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式窑双向烟气余热利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665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梭式窑双向烟气余热利用结构,属于梭式窑窑型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业企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压力,原材物料、能源、环保、人力成本的加剧,使得制造业在控制成本上作出更趋严格的要求。对于能源消耗占很大制造成本的企业来讲,更是如此,特别是依赖热工窑炉来生产的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怎样把能源的消耗控制在合理的成本区间,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是各个厂家的重要诉求。为了更好的利用烟气余热来干燥产品,使得在正常焙烧产品的时候,窑内的产品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温度,从而大大减少了后来的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最佳利用效果节约了能源,同时也很好的满足了环保排放要求的梭式窑双向烟气余热利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梭式窑双向烟气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第一梭式窑和第二梭式窑,第一梭式窑、第二梭式窑的底部及侧部均设置有第一地下烟道和第二地下烟道,第一地下烟道和第二地下烟道均连通排烟通道,排烟通道末端依次设置高效换热器和排烟风机,高效换热器连通助燃风机,第一梭式窑和第二梭式窑的第一地下烟道相互连通。

所述的第一梭式窑和第二梭式窑之间的第一地下烟道之间设置第一闸板,第一梭式窑和第二梭式窑的第二地下烟道上分别设置第二闸板,排烟通道上设置第三闸板,第三闸板位于第一地下烟道和第二地下烟道之间。

所述的第一梭式窑上的第二闸板设置为闸板A,第二梭式窑上的第二闸板设置为闸板B,第一梭式窑上的第三闸板设置为闸板C,第二梭式窑上的第三闸板设置为闸板D。

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并列设置为两台,助燃风机连接第二台高效换热器。

双向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是这样的,当第一梭式窑点火焙烧的时候,它所产生的烟气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第一梭式窑的地下烟道直接排走了,而是通过第一地下烟道进入第二梭式窑。在第二梭式窑内烟气把热量传给窑内的产品,使产品达到一定的温度后进行物化反应,最后烟气连同一些物化反应所产生的废气物经由第二梭式窑上的第二地下烟道,进入第二梭式窑的排烟通道,再经排烟风机、烟囱排出厂外。这样排烟温度达到了最低的排放要求,节约了能源成本,又达到了环保的低温排放要求,产生了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合理,容易实现,成本低,达到了烟气余热的最佳利用效果节约了能源,同时也很好的满足了环保排放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烟风机;2、助燃风机;3、闸板A;4、第二地下烟道;5、闸板C;6、第一梭式窑;7、第一地下烟道;8、第一闸板;9、第二梭式窑;10、闸板D;11、闸板B;12、高效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梭式窑双向烟气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第一梭式窑6和第二梭式窑9,第一梭式窑6、第二梭式窑9底部及侧部均设置有第一地下烟道7和第二地下烟道4,第一地下烟道7和第二地下烟道4均连通排烟通道,排烟通道末端依次设置高效换热器12和排烟风机1,高效换热器12连通助燃风机2,第一梭式窑6和第二梭式窑9的第一地下烟道7相互连通。第一梭式窑6和第二梭式窑9之间的第一地下烟道7之间设置第一闸板8,第一梭式窑6和第二梭式窑9的第二地下烟道4上分别设置第二闸板,排烟通道上设置第三闸板,第三闸板位于第一地下烟道7和第二地下烟道4之间。第一梭式窑6上的第二闸板设置为闸板A3,第二梭式窑9上的第二闸板设置为闸板B11,第一梭式窑6上的第三闸板设置为闸板C5,第二梭式窑9上的第三闸板设置为闸板D10。高效换热器12并列设置为两台,助燃风机2连接第二台高效换热器12。

其工作过程是:当第一梭式窑6点火烧成时,第一梭式窑6系统中的闸板A3、闸板C5及第二梭式窑9系统中的闸板D10是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闸板8和闸板B11处于开启状态,在这过程中,第二梭式窑9系统中的排烟风机1、助燃风机2和高效换热器12处于工作状态。同样的道理,当第二梭式窑9点火焙烧时,烟气经由第一梭式窑6的排烟系统排出,相应的第一梭式窑6的排烟风机1、助燃风机2和高效换热器12处于工作状态,达到了烟气余热的最佳利用效果节约了能源,同时也很好的满足了环保排放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