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换热器不凝气体的排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0575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收式换热器使用的一种装置,尤其是一种吸收式换热器不凝气体的排除装置。



背景技术:

吸收式换热器普遍使用以溴化锂-水作为工质对,吸收式换热器在运行的过程中在机组内部容易产生氢气等不凝气体,不凝气体的产生,一方面会降低机组内部的真空度,另一方面不凝气体占据机组内部空间,不凝气体集聚太多会影响吸收式换热器工作效率。因此,现有技术的吸收式换热器都会安装使用不凝气体的排除装置。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抽气装置,专利号为201520774554.7。它包括一个引射器、两个气液分离器、集气箱和真空泵,在两个气液分离器上部都设置了气液分离板,它是通过真空泵抽取的力量把吸收式换热器机组内部含有不凝气的气液混合物抽取出来,经过两级气液分离之后,不凝气排出,液体回流机组内。其缺点是:从机组内抽出的物质主要是汽化状态的水蒸气和不凝气体,汽化状态的水蒸气与不凝气之间不好分离,抽气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式换热器不凝气体的排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抽气装置抽气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收式换热器不凝气体的排除装置,它包括一个引射器、两个气液分离器、一个集气箱和一个真空泵,在两个气液分离器中上部都设置了气液分离板,引射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底部,第一气液分离器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依次连通集气箱和真空泵,第一气液分离器下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二气液分离器中上部气液分离板的下面,第二气液分离器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至引射器的进气口,第二气液分离器的下部设置连通机组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在引射器与第一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一个由冷却水提供冷源的换热器。

进一步,所述的由冷却水提供冷源的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

进一步,在连通至第一气液分离器底部管路的端部设置稳流降速板。

进一步,在两个气液分离器中上部设置的气液分离板为多个,多个气液分离板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它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换热器,从机组内抽出的物质中主要是汽化状态的水蒸气,水蒸气通过换热器冷却之后变成冷凝水再通过引射器进入两级气液分离器,液体状态的冷凝水和不凝气体非常容易分离,极大地提高了不凝气体的分离排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收式换热器不凝气体的排除装置示意图;

图中:1-引射器,2-第一气液分离器,3-第二气液分离器,4-集气箱,5-真空泵,6-气液分离板,7-换热器,8-稳流降速板,9-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吸收式换热器不凝气体的排除装置,它包括一个管壳式换热器7、一个引射器1、一个第一气液分离器2、一个第二气液分离器3一个集气箱4和一个真空泵5,在第一气液分离器2的中上部有4块平行设置的气液分离板6,在第二气液分离器3的中上部有2块平行设置的气液分离板6;引射器1的出口由管路通过管壳式换热器7降温之后连通至第一气液分离器2的底部,在连通至第一气液分离器2底部管路的端部设置稳流降速板8,第一气液分离器2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依次连通集气箱4和真空泵5,第一气液分离器2下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二气液分离器3中上部气液分离板6的下面,第二气液分离器3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至引射器1的进气口,第二气液分离器3的下部设置连通机组9的出液口。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