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管及具有该集管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55645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三区域522、523—起连通,即第一结合件51a的第一区域512a同时与相邻的两组或三组的第二区域522、第三区域523连通,并形成相对独立的腔体53a以连通这部分连通管,这样,制冷剂从与相对独立的腔体53a连通的第一流通管31进入该腔体53a,然后再从该腔体53a流动到与该腔体53a连通的第二连通管32即,第一结合件设有若干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结合件设有若干所述第二区域以及若干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排列成若干层,所述第二、第三区域也排列成与所述第一区域若干层,所述第二、第三区域的层数是所述第一区域层数的整数倍(η),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η)层相邻的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相互连通构成腔体以形成转接通道,而不同腔体的转接通道彼此隔开;其中1〈η〈4。
[0050]另外为了使第一结合件与第二结合件的连接更加可靠,第一结合件与第二结合件其中之一可以采用翻边结构,如图9、图10所示。第一结合件51b的周边具有加强结构516,第一结合件51b的加强结构516的内端面与第二结合件52b的外端面52bl相固定,第一结合件51b与第二结合件52b之间除了所述第二安装壁521的内表面526与所述第一安装壁511的内表面514通过钎焊而紧密贴合固定外,第一结合件51b的加强结构516的内端面与第二结合件52b的外端面52bl也同时通过钎焊而固定,这样焊接强度理好,两者的结合更加可靠。
[0051]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集管,用以与换热器的流通管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包括第一结合件以及与所述第一结合件相固定的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包括第一安装壁以及自所述第一安装壁凹陷形成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结合件包括第二安装壁、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安装壁与所述第一安装壁密封固定,所述第二、第三区域均自所述第二安装壁凹陷形成,且所述第二、第三区域的凹陷方向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凹陷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第三区域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区域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结合件还包括贯穿形成所述第二区域的壁部的第一狭槽以及贯穿形成所述第三区域的壁部的第二狭槽,所述第一、第二狭槽分别用于所述换热器的流通管插入并用以使所述集管与所述换热器的流通管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设有若干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结合件设有若干所述第二区域以及若干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排列成若干层,所述第二、第三区域也排列成若干层,其中位于同一层上的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相互连通构成腔体以形成转接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层数相同,且同一层的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与第一区域相互连通构成腔体以形成转接通道,而不同层上的转接通道彼此隔开;所述第一安装壁及所述第二安装壁均为平板状且相互贴靠在一起,以将不同层上的所述转接通道彼此隔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包括第一外表面及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区域自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内表面凹陷且向外凸出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结合件包括第二内表面及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第三区域自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内表面凹陷,所述第一、第二狭槽向外贯穿所述第二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以将不同层上的所述转接通道彼此隔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及所述第二结合件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通过钎焊而紧密贴合、固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是经过冲压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第一内表面而形成的,所述第一结合件设有在冲压后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凸条,所述凸条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外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外表面大致呈圆弧状或包括圆弧状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设有若干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结合件设有若干所述第二区域以及若干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排列成若干层,所述第二、第三区域也排列成若干层,所述第二、第三区域的层数是所述第一区域层数的整数倍(η),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η)层相邻的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相互连通构成腔体以形成转接通道,而不同腔体的转接通道彼此隔开;其中1〈η〈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结合件包括第一外表面及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区域自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内表面凹陷且向外凸出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结合件包括第二内表面及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第三区域自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内表面凹陷,所述第一、第二狭槽向外贯穿所述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内表面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以将不同层上的所述转接通道彼此隔开。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合件包括凸伸入所述第二区域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狭槽周围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结合件包括凸伸入所述第三区域内且位于所述第二狭槽周围的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及所述第二凸起均设有用以配合对应流通管连接的夹持面。
12.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或第二结合件设置有翻边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的内端面与另一结合件的外端面相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
13.—种换热器,其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及若干流通管,所述若干流通管包括与所述进口管连通的若干第一流通管以及与所述出口管连通的若干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及所述第二流通管排列成若干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套接在处于同一层上的所述第一流通管及所述第二流通管上的集管,所述集管为权利要求1至12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管,其中所述第一流通管插入所述第一狭槽内,所述第二流通管插入所述第二狭槽内,所述进口管及出口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集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侧。
【专利摘要】一种集管,其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包括第一安装壁以及自所述第一安装壁凹陷形成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结合件包括第二安装壁、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安装壁与所述第一安装壁密封固定,所述第二、第三区域均自所述第二安装壁凹陷形成,所述第二、第三区域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区域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结合件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狭槽以及贯穿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狭槽,所述第一、第二狭槽用以与所述换热器的流通管相对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集管易于加工且能够控制精度;另外,由于第二、第三区域的存在,使得集管中的容积增大,从而减少了制冷剂的流动阻力。
【IPC分类】F28F9-02, F25B39-00
【公开号】CN104880116
【申请号】CN201510015522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2日
【公告号】EP2913619A1, US20150241145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