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499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领域,主要是一种用于冷柜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翅片式冷凝器外型尺寸大,因此所占空间大,片翅式的结构使灰尘很容易堆积,致使冷凝器的使用寿命不是很长,而且生产的成本偏高,另外,冷凝器外壳和风机的风叶是分离的,使得散热的风量不易集中,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的缺点,提供一种冷凝器外壳和风机的风叶为一体,丝管折叠式的新型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冷凝器,主要包括盘管和壳体,其中壳体主要包括左旁板、右旁板和顶板,盘管由至少二组以上的盘管平面串接而成,盘管的一端在左旁板和右旁板之间从远离顶板处由下向上地盘绕成S形,依次反复穿过左旁板和右旁板直至靠近顶板,由此构成第一组盘管平面;盘管在靠近顶板后横向转过一间距后由上至下地继续盘绕成S形,依次反复穿过左旁板和右旁板直至远离顶板,由此构成第二组盘管平面,以此方式类推,形成多组盘管平面。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该冷凝器外型尺寸小,占空面积小,外壳和风机的风叶是一体的,达到散热风量集中和风量大的效果,同时,散热体内的间空比较大,比传统的翅片式冷凝器要大一半,灰尘不容易堵塞,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使成本降低,比原价格降低了3%左右。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盘管1,钢丝2,左旁板3,右旁板4,顶板5,自攻螺丝6,风叶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这种冷凝器,主要包括盘管1和壳体,其中壳体主要包括左旁板3、右旁板4和顶板5,盘管1由至少二组以上的盘管平面串接而成,盘管1的一端在左旁板3和右旁板4之间从远离顶板5处由下向上地盘绕成S形,依次反复穿过左旁板3和右旁板4直至靠近顶板5,由此构成第一组盘管平面;盘管1在靠近顶板5后横向转过一间距后由上至下地继续盘绕成S形,依次反复穿过左旁板3和右旁板4直至远离顶板5,由此构成第二组盘管平面,以此方式类推,形成多组盘管平面。可根据不同的尺寸需要,调整S形盘绕次数和组数的多少,形成不同立方体大小的冷凝器规格。同时,每一组的盘管上都焊有多根钢丝2,以此达到支撑和加固的目的,使盘管1不易变形。第一组盘管平面的盘管1用自攻螺丝6固定在左旁板3、右旁板3和顶板5上,加固了整个冷凝器的结构。在左旁板3和右旁板4之间面对盘管平面的空腔中设有风机的风叶7,通过风叶7的转动将热量迅速散发出去,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冷凝器,主要包括盘管(1)和壳体,其中壳体主要包括左旁板(3)、右旁板(4)和顶板(5),其特征是盘管(1)由至少二组以上的盘管平面串接而成,盘管(1)的一端在左旁板(3)和右旁板(4)之间从远离顶板(5)处由下向上地盘绕成S形,依次反复穿过左旁板(3)和右旁板(4)直至靠近顶板(5),由此构成第一组盘管平面;盘管(1)在靠近顶板(5)后横向转过一间距后由上至下地继续盘绕成S形,依次反复穿过左旁板(3)和右旁板(4)直至远离顶板(5),由此构成第二组盘管平面,以此方式类推,形成多组盘管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是每组盘管平面的盘管(1)上设有起支撑作用的钢丝(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是第一组盘管平面的盘管(1)通过自攻螺丝(6)固定在左旁板(3)、右旁板(3)和顶板(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是在左旁板(3)和右旁板(4)之间面对盘管平面的空腔中设有风机的风叶(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主要包括盘管和壳体,其中壳体主要包括左旁板、右旁板和顶板,盘管由至少二组以上的盘管平面串接而成,盘管的一端在左旁板和右旁板之间从远离顶板处由下向上地盘绕成S形,依次反复穿过左旁板和右旁板直至靠近顶板,由此构成第一组盘管平面;盘管在靠近顶板后横向转过一间距后由上至下地继续盘绕成S形,依次反复穿过左旁板和右旁板直至远离顶板,由此构成第二组盘管平面,以此方式类推,形成多组盘管平面。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该冷凝器外型尺寸小,占空面积小,外壳和风机的风叶是一体的,达到散热风量集中和风量大的效果,同时,散热体内的间空比较大,灰尘不容易堵塞,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使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F25B39/04GK2830992SQ20052001512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2日
发明者金伯顺 申请人:杭州金宝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