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余料吹净装置的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9908发布日期:2020-10-28 12:2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余料吹净装置的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余料吹净装置的焚烧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焚烧炉正常运行时,给料平台上的燃料通过给料器的给料小车前部,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将发酵合格的垃圾推到炉排上燃烧;但是在停炉过程中,在给料器给料小车后退到位的情况下,容易积留燃料余料;第一部分:给料平台侧给料小车上面板与溜槽有平面死角,留有余料;第二部分:余料积存在给料小车上部,原因是给料小车上的垃圾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摩擦力大于给料器液压装置往复运动传动的推力;不能正常下落到给料小车前部的推料区域,从而推到炉排上;造成燃料不能完全燃尽,带来各种隐患,如:通过受料斗返烟至垃圾坑,垃圾坑存在安全隐患;这部分燃料产生的烟气无法得到净化处理,存在环境污染的隐患;锅炉停运后、炉膛冒正压、烟气通过锅炉不严密处,溢流至锅炉房,污染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料能够充分燃烧、改善停炉时锅炉房工作环境、避免停炉时存在垃圾坑返烟安全隐患的带有余料吹净装置的焚烧炉。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有余料吹净装置的焚烧炉,包括给料斗,所述给料斗出料端设置有溜槽,所述溜槽底部设置有用于输送燃料的给料平台,所述给料平台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用于推送燃料的给料小车,所述给料小车底部设置有平行轨道,所述给料小车外侧设置有用于给给料小车提供动力的液压装置,所述给料平台内侧设置有用于焚烧燃料的机械炉排;

所述给料小车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呈阶梯分布,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平台位于所述第二平台上方,所述第一平台下方设置有用于吹净燃料的第一吹扫机构,所述第一吹扫机构的工作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给料小车上方设置有第二吹扫机构,所述第二吹扫机构的工作端与所述溜槽内壁连通,所述第一吹扫机构和第二吹扫机构外侧设置有用于提供风力的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滤网、消声器、第一橡胶膨胀节、调节挡板、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连接有第二橡胶膨胀节及压力表,所述第一动力机构通过排气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吹扫机构、第二吹扫机构连通,所述风机出风口处设置有气动总阀,所述第一吹扫机构前端与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吹扫手动总阀门,所述第二吹扫机构前端与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吹扫手动总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吹扫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通气软管,所述通气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与所述通孔连接处设置有加压喷头,所述加压喷头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用于排气的第二通孔,所述加压喷头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通气软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第一排气管连接处均设置有固定件,两个所述固定件下方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通气软管、第一排气管与所述固定件均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锚固装置,所述通气软管上设置有第二锚固装置,所述第一锚固装置与所述第二锚固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给通气软管提供拉力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锚固装置位于通气软管远离第一连接管道的三分二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锚固装置和第二锚固装置均为钢箍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吹扫机构包括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道连通,第二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延伸至溜槽内侧,所述第二排气管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用于吹扫余料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排气管之间设置有气动推进器,所述气动推进器的固定端与所述溜槽外壁连接,所述气动推进器的工作端与所述第二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一端穿过溜槽并可在所述溜槽上滑动,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推进器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挡板。

进一步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溜槽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排气管与溜槽之间的套管,所述套管外壁与所述溜槽紧密贴合,所述套管外壁设置有用于连接密封管的接头,所述接头外部连接有用于提供密封空气的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溜槽内壁之间倾斜设置,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溜槽之间夹角为90°-1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台上方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隔仓板,相邻两个所述给料小车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隔仓板的横梁,所述隔仓板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方,所述隔仓板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隔仓板的竖梁,所述竖梁与所述隔仓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隔仓板的高度为500-1500mm,隔仓板厚度为20-1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吹扫机构、第二吹扫机构,能够分别对残留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的燃料通过吹扫到给料小车前部,在给料小车的推动下最后到达机械炉排上燃烧,保证炉内燃料燃尽的目标,避免燃烧炉停运后炉膛冒正压,烟气通过焚烧炉不严密处溢流至锅炉房,污染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吹扫机构与第二吹扫机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第一吹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第二吹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第二吹扫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气动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排气管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隔仓板安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给料斗,2-溜槽,3-机械炉排,4-给料小车,5-平行轨道,6-液压装置,7-限位轮,8-第一平台,9-第二平台,10-防滑鳍片,11-给料平台,12-第一通孔,13-第一吹扫机构,131-第一阀门,132-手动阀门,133-第一连接管道,134-弹簧,135-通气软管,136-滑道,137-固定件,138-第一锚固装置,139-第二锚固装置,1310-第一排气管,14-第二吹扫机构,141-第二阀门,142-第二连接管道,143-第二排气管,15-气动总阀,16-第一吹扫手动总阀门,17-第二吹扫手动总阀门,18-排气管道;19-滤网,20-消声器,21-第一橡胶膨胀节,22-调节挡板,23-风机,24-第二橡胶膨胀节,25-压力表,26-第二动力机构,27-套管,28-接头,29-气动推进器,30-限位挡板,31-第三通孔,32-第二通孔,33-加压喷头,34-横梁,35-竖梁,36-隔仓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10、11所示,一种带有余料吹净装置的焚烧炉,包括给料斗1,给料斗1出料端安装有溜槽2,溜槽2底部安装有用于输送燃料的给料平台11,给料平台11上安装有8个均匀分布用于推送燃料的给料小车4,推送燃料过程中,给料小车4将给料平台11上的燃料推到机械炉排3上,给料小车4底部安装有平行轨道5,给料小车4在平行轨道5上移动,平行轨道5上安装有用于限制给料小车4移动距离的限位轮7,避免给料小车4脱离平行轨道5,给料小车4外侧安装有用于给给料小车4提供动力的液压装置6,给料平台11内侧安装有用于焚烧燃料的机械炉排3;

给料小车4包括第一平台8、第二平台9,第一平台8与第二平台9之间呈阶梯分布,第一平台8与第二平台9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2,第一平台8位于第二平台9上方,第二平台9上方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滑鳍片10,防滑鳍片10呈三角状,防滑鳍片10的设置,能够减少溜槽2内的垃圾因受到重力挤压直接进入机械炉排3的量,进而减缓滑料现象的发生,且防滑鳍片10内侧高度低于外侧高度,第一平台8下方安装有用于吹净燃料的第一吹扫机构13,第一吹扫机构13安装在给料小车4内,第一吹扫机构13第一吹扫机构13的工作端与第一通孔12连通,给料小车4上方安装有第二吹扫机构14,第二吹扫机构14的工作端与溜槽2内壁连通,第一吹扫机构13和第二吹扫机构14外侧安装有用于提供风力的第一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包括依次安装的滤网19、消声器20、第一橡胶膨胀节21、调节挡板22、风机23,风机23的出风口处连接有第二橡胶膨胀节24,第一动力机构通过排气管道18分别与第一吹扫机构13、第二吹扫机构14连通,风机23出风口处安装有气动总阀15,气动总阀15位于第二橡胶膨胀节24后方,第一吹扫机构13前端与排气管道18连接处安装有第一吹扫手动总阀门16,第二吹扫机构14前端与排气管道18连接处安装有第二吹扫手动总阀门17,第一吹扫机构13包括第一连接管道133,第一连接管道133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31,第一连接管道133的一端与排气管道18连通,第一连接管道133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通气软管135,通气软管135的另一端连接有多个第一排气管1310,第一排气管1310端头处连接有加压喷头33,加压喷头与第一通孔12连通,加压喷头33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用于排气的第二通孔32,第二通孔32的设置,能够减少吹扫死角,工作过程中,通过加压喷头对第一平台8上方的燃料进行吹扫,通气软管135与第一连接管道133、加压喷头连接处均安装有固定件137,两个固定件137下方安装有滑道136,滑道136为h型槽钢,滑道136的设置能够限定固定件137的移动方向,第一连接管道133、通气软管135与固定件137均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管道133与固定件137连接处安装有第一锚固装置138,通气软管135上安装有第二锚固装置139,第一锚固装置138与第二锚固装置139之间安装有用于给通气软管135提供拉力的弹簧134,当给料小车4前进时,软管在h型滑道136内跟随给料小车4前进,此时弹簧134被拉伸;当给料小车4后退时,在弹簧134拉力的作用下,通气软管135在h型滑道136上后退,避免吹扫时通气软管135行走紊乱,第二锚固装置139位于通气软管135远离第一连接管道133的三分二处,保证通气软管135能够收缩完全,避免发生缠绕挤压,第一锚固装置138和第二锚固装置139均为钢箍圈,第二吹扫机构14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道142,第二连接管道142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41,第二连接管道142的一端与排气管道18连通,第二连接管道14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排气管143,第二排气管143延伸至溜槽2内侧,第二排气管143倾斜设置,第二排气管143与溜槽之间夹角为120°第二排气管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用于吹扫余料的第三通孔31,第三通孔31的设置能够减少吹扫死角。

第一阀门131和第二阀门141均为气动阀门,为保证第一连接管道133和第二连接管道142在停炉状态下的气密性,在第一阀门131和第二阀门141的出口端及通气软管135的出风口端设置有手动阀门132,停炉过程中需要吹扫燃料时打开,停止吹扫时保持关闭状态。

为缓解在往第二平台9上送料过程中第二平台发生滑料,第二平台9上方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隔仓板36,相邻两个给料小车4之间安装有用于固定隔仓板36位置的横梁34,隔仓板36安装在横梁34上,隔仓板36与横梁34外侧之间预留有间距,能够避免隔仓板36长时间受火焰烘烤,造成隔仓板36强度降低,隔仓板36两侧安装有用于固定隔仓板的竖梁35,隔仓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螺栓孔,竖梁35与隔仓板3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隔仓板36的高度为700mm。

实施例2

如图1-11所示,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第二连接管道142与第二排气管143之间设置有气动推进器29,气动推进器29为徐州科融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xht-21型推进器,气动推进器29的固定端与溜槽2外壁连接,气动推进器29的工作端与第二排气管143连接,第二排气管143的一端穿过溜槽2并可在溜槽2内滑动,第二排气管143与气动推进器29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挡板30,限位挡板30的设置,能够限定第二排气管143伸入溜槽2的长度,第二排气管143与溜槽2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二排气管143与溜槽2之间的套管27,套管27外壁与溜槽2紧密贴合,套管27外壁安装有用于连接密封管的接头28,接头28外部连接有用于提供密封空气的第二动力机构26,第二动力机构26与第一动力机构结构相同,通过设置第二动力机构26,能够使套管27与第二排气管143之间保持密封状态。

以上实施例中对余料吹扫过程中可采用程控控制或单控控制,其中程控控制逻辑如下:先通过第二吹扫机构14对第一平台8上上垃圾吹扫;第二吹扫机构14机构的数量为8个,编号依次为a1、a2、a3、a4、a5、a6、a7、a8,吹扫顺序为a1、a2、a3、a4、a5、a6、a7、a8;每次每个第二吹扫机构14吹扫1分钟;吹扫结束后,再吹扫下一个;第一平台8上的余料吹扫结束后,第二平台9上的余料开始吹扫;此时第一吹扫机构13开始工作,第一吹扫机构13的数量为8个,8个第一吹扫机构13编号依次为b1、b2、b3、b4、b5、b6、b7、b8,吹扫顺序为b1、b2、b3、b4、b5、b6、b7、b8;每次每个第一吹扫机构13吹扫1分钟;吹扫结束后,直至垃圾余料完全清理完毕;单控控制时,单控控制逻辑如下:点击控制方式,选择单控控制;选择吹扫对应的第一清理吹扫机构上的第一阀门131和第二吹扫机构14上的第二阀门141编号;设置吹扫压力和吹扫时间;点击开始,进入自动单个吹扫程控;吹扫结束后,关闭气动总阀1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