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力空气源热源机排气化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9899发布日期:2018-10-02 18:4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双动力空气源热源机排气化霜系统,主要用于氨水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的化霜。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在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中,空气换热器担负着从环境空气吸收热量的工作,但在寒冷的北方使用时,如果环境温度低于0℃,则水蒸气就会从空气中析出并冻结附着在换热器的表面,既阻碍了传热,又堵塞空气流通的通道,造成换热效率和换热量的下降,严重时,将导致换热无法有效进行。现有技术为解决空气换热器低温容易结霜的问题,一般是增加四通阀反向化霜装置或电加热化霜装置,但四通阀反向化霜装置在工作时,空气源热泵的压缩机必须停止供热并反向作制冷运转,故系统供热量明显受到影响;而电加热化霜装置虽然实际化霜效果最为理想,但采用电加热化霜需要使用电加热管,这使得空气源热泵的能耗增大,进而使其节能的优势不复存在,另外,电加热管的使用寿命有限,且存在过热导致起火的可能,在安全性方面还存有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化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化霜装置,包括用于附装在室外空气换热器表面的除霜加热器,该除霜加热器包括若干间隔平行设置的换热支管以及固定连接在各换热支管两端的进风总管和出风总管,在各换热支管之间间隔布设有换热翅片,所述出风总管的两端连通外界大气,在所述进风总管上设有用于连接氨气发生器尾气排放口的余热连接管。

所述的换热支管的管径为12—16mm。

所述的换热支管的数量为16—18根。

所述相邻两换热翅片之间的间距为1.5—2.5mm。

所述的出风总管的管径大于进风总管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化霜装置安装在热泵系统的空气换热器表面,其余热连接管引入氨气发生器产生的排气余热,使化霜装置的温度始终高于空气换热器的结霜温度,从而使热泵系统的空气换热器始终处于不结霜状态,热泵机组在无霜的情况下工作,提高了机组的蒸发量和换热量,减少了热泵机组本身需要化霜的能耗,从而大大的增强了机组的吸热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化霜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减少设备制造投入成本,使设备系统简单化,运行更顺畅,同时还可以将热泵机组中的氨气发生器的排气温度降低到最低点,排出的是冷凝水和少量尾气,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的同时也减低了排放,减少了大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动力空气源热源机排气化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空气源热源机排气化霜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用于附装在室外空气换热器表面的除霜加热器,该除霜加热器包括若干间隔平行设置的换热支管1以及固定连接在各换热支管1两端的进风总管2和出风总管3,出风总管3的两端连通外界大气,在进风总管2上设有用于连接氨气发生器尾气排放口的余热连接管5,在各换热支管1之间间隔布设有换热翅片4。其中,各换热支管1均为金属管材制成,管径为12—16mm,数量为16—18根,使各换热支管1组成顺畅的热风通道并可以将热量有效传递给空气换热器;出风总管3的管径大于进风总管2的管径,可以使排风更加顺畅;安装在各换热支管1上的换热翅片4为铝翅片,翅片片距为1.5—2.5mm,与实际使用的热泵机组的空气换热器上的翅片片距相当,除霜加热器上的换热翅片4与热泵机组空气换热器上的翅片交错布设,可以增加热量传递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除霜加热器安装在热泵机组的空气换热器表面,尺寸大小可以与空气换热器相同,其通风量略大于空气换热器的通风量,除霜加热器与该空气换热器并行使用,可以通过连接氨气发生器尾气排放口的余热连接管将氨气发生器的余热排放引到空气换热器上,从而使空气交换器的温度始终处于结霜温度以上,实际应用中,除霜加热器上的翅片温度始终高于结霜温度3至5倍以上,有效的避免了热泵机组的空气换热器表面结霜,达到机组无结霜运行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降低排放,减少大气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