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660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曝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曝气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将气体加压泵入微孔材料(PVC微孔管或其他材料),通过微孔材料上的细孔产生微气泡,再让微气泡融入水体,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微孔材料上的细孔难以产生微米级别的气泡,所产生的气泡容易在水体内相互融合形成大气泡,进而溢出水面,降低溶解效率;另一类是将气体与液体在特定的混合器中混合,混合过程中形成微气泡加速气体融入水体的效率,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气体的吸入量 难以控制,从而影响了气液混合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大量微气泡的产生,提高气体溶解效率,同时保证合理的气液体积比,保证气液混合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包括水泵、射流器组、气液混合器和微气泡生成机构,水泵、射流器组、气液混合器和微气泡生成机构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气液混合器的水位高于微气泡生成机构;其中,微气泡生成机构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微气泡生成器,各微气泡生成器并联设置。所述微气泡生成器为高速回旋微气泡生成器,微气泡生成器的中部为中空的椭圆形腔体,椭圆形腔体内设有多个导流槽,多个导流槽之间形成圆柱状空间,椭圆形腔体两端的外壁上分别设置出水口,微气泡生成器的顶部设置进水口,进水口处通过管道与气液混合器连接。所述射流器组包括两套射流器,一套为射入空气用的空气射流器,另一套为射入氧气或臭氧用的氧气射流器;两套射流器分别设于管道的管壁上。同时使用2套射流器可以导入不同类型的气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射流器或减少射流器,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所述射流器组中,空气射流器和氧气射流器均可采用型号为Re-SL的射流器,其规格大小可根据管径而定。所述气液混合器可采用型号为Re-K的混合器,其规格可根据管径而定。所述水泵的进口端管道上设有浮球开关和手动阀,可为自动补水控制系统预留接□。所述管道为PVC管。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装置实现可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曝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调整水泵的各参数,水泵启动后,通过管道将水体送至气液混合器;根据管道内的水体流量,空气射流器同时吸入空气并送至气液混合器,氧气射流器同时吸入氧气或臭氧并送至气液混合器;(2)气液混合器进行气液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后分布到微气泡生成机构中的各个微气泡生成器内,各微气泡生成器对混合液进行高速回旋至产生微纳米气泡,至此完成气液混合。步骤(I)中,所述水泵的各参数包括水量和扬程。根据水泵所选的水量和扬程,可配备相应的射流器组和气液混合器。步骤(2)中,所述各微气泡生成器对混合液进行高速回旋至产生微纳米气泡时,其具体过程为混合液由进水口进入微气泡生成器中部的椭圆形腔体内,各导流槽引导混合液的流向,混合液在椭圆形腔体内高速旋转,此时进行进一步的气液混合并形成微气泡,形成后的微气泡从椭圆形腔体两端外壁上的出水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通过在水泵的出水管上配备射流器组作为吸入气体的构件,通过射流器上的过水量可调节控制气体的吸入量,从而保证合理的气液体积比,改善气液混合的效果。另外,微气泡生成机构的使用,可有效避免大气泡的形成,有效提高气体的溶解率。本高效气液混合曝气方法先通过气液混合器对水体和气体进行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后,再送入各微气泡生成器进行高速回旋,从而产生大量的微气泡,可有效避免形成大气泡溢出的情形,有效提高气体的溶解率。而微气泡的生产可有效的促进水体中大块有机物质的分解,增加水中浮游动植物的活性,对水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I为本闻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的原理不意图。图2为单个微气泡生成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个微气泡生成器内的水流方向原理示意图。图4为图2的A-A向视图。图5为图3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如图I所示,包括水泵I、射流器组2、气液混合器3和微气泡生成机构4,水泵I、射流器组2、气液混合器3和微气泡生成机构4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气液混合器的水位高于微气泡生成机构;其中,微气泡生成机构4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微气泡生成器5,各微气泡生成器并联设置。微气泡生成器为高速回旋微气泡生成器,其结构如图2或图4所示,微气泡生成器的中部为中空的椭圆形腔体,椭圆形腔体内设有多个导流槽6,多个导流槽之间形成圆柱状空间(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椭圆形腔体两端的外壁上分别设置出水口 7,微气泡生成器的顶部设置进水口 8,进水口处通过管道与气液混合器连接。[0028]射流器组2包括两套射流器,一套为射入空气用的空气射流器,另一套为射入氧气或臭氧用的氧气射流器;两套射流器分别设于管道的管壁上,如图I中所示,位于管道上方管壁上的射流器为氧气射流器,位于管道下方管壁上的射流器为空气射流器。同时使用2套射流器可以导入不同类型的气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射流器或减少射流器,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射流器组中,空气射流器和氧气射流器均可采用型号为Re-SL的射流器,其规格大小可根据管径而定。气液混合器可采用型号为Re-K的混合器,其规格可根据管径而定。水泵的进口端管道上设有浮球开关和手动阀,可为自动补水控制系统预留接口。管道均采用PVC管。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装置可实现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曝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调整水泵的各参数,水泵启动后,通过管道将水体送至气液混合器;根据管道内的水体流量,空气射流器同时吸入空气并送至气液混合器,氧气射流器同时吸入氧气或臭氧并送至气液混合器;(2)气液混合器进行气液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后分布到微气泡生成机构中的各个微气泡生成器内,各微气泡生成器对混合液进行高速回旋至产生微纳米气泡,至此完成气液混合。步骤(I)中,水泵的各参数包括水量和扬程。根据水泵所选的水量和扬程,可配备相应的射流器组和气液混合器。步骤(2)中,各微气泡生成器对混合液进行高速回旋至产生微纳米气泡时,其具体过程为如图3或图5所示,混合液由进水口进入微气泡生成器中部的椭圆形腔体内,各导流槽引导混合液的流向(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混合液在椭圆形腔体内高速旋转,此时进行进一步的气液混合并形成微气泡,形成后的微气泡从椭圆形腔体两端外壁上的出水口排出。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射流器组、气液混合器和微气泡生成机构,水泵、射流器组、气液混合器和微气泡生成机构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气液混合器的水位高于微气泡生成机构;其中,微气泡生成机构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微气泡生成器,各微气泡生成器并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生成器为高速回旋微气泡生成器,微气泡生成器的中部为中空的椭圆形腔体,椭圆形腔体内设有多个导流槽,多个导流槽之间形成圆柱状空间,椭圆形腔体两端的外壁上分别设置出水口,微气泡生成器的顶部设置进水口,进水口处通过管道与气液混合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组包括两套射流器,一套为射入空气用的空气射流器,另一套为射入氧气或臭氧用的氧气射流器;两套射流器分别设于管道的管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组中,空气射流器和氧气射流器分别采用型号为Re-SL的射流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器采用型号为Re-K的混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进口端管道上设有浮球开关和手动阀。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PVC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包括水泵、射流器组、气液混合器和微气泡生成机构,水泵、射流器组、气液混合器和微气泡生成机构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气液混合器的水位高于微气泡生成机构;微气泡生成机构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微气泡生成器,各微气泡生成器并联设置;其方法是先送入水体、空气及氧气或臭氧,气液混合器进行气液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后分布到微气泡生成机构中的各个微气泡生成器内进行高速回旋至产生微纳米气泡。本实用新型先通过气液混合器对水体和气体进行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后,再送入各微气泡生成器进行高速回旋,从而产生大量的微气泡,可有效避免形成大气泡溢出的情形,有效提高气体的溶解率。
文档编号C02F3/12GK202542941SQ20122016449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
发明者余帆洋, 刘浩, 叶瑞兴, 唐清华, 庞志研, 张明珠, 李泉, 王开春, 胡凯浩, 高强 申请人: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