摆臂耐磨套中分别插接有摆臂铰接轴,摆臂铰接轴的外端头分别固定在在炉膛前后两侧的钢结构上。平移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摆臂驱动轴及平移驱动摆臂绕摆臂铰接轴向右摆动,平移驱动摆臂的上端通过平移调节螺杆牵引平移驱动总臂向右移动,平移驱动总臂带动偶数组平移辊,进而带动平移框架和奇数组平移辊共同向右平移。平移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拉动摆臂驱动轴及平移驱动摆臂绕摆臂铰接轴向左摆动,偶数组平移辊和奇数组平移辊共同向左平移。平移调节螺杆可以调节平移驱动总臂下端与平移驱动摆臂之间的距离,摆臂底轴的两端通过摆臂耐磨套在摆臂铰接轴上转动,便于润滑且可以减缓磨损,且一旦磨损到一定程度,可以独立更换摆臂耐磨套,降低维护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平移连接板前侧壁的右端底部分别焊接有平移导向座,所述平移导向座的上方分别固定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右导轮轨道;所述平移框架连接杆的中段焊接有辅助导向座,所述辅助导向座的顶部固定有左导轮轨道。位于平移框架左侧中部的一个左导向轮压在左导轮轨道上,位于平移框架右侧前后两侧的两个右导向轮分别压在右轮轨道上,形成类似三轮车在轨道上行驶的结构,可以确保平移框架沿左右方向的轴线准确平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炉排片的右端通过倒角向下过渡弯曲,所述固定炉排片的左端上部设有向左上方翘起的固定炉排片凸条,所述固定炉排片凸条抵靠在同组翻动炉排片的翻动弧上;所述固定炉排片的右端下方设有向下伸出的固定炉排刮条,所述固定炉排刮条的下端设有耐磨合金层且抵靠在下一组滑动炉排片的顶面上;所述滑动炉排片的右端下方设有向下伸出的滑动炉排刮条,所述滑动炉排刮条沿滑动炉排片的全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炉排刮条的下端设有耐磨合金层且抵靠在翻动炉排片的顶面上。当滑动炉排片向左移动时,固定炉排刮条将滑动炉排片上的垃圾向右推落在下方的翻动炉排片上;翻动炉排片在翻动时,固定炉排片凸条始终抵靠在翻动炉排片的翻动弧上,保证此处不会因翻动炉排片的转动出现风洞,固定炉排片右端的倒角便于垃圾从右侧滑落;当滑动炉排片向右移动时,滑动炉排刮条将下方翻动炉排片上的垃圾刮除干净,避免残余并漏入炉排下方;耐磨合金层可以延长各炉排片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翻动轴两端的轴孔中分别安装有翻动轴耐磨套,各翻动轴耐磨套中分别插接有翻动铰接轴,各翻动铰接轴的外端头分别固定在在炉膛前后两侧的钢结构上;各翻动轴的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向左下延伸的翻动驱动短臂,奇数组翻动驱动短臂的下端铰接有翻动调节螺杆,所述翻动调节螺杆的右端与偶数组翻动驱动短臂的下端相铰接;奇数组翻动驱动短臂的前后两侧对称焊接有向左下延伸的翻动驱动长臂,翻动驱动长臂的轴线与翻动驱动短臂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翻动驱动长臂的下端焊接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翻动驱动轴上,所述翻动驱动轴的前端与翻动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右端相铰接,所述翻动驱动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炉膛前侧的钢结构上。各翻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翻动轴耐磨套在翻动铰接轴上转动,便于润滑且可以减缓磨损,且一旦磨损到一定程度,可以独立更换翻动轴耐磨套,降低维护成本。当翻动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翻动驱动轴带动翻动驱动长臂的下端向右摆动,翻动驱动长臂的上端带动翻动轴绕翻动铰接轴逆时针转动,翻动调节螺杆将两个翻动驱动短臂铰接在一起,使得两根翻动轴同步且同角度转动,调整翻动调节螺杆的长度可以确保两个翻动驱动短臂相互平行。每根翻动轴上的各翻动炉排片跟随翻动轴同步逆时针转动,翻动炉排片的右端向上翘起,垃圾得以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动炉排片的左端顶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翻动炉排凸弧,所述翻动炉排凸弧与相应的翻动轴共轴线,滑动炉排刮条的下端抵靠在翻动炉排凸弧上;各翻动炉排片的顶面右端向右超出翻动弧的顶部,且通过向右呈弧形突出的弧形嵌顿与翻动弧的顶部过渡连接。一方面翻动炉排凸弧在翻动炉排片的左端头形成凸起,避免垃圾中可能含有的水分从左端头漏入炉排下方,造成炉排机构的污染和腐蚀,水分只能随垃圾向右下方的下级炉排前进;另一方面翻动炉排片的左上方设有滑动炉排片,滑动炉排片的右端下方设有滑动炉排刮条,滑动炉排刮条抵靠在翻动炉排凸弧的顶部,当翻动炉排片绕翻动轴转动时,翻动炉排凸弧与翻动轴轴线的距离保持不变,滑动炉排刮条与翻动炉排凸弧始终可以保持良好的接触,防止翻动炉排片的右端翘起时,垃圾碎屑从翻动炉排片的左端漏入炉排下方。翻动炉排片的顶面右端向右突出,可以使前进的物料全部落在右下方的固定炉排片上,避免垃圾碎屑从右端漏入炉排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顶层滑动炉排片的上方安装有顶层炉排,所述顶层炉排的左端通过法兰固定在钢结构件上,所述顶层炉排的顶面水平且右端设有圆弧倒角,所述顶层炉排的载物面下方设有两片相互平行的顶层炉排加强筋板,所述顶层炉排加强筋板的底部通过刮板铰接轴铰接有向右下方延伸的刮板,所述刮板的下缘搁置在顶层滑动炉排片的顶面上,所述刮板的上方设有刮板压簧。湿垃圾进入焚烧炉后,首先要进行干燥,然后才能燃烧,顶层滑动炉排片上的垃圾由于尚未干燥,特别容易粘接在炉排上。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刮板,并且通过刮板压簧给刮板施加一定的预紧力,防止其遇阻跳动;当滑动炉排片向左移动时,刮板将顶层滑动炉排片上的垃圾向右推出,避免湿垃圾在顶层滑动炉排片上滞留粘接。其余滑动炉排片上的垃圾由于已经干燥或者已燃烧殆尽,刮除相对容易;当滑动炉排片向左移动时,固定炉排刮条将下一级滑动炉排片上的垃圾向右推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焚烧炉中炉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层部位滑动炉排机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炉排机构的立体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炉排机构的立体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炉排机构的立体图三。

图7为图1中翻动炉排驱动机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翻动和滑动炉排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9为侧壁炉排及其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的透视图。

图11为焚烧炉中进料辊部位的放大图。

图中:1.滑动炉排片;1a.滑动炉排刮条;1b.滑动炉排销;2.平移辊;2a.滑动炉排铰接耳;2b.滑动炉排支撑梁;3a.平移驱动长臂;3b.平移驱动短臂;3c.平移连接板;3d.平移滑座;3e.左耐磨板;3f.右耐磨板;3g.左止挡条;3h.右止挡条;3j.平移导向座;3k.右导轮轨道;4.平移框架连接杆;4a.辅助导向座;4b.左导轮轨道;5.平移驱动总臂;5a.平移驱动总臂销轴;6.平移调节螺杆;7.平移驱动摆臂;8.摆臂底轴;8a.摆臂耐磨套;8b.摆臂铰接轴;9.摆臂驱动轴;10.平移驱动液压缸;11.平移支承滚轮;12.顶层炉排;12a.顶层炉排加强筋板;12b.刮板铰接轴;12c.刮板;12d.刮板压簧;13.固定炉排片;13a.固定炉排刮条;13b.固定炉排片凸条;14.翻动炉排片;14a.翻动弧;14b.翻动炉排凸弧;14c.扇形加强筋板;14d.弧形嵌顿;14e.翻动炉排销;15.翻动轴;15a.翻动炉排铰接耳;15b.翻动炉排支撑梁;15c.翻动轴耐磨套;15d.翻动铰接轴;16.翻动驱动短臂;17.翻动驱动长臂;18.翻动调节螺杆;19.翻动驱动轴;20.翻动驱动液压缸;21.外墙板;22.中墙板;23.内墙板;24.炉墙中隔板;25.侧壁炉排;25a.侧壁炉排斜面;25b.方形凹坑;25c.侧壁炉排下飞边;26.拉杆螺钉;26a.拉杆螺套;26b.螺套螺母;26c.锁紧螺母;26d.拉杆螺钉挡圈;27a.陶瓷纤维背垫;27b.陶瓷纤维底垫;27c.陶瓷纤维侧垫;28.新风风道;29.耐火泥;30.渣斗;31.电子地秤;32.卸货平台;33.垃圾车;34.斜溜槽;34a.塑料软帘;35.储料仓;36.行吊;36a.吊车梁;37.起吊夹爪;37a.电子计量秤;38.进料斗;39.进料辊;39a.拨齿;39b.进料辊轴承;39c.进料电机减速机;40.推料机构;41.鼓风机;42.鼓风道;43.四通道锅炉;44.尾部受热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包括垃圾焚烧炉,其进料斗38的左侧设有储料仓35,储料仓35和进料斗38的上方设有吊车梁36a,吊车梁36a上安装有可以往返于储料仓35和进料斗38之间的行吊36,行吊36的吊索下端安装有电子计量秤37a,电子计量秤37a的下方安装有起吊夹爪37;储料仓35的左侧设有卸货平台32,卸货平台32的右端通过斜溜槽34与储料仓35相连通,斜溜槽34的出口顶部悬挂有遮断用的塑料软帘34a,卸货平台32的左端安装有电子地秤31,电子地秤31与卸货平台32的顶部平齐。进料斗38为上宽下窄结构,进料斗38的喉口处安装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进料辊39。

垃圾车33将垃圾运到卸货平台32前,先经过电子地秤31的计量称重,电子地秤31对各垃圾车33进行分别计量并累积;然后垃圾车33开上卸货平台32,通过斜溜槽34将垃圾卸入储料仓35中,塑料软帘34a可以对进料洞口进行遮蔽,阻止苍蝇飞入储料仓35,同时减小储料仓35中的异味向外散发。焚烧炉工作过程中,通过行吊36操纵起吊夹爪37夹取垃圾向焚烧炉的进料斗38中投入,每次投入进料斗38的垃圾量由行吊吊索下端的电子计量秤37a进行计量及累积。潮湿且经过压缩的垃圾在进料斗38的喉口处容易搭桥,通过进料电机减速机39c驱动进料辊39旋转,进料辊39上的拨齿39a主动拨动垃圾使其下落在炉排上。进入各焚烧炉的垃圾量得以独立计量,便于实时监控及月末统计,同时电子地秤31对来自不同地点的垃圾车33进行分类统计,以便准确收费。

进料斗38的下端与垃圾焚烧炉的炉排左上端相对接,且进料斗38的下端设有将垃圾推向炉排的推料机构40,炉排右下端设有渣斗30。炉排下方连接有鼓风道42,鼓风道42的入口与鼓风机41的出口相连,炉膛出口的高温烟气流经四通道锅炉43及尾部受热面44后排出。

进料斗38底部的垃圾被推料机构40推向炉排,在沿炉排前进过程中,鼓风机41鼓出的空气经鼓风道42进入炉排下方,从炉排之间的间隙向上喷出,对垃圾的燃烧进行助燃,垃圾在炉排上依次被干燥、燃烧及燃尽,燃尽的垃圾灰渣从炉排的右端落入渣斗30。燃烧产生的辐射热及高温烟气的热量被四通道锅炉43吸收,产生高温蒸汽,尾气再经尾部受热面44进一步回收热量,尾部受热面44包括过热器和水预热器,过热器将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进一步加热成过热蒸汽以便进入汽轮机发电,水预热器对进入锅炉的软化水进行预热,经尾部受热面44排出的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

如图2至图6所示,炉排包括自左上向右下延伸的多组炉排片组合,每组炉排片组合分别包括滑动炉排片1、翻动炉排片14和固定炉排片13。各翻动炉排片14的左端分别通过翻动炉排销14e铰接在翻动炉排铰接耳15a上,各翻动炉排铰接耳15a的根部分别焊接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翻动轴15上。各翻动炉排铰接耳15a的右侧设有沿翻动轴15全长度方向延伸的翻动炉排支撑梁15b,翻动炉排支撑梁15b的顶面水平,翻动炉排支撑梁15b的底部焊接在各翻动炉排铰接耳15a上,各翻动炉排片14的左端底部平面支撑在翻动炉排支撑梁15b上。翻动炉排支撑梁15b与翻动炉排铰接耳15a共同支撑翻动炉排片14,使翻动炉排片14的顶面保持水平。

翻动炉排片14的右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翻动弧14a,翻动弧14a与相应的翻动轴15共轴线,各翻动炉排片14左端底部平面的右侧设有扇形加强筋板14c支撑在相应翻动弧14a的背面,以提高翻动弧14a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顶层以外的各滑动炉排片1上方分别设有固定炉排片13,固定炉排片13的左端上部设有向左上方翘起的固定炉排片凸条13b,固定炉排片凸条13b抵靠在同组翻动炉排片14的翻动弧上。各固定炉排片13水平向右延伸且的右端通过倒角向下过渡弯曲,右端下方分别设有向下伸出的固定炉排刮条13a,各固定炉排刮条13a的下端分别设有耐磨合金层且抵靠在下一组滑动炉排片1的顶面上。

滑动炉排机构包括多组自左上向右下等间距排列的滑动炉排片1,各滑动炉排片1的右端位于同组翻动炉排片14的左端上方且可水平向右滑动,滑动炉排片1的左中部位于上一组固定炉排片13的下方。各滑动炉排片1的顶面水平,各滑动炉排片1的右端向下弯折,各滑动炉排片1的左端分别通过滑动炉排销1b铰接在滑动炉排铰接耳2a上,各滑动炉排铰接耳2a的根部分别焊接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移辊2上。

各滑动炉排铰接耳2a的右侧设有沿平移辊2全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炉排支撑梁2b,滑动炉排支撑梁2b的顶面水平,滑动炉排支撑梁2b的底部焊接在各滑动炉排铰接耳2a上,滑动炉排片1铰接点右侧搁置在滑动炉排支撑梁2b上,使滑动炉排片1的顶面保持在水平状态。

各平移辊2前后两端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向左下延伸的平移驱动臂,奇数组的平移驱动臂为平移驱动长臂3a,偶数组的平移驱动臂为平移驱动短臂3b,同组且同侧的平移驱动长臂3a与平移驱动短臂3b共同连接在平移连接板3c上,平移连接板3c的底边水平,前后两侧的平移连接板3c通过沿前后延伸的平移框架连接杆4相互连接为一体,使平移驱动长臂3a、平移驱动短臂3b、平移连接板3c和平移辊2共同构成一个连为一体的平移框架。

各平移连接板3c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平移滑座3d,左侧平移滑座3d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左耐磨板3e,右侧平移滑座3d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右耐磨板3f,左侧平移滑座通过左耐磨板3e支撑在平移支承滚轮11上,右侧平移滑座的底部通过右耐磨板3f支撑在平移支承滚轮11上,可以减缓磨损速度,且中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更换左耐磨板3e或右耐磨板3f,避免更换整个平移框架,降低维护成本。

当平移框架在平移支承滚轮11上向右滑动时,两根平移辊2及其上安装的两级滑动炉排片1同步向右滑动,上一组滑动炉排片1的右端将下方翻动炉排片14上的垃圾向右推出,落在下方的固定炉排片13上,固定炉排片13上的垃圾向右溢出,落在下一组滑动炉排片1上。当平移框架在平移支承滚轮11上向左滑动时,固定炉排片13的右端将滑动炉排片1上的垃圾向右推落,如此往复循环。

左耐磨板3e的左端下方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止挡条3g,右耐磨板3f的右端下方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止挡条3h。当左止挡条3g接触到平移支承滚轮11时,平移框架到达右极限位置;当右止挡条3h接触到平移支承滚轮11时,平移框架到达左极限位置;避免平移框架越过设定行程。

偶数组平移辊的两平移驱动短臂3b之间对称设有两根与平移辊2连为一体且向左下方延伸的平移驱动总臂5,平移驱动总臂5的轴线平行于平移驱动短臂3b的轴线,平移驱动总臂5的下端分别通过平移驱动总臂销轴5a铰接有平移调节螺杆6,平移调节螺杆6的右端分别与平移驱动摆臂7的上端相铰接,可以调节平移驱动总臂5下端与平移驱动摆臂7之间的距离。

两平移驱动摆臂7的中上部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摆臂驱动轴9相互连接,摆臂驱动轴9的前端与平移驱动液压缸10的活塞杆右端相铰接,平移驱动液压缸10的缸体铰接在炉膛前侧的钢结构上;两平移驱动摆臂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摆臂底轴8上,摆臂底轴8两端的轴孔中分别安装有摆臂耐磨套8a,各摆臂耐磨套8a中分别插接有摆臂铰接轴8b,摆臂铰接轴8b的外端头分别固定在在炉膛前后两侧的钢结构上。摆臂底轴8的两端通过摆臂耐磨套8a在摆臂铰接轴8b上转动,便于润滑且可以减缓磨损,且一旦磨损到一定程度,可以独立更换摆臂耐磨套8a,降低维护成本。

平移驱动液压缸10的活塞杆伸出,推动摆臂驱动轴9及平移驱动摆臂7绕摆臂铰接轴8b向右摆动,平移驱动摆臂7的上端通过平移调节螺杆6牵引平移驱动总臂5向右移动,平移驱动总臂5带动偶数组平移辊,进而带动平移框架和奇数组平移辊共同向右平移。平移驱动液压缸10的活塞杆收缩,拉动摆臂驱动轴9及平移驱动摆臂7绕摆臂铰接轴8b向左摆动,偶数组平移辊和奇数组平移辊共同向左平移。

各平移连接板3c前侧壁的右端底部分别焊接有平移导向座3j,平移导向座3j的上方分别固定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右导轮轨道3k;平移框架连接杆4的中段焊接有辅助导向座4a,辅助导向座4a的顶部固定有左导轮轨道4b。位于平移框架左侧中部的一个左导向轮压在左导轮轨道4b上,位于平移框架右侧前后两侧的两个右导向轮分别压在右轮轨道上,形成类似三轮车在轨道上行驶的结构,可以确保平移框架沿左右方向的轴线准确平移。

滑动炉排片1的右端下方设有向下伸出的滑动炉排刮条1a,滑动炉排刮条1a沿滑动炉排片1的全宽度方向延伸,滑动炉排刮条1a的下端设有耐磨合金层。滑动炉排刮条1a可以在滑动炉排片1平移时,将下方翻动炉排片14上的垃圾刮除干净,避免残余并漏入炉排下方,耐磨合金层可以延长炉排片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顶层滑动炉排片的上方安装有顶层炉排12,顶层炉排12的左端通过法兰固定在钢结构件上,顶层炉排12的顶面水平且右端设有圆弧倒角,顶层炉排12的载物面下方设有两片相互平行的顶层炉排加强筋板12a,顶层炉排加强筋板12a的底部通过刮板铰接轴12b铰接有向右下方延伸的刮板12c,刮板12c的下缘搁置在顶层滑动炉排片的顶面上,刮板12c的上方设有刮板压簧12d。

湿垃圾进入焚烧炉后,首先要进行干燥,然后才能燃烧,顶层滑动炉排片上的垃圾由于尚未干燥,特别容易粘接在炉排上。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刮板12c,并且通过刮板压簧12d给刮板12c施加一定的预紧力,防止其遇阻跳动;当滑动炉排片向左移动时,刮板12c将顶层滑动炉排片上的垃圾向右推出,避免湿垃圾在顶层滑动炉排片上滞留粘接。

如图7、图8所示,各翻动炉排片14的顶面右端向右超出翻动弧14a的顶部,且通过向右呈弧形突出的弧形嵌顿14d与翻动弧14a的顶部过渡连接。翻动炉排片14的顶面右端向右突出,可以使前进的物料全部落在右下方的固定炉排片13上,避免垃圾碎屑从右端漏入炉排下方。

翻动轴15的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向左下延伸的翻动驱动短臂16,奇数组翻动驱动短臂16的下端铰接有翻动调节螺杆18,翻动调节螺杆18的右端与偶数组翻动驱动短臂16的下端相铰接;奇数组翻动驱动短臂16的前后两侧对称焊接有向左下延伸的翻动驱动长臂17,翻动驱动长臂17的轴线与翻动驱动短臂16的轴线相互平行,翻动驱动长臂17的下端焊接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翻动驱动轴19上,翻动驱动轴19的前端与翻动驱动液压缸20的活塞杆右端相铰接,翻动驱动液压缸20的缸体铰接在炉膛前侧的钢结构上。

当翻动驱动液压缸20的活塞杆伸出时,翻动驱动轴19带动翻动驱动长臂17的下端向右摆动,翻动驱动长臂17的上端带动翻动轴15绕翻动铰接轴15d逆时针转动,翻动调节螺杆18将两个翻动驱动短臂16铰接在一起,使得两根翻动轴15同步且同角度转动。每根翻动轴15上的各翻动炉排片14跟随翻动轴15同步逆时针转动,翻动炉排片14的右端向上翘起,垃圾得以翻动。由于翻动弧14a与翻动轴15共轴线,翻动弧14a的右侧抵靠有固定炉排片13,当翻动炉排片14的右端向上转动时,翻动弧14a跟随向上转动,始终与固定炉排片13保持接触,避免翻动过程中从此处漏人大量的空气,保证炉膛内的空气过剩系数不变。

各翻动轴15两端的轴孔中分别安装有翻动轴耐磨套15c,各翻动轴耐磨套15c中分别插接有翻动铰接轴15d,各翻动铰接轴15d的外端头分别固定在在炉膛前后两侧的钢结构上。各翻动轴15的两端分别通过翻动轴耐磨套15c在翻动铰接轴15d上转动,便于润滑且可以减缓磨损,且一旦磨损到一定程度,可以独立更换翻动轴耐磨套15c,降低维护成本。

翻动炉排片14的左端顶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翻动炉排凸弧14b,翻动炉排凸弧14b与相应的翻动轴15共轴线。一方面翻动炉排凸弧14b在翻动炉排片14的左端头形成凸起,避免垃圾中可能含有的水分从左端头漏入炉排下方,造成炉排机构的污染和腐蚀,水分只能随垃圾向右下方的下级炉排前进;另一方面翻动炉排片14的左上方设有滑动炉排片,滑动炉排片的右端下方设有滑动炉排刮条,滑动炉排刮条抵靠在翻动炉排凸弧14b的顶部,当翻动炉排片14绕翻动轴15转动时,翻动炉排凸弧14b与翻动轴15轴线的距离保持不变,滑动炉排刮条与翻动炉排凸弧14b始终可以保持良好的接触,防止翻动炉排片14的右端翘起时,垃圾碎屑从翻动炉排片14的左端漏入炉排下方。

如图9、图10所示,外墙板21的内壁高度方向的中部焊接有向炉排方向延伸的炉墙中隔板24,炉墙中隔板24的靠近炉排的一侧焊接有向上竖起的内墙板23,炉墙中隔板24的中部焊接有向上竖起的中墙板22,中墙板22、外墙板21和内墙板23相互平行,中墙板22与内墙板23之间的空腔中填充有耐火泥29,形成很厚的保温机构,中墙板22与外墙板21之间设有空气隔层,阻止炉膛内的热量向外传递,外墙板21的温度很低,大大降低炉体散热损失。

每排炉排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侧壁炉排,侧壁炉排25贴靠在内墙板23的内壁,侧壁炉排25的内侧面面向每排炉排的外侧面,各侧壁炉排25的底部分别压在炉墙中隔板24的内缘上方;外墙板21上焊接有螺套螺母26b,螺套螺母26b中旋接有拉杆螺套26a,拉杆螺套26a上旋接有锁紧螺母26c,锁紧螺母26c压在螺套螺母26b的外端面上,拉杆螺套26a的内端头向中墙板22方向延伸;拉杆螺套26a的内孔中分别插接有拉杆螺钉26,拉杆螺钉26的六角头压在拉杆螺套26a的外端面上,拉杆螺钉26的内端头依次穿过中墙板22和内墙板23旋接在各侧壁炉排25四个角部的螺孔中,拉杆螺钉26的中段焊接有拉杆螺钉挡圈26d,拉杆螺钉挡圈26d抵靠住拉杆螺套26a的内端头。

安装时,先将拉杆螺钉26插入拉杆螺套26a中,再焊接拉杆螺钉挡圈26d,使得拉杆螺钉26可在拉杆螺套26a中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然后将拉杆螺套26a旋入螺套螺母26b中,位置合适后,再拧紧锁紧螺母26c将拉杆螺套26a固定,正向转动拉杆螺钉26的外端头,可拉动侧壁炉排25向靠近内墙板23的方向移动,使侧壁炉排25与炉排之间的间隙变大,此处的冷却风量也变大。反向转动拉杆螺钉26的外端头,可推动侧壁炉排25向靠近炉排的方向移动,使侧壁炉排25与炉排之间的间隙变小,此处的冷却风量也变小。如此可根据垃圾的燃烧值和侧壁炉排25的受热程度,调整侧壁炉排25与炉排之间的间隙大小,避免大量漏风,既保证炉膛有精确的空气过剩系数,又不至于使侧壁炉排25过早烧坏。

各侧壁炉排25背向炉排的侧面中部设有方形凹坑25b。方形凹坑25b可以减轻侧壁炉排25的重量,节约制造成本,还可以增大侧壁炉排25的散热面积,有利于降低侧壁炉排25的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侧壁炉排25的背面与内墙板23之间设有陶瓷纤维背垫27a,相邻侧壁炉排25的侧壁之间设有陶瓷纤维侧垫27c,侧壁炉排25的底部与炉墙中隔板24之间设有陶瓷纤维底垫27b。金属结构件一旦受热,强度将大幅度下降,很容易变形,甚至于被烧坏;在侧壁炉排25与炉墙结构件之间设置陶瓷纤维垫,可以阻止炉膛的热量向内墙板23及炉墙中隔板24传递,防止炉墙结构件受热变形。

各侧壁炉排25面向炉排的侧面向下延伸至炉墙中隔板24的下方形成侧壁炉排下飞边25c,且与炉墙中隔板24的内缘之间留有间隙。侧壁炉排25下部的侧壁炉排下飞边25c遮挡住炉墙中隔板24的内缘且留有间隙,有利于保护炉墙中隔板24,避免其受热变形。

各侧壁炉排25的顶部设有外高内低的侧壁炉排斜面25a,且侧壁炉排斜面25a较低的内侧高于所靠近炉排的顶部。少量垃圾如果落到侧壁炉排25的顶部,会沿侧壁炉排斜面25a滚落至炉排上,防止垃圾在侧壁炉排25顶部长时间燃烧造成结渣或烧蚀。

炉墙中隔板24下方设有新风风道28。新风风道28设置在炉墙中隔板24下方一方面可以得到预热,另一方面可以对炉墙结构件进行冷却。

如图11所示,进料辊39的圆周上设有多根拨齿39a,各拨齿39a呈放射状分布且沿轴向均匀排列,进料辊39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料辊轴承39b支撑在钢架上,其中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料电机减速机39c的输出轴相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