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蒸发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934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剂导出部12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2上风侧贯通孔421c配置于上风侧直线部421a的分隔部件131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上风侧贯通孔421b的开口面积比第2上风侧贯通孔421c的开口面积大。
[0057]在下风侧直线部422a的相对于分隔部件231而位于制冷剂导入部22a侧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其表里的第1下风侧贯通孔422b。另外,在下风侧直线部422a的相对于分隔部件231而位于与制冷剂导入部22a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其表里的第2下风侧贯通孔 422c。
[0058]第1下风侧贯通孔422b设置于上风侧直线部421a的制冷剂导入部22a侧的端部。第2下风侧贯通孔422c配置于下风侧直线部422a的分隔部件231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下风侧贯通孔422b的开口面积比第2下风侧贯通孔422c的开口面积大。
[0059]中间罐部33由在内部形成有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流通路的筒状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一张金属板弯曲成筒状来形成中间罐部33。
[0060]中间罐部33具有使与罐主体部42相对的外壁向该中间罐部33的内侧(图3中的下方侧)凹陷的凹部331。S卩,凹部331是通过使中间罐部33的与第2下风侧罐部23及第2上风侧罐部13这双方相对的外壁向该中间罐部33的内侧凹陷而形成的。
[0061]凹部331配置于该中间罐部33的与分隔部件131、231对应的部位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管层积方向的中央部)。
[0062]通过设置该凹部331,从而由罐主体部42的外壁及中间罐部33的凹部331的外壁形成制冷剂所流通的罐外制冷剂空间34。更详细而言,通过中间罐部33的凹部331的外壁、罐主体部侧凸部423的外壁、上风侧直线部421a的外壁及下风侧直线部422a的外壁形成罐外制冷剂空间34。
[0063]在此,在中间罐部33中,将与罐主体部42的上风侧直线部421a接合的部位称为上风侧壁面332,将与罐主体部42的下风侧直线部422a接合的部位称为下风侧壁面333。
[0064]在上风侧壁面332中的与第1上风侧贯通孔421b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通其表里的第1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2a。第1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2a形成为与第1上风侧贯通孔421b相同的形状。
[0065]在下风侧壁面333中的与第1下风侧贯通孔422b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通其表里的第2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3a。第2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3a形成为与第1下风侧贯通孔422b相同的形状。
[0066]如上所述,通过形成第2上风侧罐部13、第2下风侧罐部23及中间罐部33,如图6的虚线箭头所示,在第1下风侧热交换芯部21a中下降后的制冷剂流入第2下风侧罐部23的第1制冷剂集合部23a。流入第1制冷剂集合部23a的制冷剂经由第1下风侧贯通孔422b及第2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3a流入中间罐部33。
[0067]流入中间罐部33的制冷剂经由第1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2a及第1上风侧贯通孔421b流入第2上风侧罐部13的第2制冷剂分配部13b。流入第2制冷剂分配部13b的制冷剂在上风侧热交换芯部11的第2上风侧热交换芯部lib中上升。
[0068]另一方面,如图6的单点划线所示,在第2下风侧热交换芯部21b中下降后的制冷剂流入第2下风侧罐部23的第2制冷剂集合部23b。流入第2制冷剂集合部23b的制冷剂经由第2下风侧贯通孔422c流入罐外制冷剂空间34。
[0069]流入罐外制冷剂空间34的制冷剂经由第2上风侧贯通孔421c流入第2上风侧罐部13的第1制冷剂分配部13a。流入第1制冷剂分配部13a的制冷剂在上风侧热交换芯部11的第1上风侧热交换芯部11a中上升。
[007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下风侧贯通孔422b构成“第1贯通孔”,第2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3a构成“第2贯通孔”。另外,第1上风侧贯通孔421b构成“第3贯通孔”,第1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2a构成“第4贯通孔”。
[0071]通过按如上方式构成的中间罐部33及罐外制冷剂空间34,将第2下风侧罐部23中的第1制冷剂集合部23a内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上风侧罐部13的第2制冷剂分配部13b,且将第2下风侧罐部23中的第2制冷剂集合部23b内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上风侧罐部13的第1制冷剂分配部13a。S卩,中间罐部33及罐外制冷剂空间34构成为在各热交换芯部11、21中在芯宽度方向上调换制冷剂流。
[007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罐部33构成“第1连通部”,罐外制冷剂空间34构成“第2连通部”。
[0073]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1中,通过设置中间罐部33,从而构成将来自第1下风侧热交换芯部21a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上风侧热交换芯部lib的第1制冷剂流路(参照图6的虚线箭头)。另外,通过形成由第2下风侧罐部23的外壁、第2上风侧罐部13的外壁及中间罐部33的外壁形成的罐外制冷剂空间34,从而构成将来自第2下风侧热交换芯部21b的制冷剂引导向第1上风侧热交换芯部11a的第1制冷剂流路(参照图6的单点划线箭头)。
[0074]由此,能够使第1制冷剂流路与第2制冷剂流路构成为相互独立的制冷剂流路。因此,能够可靠地在热交换芯部11a、11b、21a、21b的宽度方向(管层积方向)调换制冷剂流。
[0075](第2实施方式)
[0076]基于图7及图8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第2上风侧罐部13与中间罐部33的接合面、及第2下风侧罐部23与中间罐部33的接合面设置与外部连通的槽部35。
[0077]如图7及图8所示,在罐主体部42的上风侧直线部421a及下风侧直线部422a合计设置有四个在与罐主体部42的长度方向(管层积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槽部35。在此,将槽部35中的设置于上风侧壁面332的槽部35称为上风侧槽部351,将设置于下风侧壁面333的槽部35称为下风侧槽部352。
[0078]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各设置有两个上风侧槽部351及两个下风侧槽部352。从送风空气的流向X观察制冷剂蒸发器1时,上风侧槽部351及下风侧槽部352配置于重合的位置。
[0079]两个上风侧槽部351中的一个配置于第1上风侧贯通孔421b (第1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2a)与凹部331之间。两个下风侧槽部352中的一个配置于第1下风侧贯通孔422b (第2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3a)与凹部331之间。
[0080]然而,在在罐主体部42的外壁与中间罐部33的外壁之间发生钎焊不良的情况下,在第1上风侧贯通孔421b (第1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2a)与罐外制冷剂空间34之间、第1下风侧贯通孔422b (第2中间罐部侧贯通孔333a)与罐外制冷剂空间34之间有连通的可能性。此时,有在中间罐部33流通的第1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与在罐外制冷剂空间34流通的第2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混合,而无法保持制冷剂流路的独立性的担忧。
[0081]通常,为了检测钎焊不良,采用一种在制冷剂蒸发器1内封入规定压力的检查流体、通过检查流体的外部流出来检测因钎焊不良等而导致的泄漏的检查方法。然而,在发生如上所述的在第1、第2上风侧贯通孔421b、422b与罐外制冷剂空间34之间产生连通的钎焊不良的情况下,在检查泄漏时,由于检查流体不漏出到外部,因而无法检测钎焊不良。
[0082]对此,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在第2上风侧罐部13与中间罐部33的接合面、及第2下风侧罐部23与中间罐部33的接合面设置与外部连通的槽部35,从而在发生前述的在第1、第2上风侧贯通孔421b、422b与罐外制冷剂空间34之间产生连通的钎焊不良的情况下,在检查泄漏时检查流体经由该槽部35流出到外部,因此能够容易检测钎焊不良。
[0083](其他实施方式)
[0084]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