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片与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8640发布日期:2020-10-09 18:2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翅片与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烘干热泵机组及除湿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热泵,作为热量搬运工,它通过蒸发器源源不断地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再通过冷凝器将热量向高温热源连续不断地释放出去。

近年来开发推广的除湿烘干热泵,烘干气流闭路循环,可以摆脱低温环境和昼夜温度波动对热泵性能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制热能效比,得到了快速普及。

在除湿烘干热泵装置中,氟路与风路联合运行,如图1:

1、风路

热泵冷凝器02生产的高温气流,在风机推动下进入烘干装置与含湿物料例如新鲜烟叶进行热湿交换,将含湿物料中液态水分蒸发为水蒸汽,形成暖湿回风;暖湿回风进入热泵蒸发器01降温除湿,滤除水蒸汽,之后再次进入冷凝器被加热成为高温干燥空气,开始下一轮循环;

2、氟路

热泵蒸发器01铜管内的制冷剂液体,通过铜管管壁与管壁外翅片,吸收暖湿回风的显热和水蒸汽潜热而蒸发成为低压气态制冷剂;再被压缩机吸入加压成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再送往冷凝器02铜管,通过冷凝器02铜管管壁和管壁外翅片,将热量释放给风路上来自蒸发器01的低温空气;放出热量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为制冷液,经过节流降压,再次进入蒸发器铜管,吸收暖湿回风的显热和水蒸汽潜热而蒸发成为低压气态制冷剂,开始新一轮循环;

除湿烘干热泵装置,氟路与风路联合运行,通过冷凝器与蒸发器实现氟路与风路的能量耦合。

烘干过程后期,是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的主要耗能阶段。

在烘干后期,含湿物料例如新鲜烟叶水分蒸发能力大为下降,烘干装置回风也从早期的暖湿回风变成了后期的高温干燥空气,此时除湿烘干热泵蒸发器湿负荷降低而显热负荷增加,蒸发器除湿量大幅降低甚至滤不出水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翅片与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包括有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顺序连接构成一供制冷剂循环的循环系统;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风风路与出风风路之间设置有一错流换热器,作为烘干装置出风的湿空气顺序流经所述错流换热器热流体通道、第一蒸发器、错流换热器冷流体通道变成干燥空气;

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包括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翅片,所述错流换热器采用板式错流换热器,其热流体通道、冷流体通道由平行间隔设置的导热平板构成,所述导热平板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或第一冷凝器的翅片呈正交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错流换热器紧靠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风侧设置,所述热流体通道直接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错流换热器由若干相间且平行设置的所述热流体通道和所述冷流体通道构成,且所述热流体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和所述冷流体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翅片与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如上项所述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

所述第一蒸发器布置在所述错流换热器的热流体通道的出风侧或者布置在所述错流换热器的冷流体通道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冷凝器布置在所述错流换热器的冷流体通道的出风侧;且所述冷流体通道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翅片所在平面;

作为烘干装置出风的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后,顺序流经所述热流体通道、第一蒸发器、冷流体通道、第一冷凝器、风机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后,在水平面上旋转,顺序流经所述错流换热器热流体通道、第一蒸发器、错流换热器冷流体通道、第一冷凝器、风机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风机之间还设置有一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一种翅片与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热泵机组,所述第一热泵机组采用如上所述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组件;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机;

所述错流换热器的出风口设置有第二风机;

作为烘干装置出风的湿空气自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一部分湿空气顺序流经所述错流换热器的热流体通道、第一蒸发器、错流换热器的冷流体通道变成干燥空气,再在所述第二风机的作用下与另一部分直接来自所述进风口的湿空气混和均匀后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最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发器紧靠所述错流换热器的一侧设置形成一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在竖直方向上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下端设置有接水盘。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热泵机组,所述第二热泵机组包括有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蒸发器顺序连接构成一供制冷剂循环的循环系统;

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与环境空气连通的独立空间,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独立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翅片与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提高了热泵机组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使用效率

现有技术中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蒸发器/冷凝器翅片平行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运行时存在着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在总体上呈现“一半翅片通道有风能够对气流有效换热而另一半通道处在风量很小甚至基本无风不能对气流有效换热的状况”,这种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翅片间气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了蒸发器(和/或冷凝器)换热能力和热泵能效。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两器翅片正交设置技术之后,两器翅片仍然竖向设置,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改为水平设置,板式错流换热器的多条水平热流体通道的出风,以速度4m/s左右的水平条状“射流”方式均匀挤入热泵机组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的竖向翅片间隙;因为热流体水平通道中央连线所正对的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翅片间隙位置的风量大,造成穿越该位置翅片间隙的气流沿程阻力大,使部分气流在竖向翅片间隙中向沿程阻力较小的上下两侧展开,从而使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翅片的各个部分基本上被均匀使用,提高了热泵机组中蒸发器、冷凝器的使用效率,改善了热泵机组的性能;

2、提高蒸发器的除湿能力和热泵的烘干能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蒸发器/冷凝器翅片正交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热泵蒸发器的进风与出风通过错流换热器里水平设置的导热平板进行热量交换,利用蒸发器的低温出风通过若干张导热平板对高温进风进行降温“预冷”,降低蒸发器进风的温度、提高蒸发器进风的相对湿度,降低蒸发器的显热负荷、提高蒸发器的湿热负荷,从而提高蒸发器的除湿能力和热泵的烘干能力。

3、降低除湿烘干装置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中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蒸发器/冷凝器翅片平行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蒸发器/冷凝器翅片正交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后,不是在竖直面而是在水平面上旋转,顺序流经所述错流换热器热流体通道、第一蒸发器、错流换热器冷流体通道、第一冷凝器、风机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错流换热器热流体通道、第一蒸发器、错流换热器冷流体通道、第一冷凝器和连接风道,可以设计成等高的部件,从而有效降低除湿烘干装置的高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流闭路循环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的原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进风预冷出风再热高效除湿模块的原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蒸发器与错流换热器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蒸发器翅片平行的进风预冷出风再热高效除湿模块水平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蒸发器与错流换热器的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凝器翅片与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错流换热器竖向截面图;

图7为实施例1中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的纵向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的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如2-3中所示,为了解决“烘干后期热泵蒸发器湿负荷降低而显热负荷增加、蒸发器除湿量大幅降低甚至滤不出水来”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除湿烘干热泵机组中增加板式错流换热器03的使用,将其设置在蒸发器01出风与进风之间,由板式错流换热器03、蒸发器01、风机04与连接风道组成“进风预冷出风再热高效除湿模块”;

运行时,模块里蒸发器的进风与出风通过错流换热器里3的若干张导热平板进行热量交换,利用蒸发器01的低温出风通过若干张导热平板对高温进风进行降温“预冷”,降低蒸发器进风的温度、提高蒸发器进风的相对湿度,降低蒸发器01的显热负荷、提高蒸发器的湿热负荷,从而提高蒸发器的除湿能力和热泵的烘干能力。

进一步的结合图2和图4,在由板式错流换热器、蒸发器、风机与连接风道所组成的“进风预冷出风再热高效除湿模块”中,存在蒸发器上气流分布的不均匀的问题,该问题是影响蒸发器除湿能力和热泵能效的关键问题,该问题及形成原因如下:

板式错流换热器03,一般采用多达上百片甚至上千片导热平板(通常是0.15mm左右厚度铝板)翻边咬合而成,整个换热器区域被分隔成多个厚度很薄、宽度很大的“热流体通道”031和“冷流体通道”032,热流体通道031与冷流体通道032间隔设置,并且热流体流向与冷流体流向互相交叉形成“错流”;

在由上述板式错流换热器03、蒸发器01、风机04与连接风道所组成的“进风预冷、出风再热、高效除湿模块”中,因为蒸发器01、板式错流热流体通道冷凝水的排水需要,通常做成蒸发器翅片、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竖向站立的结构;通常板式错流换热器热流体通道031出口,连接蒸发器01进风口;

如图4,为板式错流换热器与蒸发器的水平剖视图,在这个水平剖视图里,右侧板式错流换热器中的导热平板将换热器体积空间沿水平方向分隔成若干个顺次相间的热流体通道和冷流体通道;烘干后期的干燥回风,水平进入板式错流换热器若干个竖向设置的热流体通道,被间隔设置的竖向冷流体通道的蒸发器低温出风(由图中6边形中的3个“圆点”代表)所“预冷”,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提高,之后再水平进入蒸发器降温除湿,除湿之后的蒸发器低温出风先向左-再向下(由图中椭圆形虚线中的3个“×”代表)-再水平向右-再向上(由图中6边形中的3个“圆点”代表)进入换热器竖向冷流体通道,被间隔设置的竖向热流体通道的水平干燥回风所“再热”,最后排出进风预冷出风再热高效除湿模块之外;

在板式错流换热器里,间隔设置的热流体通道031(画流线区域)与冷流体通道032(画圆点区域)平分了整个换热器的体积,所有热流体通道中空气流通截面积总和只有整个换热器同向截面积(也即左侧蒸发器风路进口截面积)的1/2,致使热流体通道出风速度达到按蒸发器进风截面计算风速的2倍,即达到4m/s(蒸发器一般设计风速2m/s)左右;速度达到4m/s的气流,具有较高的动压头和速度惯性,流出热流体通道后以“射流”形式冲入蒸发器翅片间通道;由于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的片距一般在3.5mm左右,蒸发器的翅片片距一般在1.7mm左右,1个热流体通道的喇叭状出口一般覆盖了4个蒸发器翅片通道;所以各股板式错流换热器热流体通道气流所冲入的蒸发器翅片间通道,必然是这股“射流”所正对的2个,而外侧的2个翅片通道却处在风量很小甚至基本无“风”、不能有效进行吸热制冷和降温除湿的状态。

这种“热流体通道喇叭状出口射流所正对的2个蒸发器翅片通道有风能够对气流有效进行吸热制冷和降温除湿而外侧的2个翅片通道却处在风量很小甚至基本无风不能对气流有效进行吸热制冷和降温除湿”的状况,在蒸发器铜管方向,被周期性地重复着,致使蒸发器在总体上呈现“一半翅片通道有风能够对气流有效吸热制冷和降温除湿而另一半通道处在风量很小甚至基本无风不能对气流有效吸热制冷和降温除湿的状况”,这种蒸发器翅片间气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了蒸发器除湿能力和热泵能效。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除湿烘干热泵机组,包括有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顺序连接构成一供制冷剂循环的循环系统;第一蒸发器的进风风路与出风风路之间设置有一错流换热器,作为烘干装置出风的湿空气顺序流经错流换热器热流体通道、第一蒸发器、错流换热器冷流体通道变成干燥空气;其中,如图5-6所示,第一蒸发器3、第一冷凝器包括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翅片,错流换热器2采用板式错流换热器,其热流体通道201、冷流体通道202由平行间隔设置的导热平板构成,导热平板与第一蒸发器3和/或第一冷凝器的翅片呈正交设置(即相互垂直设置)。

其中,错流换热器2紧靠第一蒸发器3的进风侧设置,热流体通道201直接与第一蒸发器3连通。

其中,错流换热器2由若干相间且平行设置的热流体通道201和冷流体通道202构成,且热流体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和冷流体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采用烘干气流闭路循环和烘干回风热量回收,其热泵两器(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翅片竖向设置,利用蒸发器低温出风对高温进风实施预冷的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水平设置,错流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风机与连通风道构成一个两端开口的进出风热量交换模块;

运行时,作为烘干装置出风的湿空气水平进入错流换热器2水平的热流体通道201,被间隔设置的水平冷流体通道的蒸发器的低温出风所“预冷”,气流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提高,之后再在水平面上进入翅片竖直设置的蒸发器3上进行降温除湿;降温除湿之后的低温出风,再水平进入错流换热器水平冷流体通道,被间隔设置的水平热流体通道的蒸发器3进风所“再热”,流出冷流体通道之后再被冷凝器进一步加热成高温干燥空气,最后排出机组之外,开始新一轮循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翅片与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适用于各种除湿烘干装置,只要保持了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翅片与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核心特征,其内部结构的形式,可以灵活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热泵机组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使用效率

现有技术中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蒸发器/冷凝器翅片平行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运行时存在着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在总体上呈现“一半翅片通道有风能够对气流有效换热而另一半通道处在风量很小甚至基本无风不能对气流有效换热的状况”,这种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翅片间气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了蒸发器(和/或冷凝器)换热能力和热泵能效。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两器翅片正交设置技术之后,两器翅片仍然竖向设置,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改为水平设置,板式错流换热器的多条水平热流体通道的出风,以速度4m/s左右的水平条状“射流”方式均匀挤入热泵机组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的竖向翅片间隙;因为热流体水平通道中央连线所正对的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翅片间隙位置的风量大,造成穿越该位置翅片间隙的气流沿程阻力大,使部分气流在竖向翅片间隙中向沿程阻力较小的上下两侧展开,从而使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翅片的各个部分基本上被均匀使用,提高了热泵机组中蒸发器、冷凝器的使用效率,改善了热泵机组的性能;

2、提高蒸发器的除湿能力和热泵的烘干能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蒸发器/冷凝器翅片正交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热泵蒸发器的进风与出风通过错流换热器里水平设置的导热平板进行热量交换,利用蒸发器的低温出风通过若干张导热平板对高温进风进行降温“预冷”,降低蒸发器进风的温度、提高蒸发器进风的相对湿度,降低蒸发器的显热负荷、提高蒸发器的湿热负荷,从而提高蒸发器的除湿能力和热泵的烘干能力。

3、降低除湿烘干装置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中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蒸发器/冷凝器翅片平行设置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与蒸发器/冷凝器翅片正交的除湿烘干热泵机组,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后,不是在竖直面而是在水平面上旋转,顺序流经所述错流换热器热流体通道、第一蒸发器、错流换热器冷流体通道、第一冷凝器、风机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错流换热器热流体通道、第一蒸发器、错流换热器冷流体通道、第一冷凝器和连接风道,可以设计成等高的部件,从而有效降低除湿烘干装置的高度。

下面就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卫生间除湿烘干热泵机组

参照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卫生间除湿烘干热泵机组,包括有壳体1,壳体1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且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6,壳体内设置有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组件。

具体的,卫生间除湿烘干热泵机组包括有第一压缩机5、第一冷凝器4、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3,第一压缩机5、第一冷凝器4、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3顺序连接构成一供制冷剂循环的循环系统;第一蒸发器3的进风风路与出风风路之间设置有一错流换热器2,作为卫生间烘干过程出风的湿空气顺序流经错流换热器2的热流体通道201、第一蒸发器3、错流换热器2的冷流体通道变成干燥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3布置在错流换热器2的热流体通道201的出风侧或者布置在错流换热器2的冷流体通道202的进风侧,第一冷凝器4布置在所述错流换热器的冷流体通道202的出风侧;且第一蒸发器3、第一冷凝器4与错流换热器2紧靠设置,使得第一蒸发器3、第一冷凝器4直接与错流换热器2的冷流体通道202连通,错流换热器2的热流体通道201则通过连通通道8用于第一蒸发器3的进风侧连通。

其中,第一蒸发器3、第一冷凝器4包括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翅片;错流换热器2由若干相间且平行设置的热流体通道201和冷流体通道202构成,且热流体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和冷流体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在水平方向内相垂直;错流换热器2采用板式错流换热器,其热流体通道201、冷流体通道202由平行间隔设置的导热平板构成,本实施例中冷流体通道202的导热平板与第一蒸发器3和第一冷凝器4的翅片均呈正交设置(即相互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器4与风机6之间还设置有一加热器7,在除湿烘干前期,加热器7用于卫生间干燥空气的循环预热,提升整个卫生间空间的温度;在除湿烘干过程中,加热器7用于对由第一冷凝器输出的干燥空气进一步的加热处理,从而获得高温干燥空气。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烘干装置适用于卫生间等场合的除湿烘干,采用卫浴空间顶部吸风、顶部排风模式,对卫浴空间空气进行预热、加热、除湿烘干,将卫浴空间打造成具有冬季洗浴加热升温、夏季洗浴降温除湿防闷、四季卫浴空间除湿烘干的三态功能的能量空间。

具体工作时:

当卫生间除湿烘干热泵机组安装好后,第一蒸发器的翅片处于竖直状态(以便于其上收集的水滴滑落),作为卫生间烘干出风的湿空气自进风口101水平进入错流换热器2水平热流体通道201,始终在水平面上旋转,湿空气被间隔设置的水平冷流体通道202里的蒸发器低温出风所降温“预冷”,气流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提高,之后再在水平面上进入翅片竖直设置的第一蒸发器3进一步降温除湿;降温除湿之后的低温出风,再水平进入错流换热器水平冷流体通道202,被间隔设置的水平热流体通道202的蒸发器进风所“再热”,流出冷流体通道202之后再被第一冷凝器4进一步加热成高温干燥空气,再经过加热器7被进一步加热后,最后排出机组之外,再次进入卫生间开始新一轮循环。

实施例2一种蒸发器翅片与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烟叶除湿烘干热泵设备

参照图8-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翅片与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烟叶除湿烘干热泵设备,包括有壳体1,壳体1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且出风口102处设置有第一风机6,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热泵机组。

其中,第一热泵机组包括有第一压缩机5、第一冷凝器4、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3,第一压缩机5、第一冷凝器4、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3顺序连接构成一供制冷剂循环的循环系统;第一蒸发器3的进风风路与出风风路之间设置有一错流换热器2,错流换热器的出风口设置有第二风机10;作为烤烟房出风的湿空气自进风口进入壳体1内,一部分湿空气顺序流经错流换热器2的热流体通道201、第一蒸发器3、错流换热器2的冷流体通道202变成干燥空气,再在第二风机10的作用下,与另一部分直接来自进风口101的湿空气混和均匀后流经第一冷凝器4,最后在第一风机6的作用下从出风口102排出。

其中,第一蒸发器3、第一冷凝器4包括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翅片;错流换热器2由若干相间且平行设置的热流体通道201和冷流体通道202构成,且热流体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和冷流体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在水平方向相垂直;错流换热器2采用板式错流换热器,其热流体通道201、冷流体通道202由平行间隔设置的导热平板构成,本实施例中冷流体通道202的导热平板与第一蒸发器3的翅片均呈正交设置(即相互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错流换热器2的热流体通道201、第一蒸发器3、错流换热器2的冷流体通道202、第二风机10以及连接风道共同组成一除湿模块,除湿模块在竖直方向上整体呈些微的倾斜设置,且第一蒸发器3的下端设置有接水盘9,以便于错流换热器2的热流体通道201、第一蒸发器3上收集的水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到接水盘9内,再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翅片与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烟叶除湿烘干热泵设备,与烤烟房装烟室并排设置,烤烟房装烟室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与一种蒸发器翅片与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烟叶除湿烘干热泵设备的进风口101、出风口102连通,实现干燥气流循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翅片与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烟叶除湿烘干热泵设备,其内形成内除湿内加热热泵子系统,蒸发器进风与出风通过板式错流换热器实现了显热对冲,在烟叶烘烤早中期即变黄期、定色期,由于烤烟房回风相对湿度较高甚至接近饱和,进入除湿模块(即第一蒸发器与错流换热器构成的除湿模块)热流体通道的烤烟房回风被进入冷流体通道的第一蒸发器低温出风所预冷,烤烟房回风在热流体通道行进过程中温度即可能达到饱和温度之下,进而在热流体通道内壁产生冷凝水;第一蒸发器的翅片与板式错流换热器导热平板正交设置的烟叶除湿烘干热泵机组纵向剖视图上(如图9中所示),部分烤房回风进入板式错流换热器水平热流体通道,在基本水平的平面上旋转:烤烟房回风在热流体通道中向左行进过程中,被每排4个圆点所代表的冷通道里的蒸发器低温出风所降温“预冷”,在热流体通道中继续向左方行进,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提高之后进入第一蒸发器深度除湿;除湿之后的第一蒸发器低温出风,继续向左,再向里(如图中所示),绕过内除湿蒸发器边板,再向右,再进入板式错流换热器冷通道(由每排4个圆点代表);在冷流体通道里,第一蒸发器低温出风继续向前方行进,被热流体通道里烤房回风所“再热”,最后被第二风机吸入排出,送往第一冷凝器进一步加热成干燥气流,再次送入烤烟房装烟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热泵机组,第二热泵机组包括有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11、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蒸发器13,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11、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蒸发器13顺序连接构成另一套供制冷剂循环的循环系统;第二冷凝器11设置在出风口102处;进一步的,第二冷凝器11设置在第一冷凝器4与出风口102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冷凝器11也可设置在第一冷凝器4与错流换热器之间等位置,只要保证出风经过第二冷凝器11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壳体1内设置有一与环境空气连通的独立空间103,第二蒸发器13设置在独立空间103内,并在第三风机12的作用下,实现独立空间103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空气的流通。

本实施例提供第二热泵机组中第二蒸发器利用环境中空气对蒸发器中流经的制冷剂加热,实现了外吸热、内加热,与第一热泵机组(内除湿内加热)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干燥除湿的效率。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