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处理用挤压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529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处理用挤压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处理过程中,需要将果皮等水分较多的垃圾进行滤水处理,并进行烘干,以防止滋生细菌。现有的滤水装置,采用挤压桶及挤压头配合对垃圾进行挤压,将水分挤出后过滤。现有的挤压处理装置结构复杂,挤压效果不佳,烘干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垃圾挤压烘干处理装置存在的上述缺点,申请人进行研究及改进,提供一种挤压效率高、烘干效果好的垃圾处理用挤压烘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垃圾处理用挤压烘干装置,包括上端带有垃圾入口的烘干箱,所述垃圾入口处安装有挤压滤水装置;所述挤压滤水装置包括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顶部及底部错开设有进料口及出料口,出料口处安装有气动阀门;所述挤压腔中活动安装有从动挤压头及主动挤压头,主动挤压头由挤压腔外侧的液压油缸驱动,所述从动挤压头及主动挤压头的侧面分别具有从动挤压斜面及主动挤压斜面,所述从动挤压斜面与主动挤压斜面之间具有倾斜的挤压空间,所述挤压空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料口及出料口连通;所述从动挤压头为带有第一内腔的壳体状结构,其从动挤压斜面上具有多个第一滤水孔,从动挤压头的底部一侧连接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伸出挤压腔外;所述主动挤压头为带有第二内腔的壳体状结构,其主动挤压斜面上具有多个第二滤水孔,主动挤压头的底部一侧连接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伸出挤压腔外;

所述烘干箱中安装有烘干管,烘干管包括与所述出料口连接的导料段及水平设置的烘干段,所述烘干段中设有螺旋输送轴,烘干段的进料端安装有热风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位于从动挤压头的一侧,所述挤压腔中安装有横置的U型侧挡块,所述U型侧挡块的上下两侧抵靠于从动挤压头的上下两侧,U型侧挡块的封闭端与从动挤压头之间安装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挤干烘干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挤压滤水装置中,设置斜面挤压结构,对垃圾的挤压效果好,效率高;采用螺旋输送方式,其输送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挤压滤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挤压腔;2、进料口;3、出料口;4、气动阀门;5、从动挤压头;50、第一内腔;51、从动挤压斜面;52、第一滤水孔;6、主动挤压头;60、第二内腔;61、主动挤压斜面;62、第二滤水孔;7、挤压空间;8、第一导水管;9、U型侧挡块;10、弹簧;11、第二导水管;12、烘干管;121、导料段;122、烘干段;13、螺旋输送轴;14、热风管;100、烘干箱;200、挤压滤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垃圾处理用挤压烘干装置,包括上端带有垃圾入口的烘干箱100,垃圾入口处安装有挤压滤水装置200;挤压滤水装置200包括挤压腔1,挤压腔1的顶部及底部错开设有进料口2及出料口3,出料口3处安装有气动阀门4;挤压腔1中活动安装有从动挤压头5及主动挤压头6,主动挤压头6由挤压腔1外侧的液压油缸驱动,从动挤压头5及主动挤压头6的侧面分别具有从动挤压斜面51及主动挤压斜面61,从动挤压斜面51与主动挤压斜面61之间具有倾斜的挤压空间7,挤压空间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料口2及出料口3连通;从动挤压头5为带有第一内腔50的壳体状结构,其从动挤压斜面51上具有多个第一滤水孔52,从动挤压头5的底部一侧连接有第一导水管8,第一导水管8伸出挤压腔1外;主动挤压头6为带有第二内腔60的壳体状结构,其主动挤压斜面61上具有多个第二滤水孔62,主动挤压头6的底部一侧连接有第二导水管11,第二导水管11伸出挤压腔1外;

烘干箱100中安装有烘干管12,烘干管12包括与出料口3连接的导料段121及水平设置的烘干段122,烘干段122中设有螺旋输送轴13,烘干段122的进料端安装有热风管14,热风管14与风机连接,热风管14的管道内壁设有加热片。

位于从动挤压头5的一侧,挤压腔1中安装有横置的U型侧挡块9,U型侧挡块9的上下两侧抵靠于从动挤压头5的上下两侧,U型侧挡块9的封闭端与从动挤压头5之间安装有弹簧10。

使用时,垃圾从进料口2进入挤压腔1中,液压油缸驱动主动挤压头6向从动挤压头5移动,对挤压空间7中的垃圾进行挤压,挤压出的水分从第一滤水孔52季第二滤水孔62中滤出至第一内腔50季第二内腔60中,并从第一导水管8季第二导水管11导出;挤压完后,打开气动阀门4,垃圾从出料口3导出至烘干管12中,在螺旋输送轴13的持续输送下及热风管14的热气流作用下,被挤压后的垃圾被完全烘干,烘干后的垃圾从烘干段122的末端输出。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