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8572发布日期:2018-08-10 19:3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锅炉:即减少采暖水加热器不必要的使用时间,同时将采暖水从采暖水加热器下侧向上侧引导,并利用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之间产生的热量直接进行加热。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锅炉是一种以石油、煤气等燃料或电力为能源产生热能并利用产生的热能将介质即水加热而生成采暖水或热水的装置。这种锅炉根据所用能源不同分为燃油锅炉、煤气锅炉、电锅炉等。

与此相关,专利文献1提供的锅炉,包括:炉箱部,其引导热介质流动;加热部,其设置在炉箱部内部,对沿炉箱部运送的热介质进行加热;热介质诱导部,其设置在炉箱部内部,对加热部进行支撑,干扰沿炉箱部运送的热介质流动,从而提高热介质与加热部之间的热导率;间隔调节部,其与炉箱部连接,对炉箱部之间的间隔进行支撑和调节。热介质诱导部包括:诱导帽,其在管道内部按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对加热器进行支撑,对从管道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的热介质的流动进行干扰,从而提高热介质与加热部之间的热导率;结合轴,其内置于管道内,配置成贯通诱导帽的中央,支撑多个诱导帽;以及连接螺母,其与结合轴连接,将诱导帽固定在结合轴上。诱导帽包括:气泡防止面,其沿热介质流动的方向凸起,引导与诱导帽内侧碰撞的热介质沿着凸起的面流动,防止在诱导帽之间产生气泡;加固肋,其在气泡防止面周围呈环状地设置,防止因水压而引起的气泡防止面变形;轴结合孔,其设置在气泡防止面中央,供结合轴贯通;加热器孔,其设置在轴结合孔周围的气泡防止面上,供加热部的加热器贯通;以及诱导孔,其设置在气泡防止面上,供与诱导帽碰撞的热介质通过,并引导通过的热介质沿着气泡防止面流动。

但是,现在迫切需要一种不同于专利文献1的方式对采暖水进行加热的锅炉。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国内注册专利第10-1394360号(2014.05.07.注册)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减少采暖水加热器不必要的使用时间,同时将采暖水从采暖水加热器下侧向上侧引导,并利用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之间产生的热量直接进行加热。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箱,其设置在地面上,具备采暖水流入管及采暖水排出管;采暖水加热器,其设置在锅炉箱内部,且其下侧与采暖水流入管连接,上侧与采暖水排出管连接;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其设置在采暖水流入管上,位于锅炉箱内部,对在采暖水流入管内流动的采暖水进行感应;水槽,其一侧与从锅炉箱向外部突出的采暖水流入管及采暖水排出管连接,具备对采暖水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传感器;第1循环泵,其设置在从锅炉箱向外部突出的采暖水流入管上,将存储于水槽中的采暖水经由采暖水流入管及采暖水排出管运送至采暖水加热器,并将其重新运送至水槽;采暖水循环管,其与水槽的另一侧连接,设置有为进行采暖而使采暖水向室内循环的第2循环泵;以及控制器,其设置在锅炉箱内部,对采暖水加热器及第1、2循环泵进行控制,通过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接收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通过温度传感器以信号的方式接收采暖水的温度。采暖水加热器包括:相互结合的外壳(housing)和外罩;以及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其按预先确定的间隔设置在相互结合的外壳与外罩内部,分别具备与控制器连接的电极棒,以使其能够接受三相电供给。外壳与外罩呈四角桶状且沿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一侧开放而形成第1、2内部空间。为确保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能够沿长度方向插入,在第1、2内部空间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第1、2插入端。为确保采暖水能够在插入于多个第1、2插入端的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之间的第1、2内部空间流动,在彼此相对的第1、2内部空间里面沿长度方向成“之”字形配置宽度比四角石墨发热体更大的第1、2导槽。外壳具备与第1内部空间连通且与采暖水流入管及采暖水排出管分别连接的采暖水流入口及采暖水排出口。外罩具备多个第1插孔,其供各电极棒的一侧以向外部露出的方式插入。控制器进行如下控制:将以信号形式接收到的采暖水温度与预先设定并存储的温度比较,当采暖水的温度低于后者时,启动第1循环泵,将采暖水经由采暖水流入管运送至采暖水加热器、当通过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接收到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时,启动采暖水加热器、并且无论采暖水加热器是否运转,均启动第2循环泵,以使采暖水经由采暖水循环管进行循环,将采暖水沿着第1、2导槽及各四角石墨发热体之间的第1、2内部空间从采暖水加热器下侧向上侧引导。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只有由设置在锅炉箱内部的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感应到采暖水,才会通过控制器启动采暖水加热器。

即,如果控制器未从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接收到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则不会启动采暖水加热器。

换句话说,可以减少采暖水加热器不必要的使用时间,从而减少电力消耗。

依据本发明,采暖水加热器在锅炉箱内部设置成接收由第1循环泵供给的采暖水的采暖水流入口位于其下侧,且将加热后的采暖水排出的采暖水排出口位于其上侧。因此,能够将采暖水从采暖水加热器下侧向上侧引导,并利用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之间产生的热量直接加热。

依据本发明,能够将采暖水沿着第1、2导槽及各四角石墨发热体之间的第1、2内部空间按“之”字形引导,并利用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之间产生的热量均匀加热。

即,能够使采暖水一一经过各四角石墨发热体之间的第1、2内部空间并将其加热。

换句话说,使采暖水在采暖水加热器内部长时间停留并对采暖水长时间进行加热,从而可以获得适合采暖温度的加热采暖水。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第1、3密封环(closedring)将第1插孔与电极棒之间的缝隙堵住。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第2密封环将外壳与外罩开放侧的缝隙堵住。

即,可以通过第1、2、3密封环增加密封力,防止采暖水加热器渗漏采暖水。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第1、2、3电极板分别将电流同时向多个电极棒供给。

即,可迅速对采暖水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螺母将第1、2、3电极板稳定地固定在外罩上。

另外,由于第1、2、3电极板插入第5插孔内,因此第1、2、3电极板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外罩上。

同时,即使随着采暖水的流动而产生晃动,也可以通过垫圈防止螺母松脱,从而使第1、2、3电极板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外罩上。

即,无论是否随着采暖水的流动而产生晃动,都能够将电流稳定地向多个电极棒供给。

换句话说,可以稳定地对采暖水进行加热。

依据本发明,保护板对第1、2、3电极板进行保护。因此,可以降低因外部冲击导致第1、2、3电极板破损的风险。

另外,与电极棒连接的螺母也能够受到保护。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锅炉内、外部结构的部分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锅炉的概略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采暖水加热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采暖水加热器的截面图;

图7至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采暖水加热器及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的详细图;

图11至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锅炉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锅炉箱11:采暖水流入管

12:采暖水排出管20:采暖水加热器

20a:保护板21:外壳

21a:第1内部空间21b:第1插入端

21c:第1导槽21d:采暖水流入口

21e:采暖水排出口21f:密闭突起

22:外罩22a:第2内部空间

22b:第2插入端22c:第2导槽

22d:第1插孔22d':密封槽

22e:密封孔22f:第5插孔

23:四角石墨发热体23a:电极棒

23a':螺栓部24:第1密封环

25:第2密封环26:第1电极板

26a:第2插孔27:第2电极板

27a:第3插孔27':第3电极板

27'a:第4插孔28:螺母

29:垫圈29a:第3密封环

30: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40:水槽

41:温度传感器50:第1循环泵

61:第2循环泵60:采暖水循环管

70:控制器100: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15所示,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锅炉100,其包括具备采暖水流入管11及采暖水排出管12的锅炉箱10,且设置在工厂或者企业等场所的地面。

另外,所述锅炉100设置在锅炉箱10内部,且包括:采暖水加热器20,其下侧与采暖水流入管11连接,上侧与采暖水排出管12连接。

另外,所述锅炉100包括: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其设置在采暖水流入管11上,位于锅炉箱10内部,对在采暖水流入管11内流动的采暖水进行感应。

在这里,所述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包括:设置部31,其设置在采暖水流入管11上;外壳31a,其与所述设置部31结合,从采暖水流入管11露出。

另外,所述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包括:启动部32,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外壳21内部;安装部32a,其设置在所述启动部32的一侧,从设置部31露出;以及加压部32b和按压部32c,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启动部32的另一侧。

另外,所述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包括:挡接板32a',其设置在安装部32a上,对在采暖水流入管11内流动的采暖水进行挡接。

另外,所述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包括:弹簧33,其设置在外壳31a内部,紧贴按压部32c下侧对其进行支撑;微型开关34,其设置在所述外壳31a内部,通过与加压部32b的连接来成为电连接/电关断的状态。

同时,所述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包括:转换板34a,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微型开关34的外面,其一侧面紧贴加压部32b而获得支撑;接触部34b,其设置在所述微型开关34内部,紧贴转换板34a的另一侧面且对其进行支撑,通过加压部32a对所述转换板34a按压及解除按压,使微型开关34处于电连接/电关断的状态。

这里,所述接触部34b具有弹性,当由加压部32b对所述转换板34a进行按压时被压缩,当由所述加压部32b对转换板34a实施的按压被解除时,压缩得以被解除。

另外,所述锅炉100包括:水槽40,其一侧与从锅炉箱10向外部突出的采暖水流入管11及采暖水排出管12连接,且具备对采暖水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传感器41。

即,所述水槽40设置在地面上,位于锅炉箱10外部。

另外,所述锅炉100包括:第1循环泵50,其设置在从锅炉箱10向外部突出的采暖水流入管11上,将存储在水槽40中的采暖水经由采暖水流入管11及采暖水排出管12运送至采暖水加热器20,并将其重新运送至所述水槽40。

另外,所述锅炉100包括:采暖水循环管60,其与水槽40的另一侧连接,设置有为进行采暖而使采暖水向室内循环的第2循环泵61。

另外,所述锅炉100包括:控制器70,其设置在锅炉箱10内部,对采暖水加热器20及第1、2循环泵50、61进行控制,通过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接收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通过温度传感器41以信号的方式接收采暖水的温度。

这里,所述控制器70只有当微型开关34处于连接(on)状态时,才从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接收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

另外,所述控制器70进行如下控制:将以信号形式接收到的采暖水温度与预先设定并存储的温度进行比较,只有当所述采暖水温度低于后者时,才启动第1循环泵50,将所述采暖水经由采暖水流入管11运送至采暖水加热器20、只有当通过所述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接收到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时,才启动采暖水加热器20、并且无论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是否运转,均启动第2循环泵61,以使采暖水经由采暖水循环管60进行循环。

在这里,所述控制器70将与采暖水温度比较的温度预先设定为70℃并予以存储。

即,只有当采暖水温度低于70℃时,所述控制器70才启动第1循环泵50。

另外,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包括:相互结合的外壳21和外罩22;以及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23,其按预先确定的间隔设置在相互结合的所述外壳21与外罩22内部,分别具备与控制器70连接的电极棒23a,以使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能够接受三相电供给。

另外,所述外壳21与外罩22呈四角桶状且沿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彼此相对的长度较长的一侧开放而形成第1、2内部空间21a、22a,为确保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23能够沿长度方向插入,在所述第1、2内部空间21a、22a两侧设置有多个第1、2插入端21b、22b,为确保采暖水能够在插入于所述多个第1、2插入端21b、22b的多个四角石墨发热体23之间的第1、2内部空间21a、22a流动,在彼此相对的第1、2内部空间21a、22a里面沿长度方向成“之”字形配置宽度比所述四角石墨发热体23更大的第1、2导槽21c、22c。

在这里,所述第1、2导槽21c、22c在宽度方向的第1、2插入端21b、22b之间成对设置。

即,所述外壳21与外罩22形成为能够将采暖水沿着第1、2导槽21c、22c及各四角石墨发热体23之间的第1、2内部空间21a、22a从采暖水加热器20下侧向上侧引导。

另外,所述外壳21具备与第1内部空间21a连通且与采暖水流入管11及采暖水排出管12分别连接的采暖水流入口21d及采暖水排出口21e。

同时,所述外罩22具备一字排列的多个第1插孔22d,其供各电极棒23a的一侧以向外部露出的方式插入。

另外,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在与第2内部空间22a内侧相邻的第1插孔22d周边设置有密封槽22d',并且包含插入于所述密封槽22d'内的第1密封环24。

这里,所述第1密封环24紧贴四角石墨发热体23并压缩在密封槽22d'中。

另外,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在外壳21开放侧周边设置有带状密闭突起21f,且在外罩22开放侧周边设置有供所述密闭突起21f插入的带状密封孔22e,并且包含在在所述密闭突起21f与密封孔22e之间塞入的带状的第2密封环25。

这里,所述第2密封环25紧贴密闭突起21f并压缩在密封孔22e中。

另外,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包括:第1、2、3电极板26、27、27',其设置有多个第2、3、4插孔26a、27a、27'a,分别供从各第1插孔22d中露出的各电极棒23a的一侧插入,并与控制器70连接以使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能够接受三相电供给。

即,所述电极棒23a插入于第1、2、3电极板26、27、27'的第2、3、4插孔26a、27a、27'a,与控制器70连接以使其能够接受三相电供给。

另外,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在从各第2、3、4插孔26a、27a、27'a中露出的各电极棒23a的一侧设置有螺栓部23a',并且包含与所述螺栓部23a'结合的螺母28。

另外,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在外罩22开放侧的相反侧设置有与第1插孔22d连通的第5插孔22f,供第1、2、3电极板26、27、27'插入。

另外,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包括:垫圈29,其位于第1、2、3电极板26、27、27'与第1插孔22d之间,套入电极棒23a。

另外,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包括:第3密封环29a,其位于垫圈29与第1插孔22d之间,套入电极棒23a。

这里,所述第3密封环29a紧贴垫圈29并压缩在第5插孔22f中。

另外,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包括:保护板20a,其与外罩22相互结合,对第1、2、3电极板26、27、27'进行保护。

另外,所述锅炉100包括:锅炉电源调节器71,其以在外部露出的方式设置在锅炉箱10上,向采暖水加热器20、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温度传感器41、第1循环泵50、第2循环泵61、控制器70供给三相电流,并显示其工作状态,还可对所述控制器70进行操作。

另外,所述锅炉100包括:房间控制器(roomcontroller)电源调节器72,其以在外部露出的方式设置在锅炉箱10上,由锅炉电源调节器71供电,可以通过控制器70对因经由采暖水循环管60的采暖水循环而获得的室内温度进行操作,并显示所述室内温度。

另外,所述锅炉100包括:漏电断路器73,其以在外部露出的方式设置在锅炉箱10上,当采暖水加热器20、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温度传感器41、第1循环泵50、第2循环泵61、控制器70、房间控制器电源调节器72发生漏电时,切断锅炉电源调节器71的供电。

另外,所述锅炉100包括:电力控制器74,其以在外部露出的方式设置在锅炉箱10上,由锅炉电源调节器71供电,预先对采暖水加热所需的采暖水加热器20最大电力进行设定并予以存储。

这里,当为进行采暖水加热而使用的采暖水加热器20的使用电力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电力时,所述电力控制器74通过控制器70使采暖水加热器20暂时停止工作,直到所述使用电力小于预先设定的最大电力为止。

即,根据所述采暖水的成分及温度状态,加热所需的采暖水加热器20使用电力会大幅增加。因此,电力控制器74通过控制器70对采暖水加热器20进行控制。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15所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锅炉100通过控制器70启动第2循环泵61,并使存储于水槽40中的采暖水经由采暖水循环管60向室内循环。

这里,所述控制器70通过温度传感器41接收采暖水的温度信号,并将以信号形式接收的所述采暖水温度与预先设定并存储的温度进行比较。

由此,如果所述采暖水温度低于预先设定并存储的温度70℃,就通过控制器70启动第1循环泵50,并将所述采暖水经由采暖水流入管11运送至采暖水加热器20。

反而,如果所述采暖水温度高于预先设定并存储的温度70℃,就通过控制器70不启动第1循环泵50。

另外,如果所述采暖水流过设置在采暖水流入管11上的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则所述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对其进行感应,并将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向控制器70传输。

进一步讲,由于挡接板32a'被所述采暖水按压,因此启动部32向某一侧旋转,由此对转换板34a进行紧贴支撑的加压部32b远离微型开关34。

即,由于加压部32b对所述转换板34a的按压被解除,因此对接触部34b的压缩也被解除。

在这种情况下,在与所述启动部32一起旋转的按压部32c作用下,弹簧33被压缩。

另外,在解除压缩的所述接触部34b作用下,转换板34a通过旋转也远离微型开关34。同时,对所述转换板34a进行紧贴支撑的接触部34b向微型开关34外部露出。

即,在解除所述加压部32b按压状态的接触部34b作用下,微型开关34转为连接(on)状态,并向所述控制器70传输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

然后,所述控制器70就控制采暖水加热器20以使其启动。

即,所述控制器70只有在通过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接收到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时,才启动采暖水加热器20。

另外,流经所述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的采暖水通过第1循环泵50流入采暖水加热器20的采暖水流入口21d,在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内部被加热后,再从与水槽40连接的采暖水排出口21e排出。

即,存储于所述水槽40中的采暖水经由采暖水流入管11及采暖水排出管12运送至采暖水加热器20,然后再次被运送至所述水槽40。

这里,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的采暖水加热过程如下。

所述采暖水经由采暖水流入口21d流入采暖水加热器20的第1、2内部空间21a、22a。

然后,将所述采暖水沿着第1、2导槽21c、22c及各四角石墨发热体23之间的第1、2内部空间21a、22a按“之”字形引导。

这里,所述各四角石墨发热体23在控制器70的控制下,通过与所述控制器70连接的第1、2、3电极板26、27、27'及插入于第2、3、4插孔26a、27a、27'a中的各电极棒23a,而与所述控制器70电连接。

即,沿所述外壳21及外罩22的长度方向插入于第1、2插入端21b、22b的各四角石墨发热体23通过控制器70接受三相电供给。

因此,因电流的流动而产生热量,从而在所述各四角石墨发热体23之间对采暖水进行加热。

另外,由于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在锅炉箱10内部中设置成采暖水流入口21d位于其下侧,采暖水排出口21e位于其上侧。因此,能够将采暖水从所述采暖水加热器20下侧向上侧引导,并利用各四角石墨发热体23产生的热量缓慢加热。

另外,所述第1密封环24在紧贴的四角石墨发热体23作用下压缩在密封槽22d'中,并将电极棒23a与所述电极棒23a插入的第1插孔22d之间密封起来。

即,所述第1密封环24阻止采暖水经由第1插孔22d向采暖水加热器20外部流动。

另外,所述第2密封环25在外壳21与外罩22的相互结合作用下紧贴密闭突起21f,并压缩在密封孔22e中。

即,所述第2密封环25将外壳21与外罩22开放侧的周边密封起来,来防止采暖水向采暖水加热器20外部流动。

另外,通过所述螺母28将第1、2、3电极板26、27、27'固定在外罩22上。因此,可以防止因采暖水流动导致的采暖水加热器20晃动而引发所述第1、2、3电极板26、27、27'晃动。

另外,由于所述第1、2、3电极板26、27、27'插入于第5插孔22f,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晃动。

另外,即使随着所述采暖水流动而引发采暖水加热器20晃动,在垫圈29的作用下,螺母28也不会松脱。

另外,通过拧紧所述螺母28,第3密封环29a紧贴垫圈29,并压缩在第5插孔22f中。

即,所述第3密封环29a与第1密封环24一起进一步防止采暖水经由第1插孔22d向采暖水加热器20外部流动。

另外,所述保护板20a与外罩22相互结合,使第1、2、3电极板26、27、27'不向外部露出,并对所述第1、2、3电极板26、27、27'进行保护。

因此,被加热的所述采暖水再次从水槽40向采暖水循环管60排出,为进行室内采暖而循环。

另外,如果通过温度传感器41以信号形式接收的所述采暖水温度高于预先设定并存储的温度70℃,所述控制器70就不启动第1循环泵50。

由此,所述采暖水就不能流过设置在采暖水流入管11上的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

即,所述采暖水流动感应开关30无法感应到采暖水,因此不会向控制器70传输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

进一步讲,未流动的所述采暖水不会按压挡接板32a',按压部32c对弹簧33产生的压缩被解除。

即,在所述弹簧33的弹性作用下,启动部32旋转而恢复原来状态,加压部32b再次对转换板34a产生按压。

另外,在所述加压部32b的按压作用下,转换板34a旋转而也靠近微型开关34。同时,对所述转换板34a进行紧贴支撑的接触部34b也在加压部32b的按压作用下被压缩,从而不会向微型开关34外部露出。

即,在所述加压部32b对接触部34b产生的按压作用下,微型开关34转为关断(off)状态,从而无法向所述控制器70传输采暖水流动感应信号。

然后,所述控制器70控制采暖水加热器20以使其不会启动。

即,所述采暖水通过采暖水加热器20完成加热之后,只在采暖水循环管60中进行循环。

在上述说明中,列举特定的理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定于所述实施例,通过上述的说明,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