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880157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属于工业污水净化处理领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a)、将还原酸析废水在PH3~4条件下,加入过氧化氢(30%)及亚铁盐,进行氧化反应;
(b)、使氧化后的废水进入电解反应器,进行电解反应;(c)、将电解反应后的废水中和至PH8~9;(d)、泥水分离;(e)、将分离后的液体进行脱钙处理。
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步骤(a)中使用的亚铁盐是硫酸亚铁。
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步骤(a)中过氧化氢(30%)加入量(重量/重量)为1.5‰~2.5‰,亚铁盐加入量为0.2‰~2‰。
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步骤(a)中氧化反应的时间为≥0.5小时,反应温度为35~80℃。
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步骤(b)的电解反应是使氧化后的废水进入装有铁炭填料的反应器,进行电解反应。
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中电解反应采用的铁炭填料是粒度为2~10mm的铁屑和焦炭。
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中步骤(b)的电解反应的另以技术方案是使氧化后的废水进入设置有铁电极的反应器,通12V直流电,进行电解反应。
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步骤(b)中反应时间为≥0.5小时。
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步骤(c)中的中和反应药剂是石灰乳或电石灰。
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步骤(e)中脱钙是采用普通弹性填料粘附水中结晶析出的硫酸钙。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是a、在亚铁离子的催化下,过氧化氢能产生两种活泼的氢氧自由基,从而引发和传播自由基链反应,加快苯胺类污染物的氧化,同时破坏发色基团;b、弱酸性废水在铁屑填料或铁电极表面发生电解反应,产生新生态氢,废水中的硝基苯类化合物在其作用下,首先被还原成苯胺类化合物,苯胺类化合物及其他有机物质在电解氧化和电解絮凝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脱色并去除COD;c、采用石灰乳或电石灰中和,可提高泥水分离性能,大大降低中和用碱的费用;d、可采用板框压滤、气浮或沉淀方法进行泥水分离;e、采用普通弹性填料粘附水中结晶析出的硫酸钙,降低水质硬度和出水悬浮物,比传统的碳酸钠药剂脱钙节省费用。
本发明的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废水处理费用低,药剂费低于3.5元/吨废水;2、脱色效果好,出水色度小于5倍(见附件1),不反弹;3、设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4、不产生二次污染。
权利要求
1.一种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a)、将还原酸析废水在PH3~4条件下,加入过氧化氢(30%)及亚铁盐,进行氧化反应;(b)、使氧化后的废水进入电解反应器,进行电解反应;(C)、将电解反应后的废水中和至PH8~9;(d)、泥水分离;(e)、将分离后的液体进行脱钙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使用的亚铁盐是硫酸亚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过氧化氢(30%)加入量(重量/重量)为1.5‰~2.5‰,亚铁盐加入量为0.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氧化反应的时间为≥0.5小时,反应温度为35~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的电解反应是使氧化后的废水进入装有铁炭填料的反应器,进行微电解反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解反应采用的铁炭填料是粒度为2~10mm的铁屑和焦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的电解反应是使氧化后的废水进入设置有铁电极的反应器,通12V直流电,进行电解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反应时间为≥0.5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的中和反应药剂是石灰乳或电石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脱钙是采用普通弹性填料粘附水中结晶析出的硫酸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DSD酸还原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属于工业污水净化处理领域,其工艺方法为(a)将还原酸析废水在pH3~4,加入过氧化氢及亚铁盐,进行氧化反应;(b)使氧化后的废水进入电解反应器,进行电解反应;(C)将电解反应后的废水中和至pH8~9;(d)泥水分离;(e)将分离后的液体进行脱钙处理。本发明的技术进步效果是1.废水处理费用低,药剂费低于3.5元/吨废水;2.脱色效果好,出水色度小于5倍,不反弹;3.设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4.不产生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C02F9/08GK1405102SQ0214893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2日
发明者于容朴, 孟凡勇, 孟凡利, 翟希夫, 宋凤霞 申请人:河北绿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