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缝隙双通道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426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面缝隙双通道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油、气两用炉具,适用于各种可燃气体和燃料油。
目前,燃烧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焰和无焰(红外线)气体燃烧器都是采用槽形单道回旋进气方式,炉芯为孔洞式,这种形式的炉具虽然供气充足,但燃烧面积小,致使部分气体在没有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就跑掉了,不仅不能充分利用可燃气体而且污燃环境;在无焰燃烧器方面,一项专利号为87205203.6的″一种无焰气体燃烧器″较好地解决了进气量和充分燃烧的问题,但其热效率仍然损失较大,而且所有的无焰燃烧器在其点火至烧红金属网之间,有一分钟以上的不能充分利用能源的时间;采用燃料油气化的有焰燃烧器,在燃烧之前都要用电、酒精或其它燃料油对气体油管进行加热,加热时间最少也在两分钟以上,这就造成对能源的浪费,而且由于油料气味的自然挥发和自然燃烧对环境造成一定成度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燃烧面积小、预热时间长的问题,从而提高对热效率的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作了如下改进将孔洞式炉芯盖改为中心低、四周高的斜面缝隙炉芯盖,炉芯盖的中心设置一个带若干孔洞的吸气筒管;在炉芯体的两边下部各插一条气体通道,一条在炉芯体内,出口向上弯曲,直对炉芯盖中心的吸气筒,但不与吸气筒连通,以达到燃烧时充分吸气的目的;另一条气体通道在另一面的底部向外伸出,并向上弯曲,其出口与燃烧器炉芯盖呈平行状,做为燃油管的插入口;停气时,转动吸气筒,使吸气筒下落、套在气体出口上;采用小瓶可燃气体对气化管加热,40秒钟即可烧红加热管,并使燃油气化。在同等条件下,本实用新型与其它两种目前较好的炉具比较,在时间及能耗上都有较大的下降,比较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
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1、采用铸铁材料制成园形炉芯体(2)和中间低、四周高的带有≤1mm宽的缝隙并且是斜面的炉芯盖(1)。
2、炉芯盖(1)的中间开有一个有四个凹槽(8)的园孔,并制做一个园形的、比炉芯盖(1)中间园孔略小、其上部有四处凸形支座(6)、中间有若干孔洞的吸气筒(5)。
使用可燃气体时,气体从进气管(3)进入炉芯,在吸气筒(5)的抽吸作用下,充足的空气经过进气管(3)的风门与可燃气体在炉芯中混和后,在炉芯盖(1)的表面燃烧;当停气或气量很小需要烧油时,将吸气筒(5)转动,使吸气筒(5)上部的凸形支座(6)与炉芯盖(1)中心园孔边缘的凹槽(8)对齐,使吸气筒(5)落下,盖在进气管(3)炉芯内弯头上部的出气口上,这样燃烧面将集中在吸气筒(5)表面园孔对气化管(7)进行加热,经过试验证明,采用小型可燃气瓶(如加打火机的丁烷等)对气化管(7)加热,只要40秒钟即可将气化管(7)烧红,以达到燃油气化的目的,这时,如果可燃气体量小,就可形成可燃气体在吸气筒(5)表面燃烧,气化了的燃油在进入燃油吸入管(4)中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炉芯体(2)并上升到炉芯盖(1)表面进行燃烧的双通道两种燃料同时燃烧的情形。
权利要求1.一种涉及可燃气体和燃料油的燃烧器由炉芯体(2)、炉芯盖(1)及双通道进气管(3)、(4)组成,其特征在于(1)所述双通道进气管是在炉芯体(2)的两边分别设置一根可燃气体进气管(3)和一根燃油吸入管(4)。(2)所述炉芯体的中心设置有一个表面有若干孔洞的吸气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和燃料油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燃气体进气管(3)的进气管是插入炉芯体(2)内的,其出口是向上弯曲直对吸气筒(5),但不与吸气筒(5)下部接触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和燃料油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油吸入管(4)是由炉芯体(2)下部向外伸出并向上弯曲,其出口与燃烧面呈平行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和燃料油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芯盖(1)中心低,四周高,表面有≤1mm宽的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和燃料油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芯盖(1)中间留有一园孔,园孔边上开有四个凹槽(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和燃料油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吸气筒(5)上部边缘设有四个凸形支座(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缝隙、斜面、双通道燃烧器,在其炉芯内设置有向上弯曲的供气管和向上抽吸的吸气管,燃烧表面为一中心低四边高的缝隙炉芯盖,改变了惯用的单道回旋式进气方式,另设计了一根燃油气化吸气管,以供在停气或气量小时用油料或油、气混合使用。由于在中心设置了吸气筒并采用了缝隙燃烧面,因此加大了燃烧面和进气量,使热效率大有提高,并大大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可燃气体和燃油,因此是一种适用面广的节能燃烧器。
文档编号F24C5/00GK2064474SQ89213349
公开日1990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4日
发明者龙九林 申请人:龙九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