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256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导热油加热器的加热方式效率低,加热效果的温度均匀性差,不节能,不环保,增加生产的成本以及只采用一个主循环泵,当检修或者主循环泵故障时,此导热油加热器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或者无法满足工况要求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包括有机热载体炉、主循环泵、加热单元、支架、进油管道和膨胀槽;还包括备用泵和保温垫;备用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单元的入口相连,备用泵的入口通过管道与进油管道相连通;保温垫设置在有机热载体炉的炉膛内,且与加热单元相接触。
【专利说明】一种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加热器,更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备用泵的导热油加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导热油加热器的工作方式是,将电加热器直接插入有机载体(导热油)中直接加热,利用循环泵,强制导热油进行液相循环,将热量传递给用一个或多种用热设备,经用热设备卸载后,重新通过循环泵,回到加热器,再吸收热量,传递给用热设备,如此周而复始,实现热量的连续传递,使被加热物体温度升高,达到加热的工艺要求。
[0003]现有的导热油加热器普遍采用单管导热,或者数管齐开的方式加热,即储油腔内仅仅设置一根或者多根的加热管,由于储油腔内油管分布有局限,因此,在加热过程中无法保证油温的均匀度,接触加热管的油温度一般较高,非接触的一般较低,工作效率低;此外,由于加热管功能单一,也容易造成无法针对不同状态调整加热方式,不利于节能减排。同时,现有的导热油加热器内普遍只采用一个主循环泵,当检修或者主循环泵故障时,此导热油加热器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或者无法满足工况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导热油加热器的加热方式效率低,加热效果的温度均匀性差,不节能,不环保,增加生产的成本以及只采用一个主循环泵,当检修或者主循环泵故障时,此导热油加热器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或者无法满足工况要求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包括有机热载体炉、主循环泵、加热单元、支架、进油管道和膨胀槽;有机热载体炉和主循环泵均固定在支架上,主循环泵位于有机热载体炉的下方;加热单元位于有机热载体炉的炉膛内;主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单元的入口相连,加热单元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有机热载体炉上的出油口相连通;进油管道的出口连接主循环泵的入口 ;膨胀槽通过支撑设置在有机热载体炉的上方;膨胀槽通过管道与进油管道相连通;所述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还包括备用泵和保温垫;备用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单元的入口相连,备用泵的入口通过管道与进油管道相连通;保温垫设置在有机热载体炉的炉膛内,且与加热单元相接触;
[0007]其中,前述加热单元包括不少于一个的电加热子单元,所述每相邻两个加热子单元之间串联设置;所述电加热子单元包括壳体、不少于一个的加热元件、隔热垫、连接钢板、接线盒、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接线柱;所述壳体内为加热空腔;壳体上分别设有壳体进油口和壳体出油口 ;壳体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加热元件的通孔,所述加热元件呈矩阵的排列方式设置在前述通孔内;隔热垫设置在壳体的端面上用于密封住通孔;连接钢板设置在隔热垫上,前述的加热元件设置在连接钢板上;接线柱设置在连接钢板上用于支撑接线盒,接线柱的顶端位于接线盒内;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设置在加热空腔内且沿壳体轴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在加热空腔内高低错位设置。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加热子单元、加热元件的数量,可根据客户的需要或者实际现场的情况进行设计。
[0009]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还包括过滤器;过滤器设置在进油管道与主循环泵的入口之间。本实用新型设置过滤器的目的是滤去进油管道内的油的杂质,使得主循环泵不受杂质的影响,同时提高主循环泵的使用寿命。
[0010]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温垫和隔热垫均为石棉。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热垫设置在壳体的端面上用于密封住通孔,减少整个通道的对外散热,也减少了接线盒内的温度。
[0011]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元件为外绕波纹式不锈钢带的电加热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绕波纹式不锈钢带的电加热管的好处是增加了散热面积,大大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并且外绕波纹式不锈钢带的电加热管的设计合理,风阻小,加热均匀,无高、低温死角。
[0012]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加热子单元还包括加热空腔测温元件,所述加热空腔测温元件通过测温柱设置在壳体上的加热空腔内。所述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还包括有机热载体炉出油口测温元件,所述有机热载体炉出油口测温元件设置在有机热载体炉上的出油口内。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空腔内设置的加热空腔测温元件和有机热载体炉出油口测温元件为双重保护,安全性能好,可以用来控制加热油的问题确保万无一失。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内的采用多个加热子单元的结构,并且每相邻两个加热子单元之间串联设置;在加热空腔内且沿壳体轴向均匀设置了导流板,并使得导流板在在加热空腔内高低错位设置交错排布,使得流经的油在加热空腔内呈波浪式流动,大大增大了油与加热管接触的面积,且使得热油冷油之间的混合更均匀,从而解决了油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油的加热效果得到改善,加热效率大幅度提高。
[0015]本实用新型在有机热载体炉的炉膛内设置保温垫,并且保温垫与加热单元相接触,减缓了加热单元的温度消散,可达到节能的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备用泵,备用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单元的入口相连,备用泵的入口通过管道与进油管道相连通。当检修或者主循环泵故障时,启动备用泵此导热油加热器正常工作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好的满足工况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9]其中,I为有机热载体炉;2为主循环泵;3为加热单元;3_1为壳体;3_2为加热元件;3_3为隔热垫;3-4为连接钢板;3-5为接线盒;3-6为接线柱;3_7为加热空腔;3_8为壳体进油口 ;3_9为壳体出油口 ;3-12为测温柱;4为膨胀槽;5为支架;6为管道;7为出油口 ;8为进油管道;9为过滤器;10为备用泵;11为保温垫;12为有机热载体炉出油口测温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2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单元3采用两个相互串联的电加热子单元结构;同时还配备了备用泵。
[0023]本实施例所述的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包括有机热载体炉1、主循环泵2、加热单元3、支架5、进油管道8、膨胀槽4、备用泵10、保温垫11和有机热载体炉出油口测温元件12。
[0024]加热单元3包括两个电加热子单元;电加热子单元包括壳体3-1、三个加热元件3-2、隔热垫3-3、连接钢板3-4、接线盒3-5、第一导流板3_10、第二导流板3_11和接线柱3-6。
[0025]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为:
[0026]有机热载体炉1、主循环泵2和备用泵10均固定在支架5上,主循环泵2和备用泵10位于有机热载体炉I的下方;加热单元3位于有机热载体炉I的炉膛内;保温垫11设置在有机热载体炉I的炉膛内,且与加热单元3相接触;保温垫11填满整个有机热载体炉I的加热炉膛;主循环泵2的出口通过管道6与加热单元3的入口相连,加热单元3的出口通过管道6与有机热载体炉I上的出油口 7相连通;进油管道8的出口连接主循环泵2的入口 ;备用泵10的出口通过管道6与加热单元3的入口相连,备用泵10的入口通过管道6与进油管道8相连通;膨胀槽4通过支撑设置在有机热载体炉I的上方;膨胀槽4通过管道6与进油管道8相连通;膨胀槽4上设有排气孔,注油口和溢流口。
[0027]两个加热子单元之间串联设置;电加热子单元放入具体结构为:壳体3-1内为加热空腔3-7 ;壳体3-1上分别设有壳体进油口 3-8和壳体出油口 3-9 ;壳体3_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加热元件3-2的通孔,加热元件3-2呈矩阵的排列方式设置在前述通孔内;隔热垫3-3设置在壳体3-1的端面上用于密封住通孔;连接钢板3-4设置在隔热垫3-3上,前述的加热元件3-2设置在连接钢板3-4上;接线柱3-6设置在连接钢板3-4上用于支撑接线盒3-5,接线柱3-6的顶端位于接线盒3-5内;所述第一导流板3-10和第二导流板3_11均设置在加热空腔3-7内且沿壳体3-1轴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3-10和第二导流板3-11在加热空腔3-7内高低错位设置。如图1所示。
[002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加热器在使用时,以导热油为热载体,利用循环油泵强制导热油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如此周而复始,实现热量的连续传递,使被加热物体温度升高,达到加热的工艺要求。
[0029]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0030]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包括有机热载体炉(I)、主循环泵(2)、加热单元(3)、支架(5)、进油管道⑶和膨胀槽⑷;有机热载体炉⑴和主循环泵(2)均固定在支架(5)上,主循环泵(2)位于有机热载体炉(I)的下方;加热单元(3)位于有机热载体炉(I)的炉膛内;主循环泵(2)的出口通过管道(6)与加热单元(3)的入口相连,加热单元(3)的出口通过管道(6)与有机热载体炉(I)上的出油口(7)相连通;进油管道(8)的出口连接主循环泵(2)的入口 ;膨胀槽(4)通过支撑设置在有机热载体炉(I)的上方;膨胀槽(4)通过管道(6)与进油管道(8)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还包括备用泵(10)和保温垫(11);所述备用泵(10)的出口通过管道(6)与加热单元(3)的入口相连,备用泵(10)的入口通过管道(6)与进油管道(8)相连通;保温垫(11)设置在有机热载体炉⑴的炉膛内,且与加热单元(3)相接触; 其中,前述加热单元(3)包括不少于一个的电加热子单元,所述每相邻两个加热子单元之间串联设置;所述电加热子单元包括壳体(3-1)、不少于一个的加热元件(3-2)、隔热垫(3-3)、连接钢板(3-4)、接线盒(3-5)、第一导流板(3-10)、第二导流板(3_11)和接线柱(3-6);所述壳体(3-1)内为加热空腔(3-7);壳体(3-1)上分别设有壳体进油口(3_8)和壳体出油口(3-9);壳体(3-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加热元件(3-2)的通孔,所述加热元件(3-2)呈矩阵的排列方式设置在前述通孔内;隔热垫(3-3)设置在壳体(3-1)的端面上用于密封住通孔;连接钢板(3-4)设置在隔热垫(3-3)上,前述的加热元件(3-2)设置在连接钢板(3-4)上;接线柱(3-6)设置在连接钢板(3-4)上用于支撑接线盒(3-5),接线柱(3-6)的顶端位于接线盒(3-5)内;所述第一导流板(3-10)和第二导流板(3-11)均设置在加热空腔(3-7)内且沿壳体(3-1)轴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3-10)和第二导流板(3-11)在加热空腔(3-7)内高低错位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还包括过滤器(9);所述过滤器(9)设置在进油管道(8)与主循环泵(2)的入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垫(11)和隔热垫(3-3)均为石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3-2)为外绕波纹式不锈钢带的电加热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子单元还包括加热空腔测温元件,所述加热空腔测温元件通过测温柱(3-12)设置在壳体(3-1)上的加热空腔(3-7)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备用泵的油加热器还包括有机热载体炉出油口测温元件(12),所述有机热载体炉出油口测温元件(12)设置在有机热载体炉(I)上的出油口(7)内。
【文档编号】F24H9/18GK203964375SQ201420356157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7日
【发明者】陈婷, 黄波, 蔡清连, 李丹, 史敏, 张星, 周波, 蔡敏, 白菲菲 申请人:江苏中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