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碳五炉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010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体碳五炉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家用液体燃料炉灶的零部件、特别是液体碳五炉灶的燃烧器。
目前已有的液体碳五炉灶的燃烧器,有如中国专利第93116518.0、95217799.4等号的炉灶燃烧器,是在气体燃料的炉灶燃烧器的基础上,用一些圆管道围绕在燃烧器上部周围作为加热管,加热管一端按燃料端另一端接燃烧器进料口,这种加热管由于是圆管,所以受热面积较小,热效率低,且结构复杂,燃烧器定期要清理时拆装都比较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液体碳五炉灶的燃烧器,其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体碳五炉灶的燃烧器,包括座体、燃烧盘、供料头、加热管和输送管,座体包括混合口、输送通道、燃气室,燃烧盘装于燃气室顶端,混合口分有燃料进气口和空气进气口,供料头装于该燃料进气口上,加热管设于座体上,输送管与加热管连通,其特征在于供料头分有进料腔和减压腔,进料腔具有进、出料口,减压腔具有进料口和供料喷嘴,加热管为长扁截面且纵向围绕在燃气室外面,一根输送管其一端与加热管一头连通、其另一端与进料腔的出料口连通,另一根输送管其一端与加热管另一头连通、其另一端与减压腔的进料口连通。
上述方案可以是单燃气室式燃烧器,也可以是双燃气室式燃烧器。
上述方案由于加热管为长扁截面并纵向围绕在燃气室外面,其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由于供料头分有进料腔和减压腔,并由输送管连通加热管与进料腔和减压腔,特别是加热管、输送管、供料头、座体可以成为一个独立构件,所以结构简单紧凑,燃烧器定期清理时要拆装也比较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具体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案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局部剖视俯视图。
参照
图1~图2,本燃烧器是一种内外双燃气室式燃烧器,结构包括座体1、外燃烧盘2、内燃烧盘3、由多个零件构成的供料头4和5、外加热管6、内加热管7、输送管8~11,座体1包括混合口12和13、输送通道14和15、外燃气室16、内燃气室17,外燃烧盘2装于外燃气室16顶端,内燃烧盘3装于内燃气室17顶端,混合口12、13分别具有燃料进气口18、20和空气进气口19、21,供料头4和5分别装于燃料进气口18和20上,加热管6和7装于座体1上,输送管8~11与加热管6和7连通,特征是供料头4和5分别设有进料腔22、23和减压腔24、25,其中进料腔22、23分别具有进料口26、27和出料口28、29,减压腔24、25分别具有进料口30、31和供料喷嘴32、33,外加热管6为长扁截面且纵向围绕在外燃气室16外面,内加热管7也为长扁截面且纵向围绕在内燃气室17外面,输送管8一端与外加热管6一头连通其另一端与进料腔22的出料口28连通,输送管9一端与外加热管6另一头连通其另一端与减压腔24的进料口30连通,输送管10一端与内加热管7的一头连通其另一端与进料腔23的出料口29连通,输送管11一端与内加热管7的另一端连通其另一端与减压腔25的进料口31连通。
使用时,燃烧器装于炉灶上,供料头4和5的进料口26、27分别与液体碳五供给管道连接,当碳五的油气首先经管8、加热管6、管9,从喷嘴32喷射后经通道14、燃气室16、从盘2的小孔34等喷出;同时油气也经管10、加热管7、管11,从喷嘴33喷射后经通道15、燃气室17,从盘3的小孔35等喷出;这时燃烧器可以实施点火燃烧,燃气室16、17外表发热对加热管6、7进行加热,跟在油气后面进入燃烧器内的液体碳五沿着油气的运行路径运行,当到达内外加热管7、6时,受热变为油气,源源不断地供给燃烧器燃烧。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碳五炉灶的燃烧器,包括座体、燃烧盘、供料头、加热管和输送管,座体包括混合口、输送通道、燃气室,燃烧盘装于燃气室顶端,混合口分有燃料进气口和空气进气口,供料头装于该燃料进气口上,加热管设于座体上,输送管与加热管连通,其特征在于供料头分有进料腔和减压腔,进料腔具有进、出料口,减压腔具有进料口和供料喷嘴,加热管为长扁截面且纵向围绕在燃气室外面,一根输送管其一端与加热管一头连通、其另一端与进料腔的出料口连通,另一根输送管其一端与加热管另一头连通、其另一端与减压腔的进料口连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分为外加热管和内加热管,且分别围绕在外燃气室和内燃气室外面,内、外加热管由四根输送管分别按所述方式与供料头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液体碳五炉灶的燃料器,结构包括座体、燃烧盘、供料头、加热管和输送管,燃烧盘装于座体燃气室顶端,供料头装于座体燃料进气口,特征是供料头分有进料腔和减压腔,加热管为长扁截面且纵向围绕在燃气室外面,输送管连通加热管二头、并连通供料头的进料腔和减压腔。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气化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简单,清理拆装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F23D14/02GK2313156SQ97228598
公开日1999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0日
发明者林献英 申请人:林献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