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3162发布日期:2020-05-26 18:0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室内空调柜机以其良好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现有的空调柜机中,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大的出风范围,设置了上、中、下三个出风口,采用上下两个离心风机对上述的三个出风口进行送风。

但是,现有技术中上离心风机仅对上出风口进行送风,下离心风机有上下两个出风口,分别对中、下出风口进行送风,且下离心风机基本处在中、下出风口的中间位置,下离心风机的上风口向上送风的过程中,由于下离心风机的布置的位置会使风道形成一定的真空度,且风道弯折会导致让流向中出风口的一部分气流向下流动,减少了中出风口的风量,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中出风口出风量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离心风机、下离心风机、中出风口、下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中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的第一风道,其中所述下离心风机具有向空调室内机中出风口送风的上风口以及向空调室内机下出风口送风的下风口,还包括:导风板,一端连接在所述上风口,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导流件,设置在所述导风板朝向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所述导流件发生朝向所述第一风道的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内部形成第二风道,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交汇处。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为导流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一体成型在所述导风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平行设置且部分遮蔽所述第二风道的风道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与所述中出风口口径的长度比为1:2。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沿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方向的长度为[30,5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离心风机、下离心风机、中出风口、下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中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的第一风道,其中所述下离心风机具有向空调室内机中出风口送风的上风口以及向空调室内机下出风口送风的下风口,还包括:导风板,一端连接在所述上风口,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导流件,设置在所述导风板朝向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所述导流件发生朝向所述第一风道的延伸。

现有的空调器一般可实现冬天制热,夏天制冷的功能,如背景技术中对其结构的阐述,还需说明的是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间设置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将两者连通,在制热时,受热空气上升的影响,下风口的热风会通过第一风道上升到中出风口处,实现对中出风口处风量的补充,但在制冷时,上风口的冷风受冷空气下降以及第一风道和上风口存在夹角的影响,导致部分风量通过第一风道进入到下出风口,导致中出风口的风量不足。本实用新型中在上风口的出风方向上设置了导流件,导流件改变上风口处的气流流向,使其更偏向于中出风口的方向,减少向下出风口处的分流,以保证中出风口处出风量的充足。

2.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室内机中所述导风板内部形成第二风道,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交汇处。如背景技术中所述,上风口出来的气流流向与第一风道件存在夹角,上述夹角使气流分流,部分流向下出风口,将导流件设置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交汇处,可最大化的减少上述夹角对气流分流的影响,以及可使导流件将气流直接导入到中出风口处。

3.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室内机中所述导流件为导流板结构,导流板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加工。

4.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室内机中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平行设置且部分遮蔽所述第二风道的风道口,相当于减少第二风道的出风口的面积,在上风口出风量不变的情况下,上述出风口面积的较少,可提高出风口处的气流流速,使气流有更大的动能到达中出口处,避免气流因动能不足而下沉。

5.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室内机中所述导流件沿所述第一风道的内的气流方向的长度为[30,50]mm,此数值结合当前主流空调的尺寸设置,在满足导流件足够长度以实现导流功能的同时,不会对上风口的出风造成过大的阻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导流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上、下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上出风口、中出风口、下出风口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离心风机;

2-下离心风机;21-上风口;22-下风口;

3-第一风道;

4-导流件;

5-第二风道;

6-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图1到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离心风机1、下离心风机2、中出风口、下出风口以及连通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第一风道3,其中下离心风机2具有向空调室内机中出风口送风的上风口21以及向空调室内机下出风口送风的下风口22,还包括:导风板6,一端连接在上风口21,另一端朝向第一风道3设置;导流件4,设置在导风板6朝向第一风道3的一端,导流件4发生朝向第一风道3的延伸。

如图3中示出了上离心风机1和下离心风机2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道3沿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进行布置,以方便气流在上下方向的流动。

本实施例中在上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上安装了导流件4,导流件4改变上风口21处的气流流向,使其更偏向于中出风口的方向,减少了向下出风口处的分流,以保证中出风口处出风量的充足。

如图1和3所示,下离心风机的上风口21通过导风板6向第一风道3内通入气流,进而使导风板6内部形成第二风道5,导流件4安装在第一风道3与第二风道5交汇处。图1中所绘制的箭头代表了气体流动的方向,可显然看出,进过第二风道5的气流在进入到第一风道3处,气流方向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实施例中将导流件4安装在第二风道5的末端,与第一风道3交汇的地方,可直接将从第二风道5出来的气流向中出风口的方向进行引导,本实施例中的中出风口位于第一风道3的上部且高于上风口21。

为了加工的简单,本实施例中直接将导流件4加工为导流板结构,其具体为一块平板即可。

为了节省组装步骤,本实施例中导流件4直接一体成型在导风板6上,其可采用注塑成型的工艺。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件4可以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导风板6上。

如图2中所示,导流件4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平行设置且部分遮蔽第二风道5的风道口,相当于减少第二风道的出风口的面积,在上风口出风量不变的情况下,上述出风口面积的较少,可提高出风口处的气流流速,使气流有更大的动能到达中出口处,避免气流因动能不足而下沉。

导流件4与中出风口的口径的长度比为1:2。在一般的空调室内机的导流件4沿第一风道3的内的气流方向的长度为[30,50]mm,本实施例为40mm,以满足导流件4足够长度以实现导流功能的同时,不会对上风口21的出风造成过大的阻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实施例1中的空调室内机,且具有其全部的技术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