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82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清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针对车辆、高铁或大楼的表面进行清洗时,一般主要采用两种清洗方式:高压水枪清洗和人工清洗。

高压水枪清洗将水通过水泵吸入压缩后,经水枪射出,利用高压水来冲洗物体表面。这种清洗方式可远距离操作。但存在水资源消耗大的缺陷,而且清洗需要专业的高压水枪和水泵等设备,不利于携带。

人工清洗主要通过人工采用抹布等工具对表面进行擦洗。优势在于清洗效果好。但存在人力和水资源的浪费,以及清洗效率低下等问题。

除上述两种清洗方式外,目前还存在利用旋转式清洗工具以及滚筒式清洗工具对表面进行清洗的方法,旋转式清洗工具一般通过驱动安装在手柄端部的圆形海绵旋转,结合圆形海绵的上下左右移动,完成对表面的自动清洗,这种清洗方式在清洗过程中,圆形海绵的最大清洗部位集中在直径区域,在移动过程中,圆形海绵的中间部位除了被其本身清洗外,边缘部位在移动时还会对中间部位进行清洗,这样就造成了重复清洗的问题,导致能源消耗大。

滚筒式清洗通过采用滚筒自转,结合滚筒的上下旋转,完成对表面的清洗,但这种清洗方式在清洗过程中,滚筒的转动会导致离心力较大,泡沫会四处飞溅,而且在清洗时滚筒与表面的接触面积呈窄小矩形,导致清洗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表面清洗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资源、清洗效率高、清洗效果好、适用于各种常见表面及不规则形状表面的清洗,且使用方便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包括手柄、工作头和引流管,所述工作头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所述手柄上,所述手柄内设有进水通道、动力装置和回水通道,

所述进水通道的入口端用于与外界的水泵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靠近所述进水通道的出口端和所述回水通道的入口端设置;

所述回水通道的出口端用于与外界的水回收装置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通过一连接轴与所述工作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头运动,对待清洗表面进行清洗;

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于靠近所述动力装置的所述手柄内,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头连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回水通道的出口端也可近距离对住所述进水通道的入口端,方便对动能进行回收利用。

可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手柄内,设置于所述进水通道的出口端和所述回水通道的入口端处;

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叶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头包括主动轮、第一偏心轴和清洗单元,

所述主动轮的轴心与所述连接轴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偏心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动轮的一连接点上,另一端与所述清洗单元固定;

所述主动轮的轴心和所述主动轮上的连接点为偏心设置;

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清洗单元连接,所述清洗单元上设有若干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头还包括从动轮、固定轴和第二偏心轴,

所述从动轮的轴心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一端,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手柄上;

所述第二偏心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从动轮的一连接点上,另一端与所 述清洗单元固定;

所述从动轮的轴心和所述从动轮上的连接点为偏心设置。

可选的,所述清洗单元为狭长形(例如椭圆形、矩形或腰形等),所述清洗单元上安装有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头包括多个圆形的清洗头,

其中一个清洗头的轴心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除所述其中一个清洗头外的其他清洗头的轴心均分别套设于一旋转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径向固定于所述手柄上;

所述连接轴与相邻的旋转轴之间通过一皮带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旋转轴之间均通过一皮带连接;

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清洗头连通。

可选的,所述连接轴和所述旋转轴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轴和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水通道和所述清洗头连通。

可选的,所述清洗头上均安装有配套的圆形海绵。

进一步的,相邻清洗头上的圆形海绵吸水膨胀、离心膨胀和清洗挤压后不接触;

相邻清洗头上安装的圆形海绵的圆心之间沿所述工作头延伸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两者的半径之和。

可选的,所述叶轮和所述连接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工作头包括多个清洗头;

所述叶轮、所述连接轴和所述清洗头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叶轮套设于对应的一个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手柄的外壳与一个对应的所述清洗头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轴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可选的,所述清洗头上均安装有配套的圆形海绵。

进一步的,相邻清洗头上的圆形海绵吸水膨胀、离心膨胀和清洗挤压后不接触;

相邻清洗头上安装的圆形海绵的圆心之间沿所述工作头延伸方向的距 离小于等于两者的半径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头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固定支架,

所述第二主动轮的轴心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从动轮的轴心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手柄上;

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

所述引流管另一端与所述传动皮带内侧接触设置;

所述传动皮带的外侧面覆盖有刷头。

可选的,所述第二从动轮的两个侧面均覆盖有刷头。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表面有防滑花纹。

可选的,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回水通道的接口与所述手柄通过蝴蝶螺栓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设置回水通道及配套组件,一方面,利用水推动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回水通道将水进行回收,同时还通过引流管给工作头提供清洗用水,这样,既满足了清洗所需的水,同时还将多余的水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面清洗装置包含三种工作头,第一种工作头通过将主动轮与椭圆形或腰形的清洗单元偏心设置,使得清洗单元可以进行椭圆形的工作运动,保证了清洗单元的工作面积始终保持在最大,不会造成过多重复清洗的发生;第二种工作头,通过多个清洗头的同步工作,使得工作头能够在动力装置转速较低时,完成对表面的全面清洗工作,不会发生漏洗的现象;第三种工作头则通过在第二从动轮和皮带上设置刷头,可以完成对缝隙的清洗工作。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手柄与进水通道和所述回水通道的接口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清洗过程中的需要,更换工作头,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清洗需要。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中工作头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中工作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中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图;

图7-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中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A-A剖视图;

图10-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中另一种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工作时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包括手柄1、工作头2和引流管3,所述工作头2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所述手柄1上,所述手柄1内设有进水通道11、动力装置13和回水通道12,

所述进水通道11的入口端用于与外界的水泵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13靠近所述进水通道11的出口端和所述回水通道12的入口端设置;

所述回水通道12的出口端用于与外界的水回收装置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13通过一连接轴14与所述工作头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头2运动,对表面进行清洗;

所述引流管3的一端设置于靠近所述动力装置13的所述手柄1内与所述回水通道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头2连接。在上述方案中,外界的水泵将水注入进水通道11中,水流带动动力装置13运动,动力装置13再带动工作头2运动,对待清洗表面进行擦洗,同时,水流在带动动力装置13运动的同时,一部分水通过引流管3进入工作头,使工作头在有水的环境下对待清洗表面进行清洗;另一部分水则通过回水通道12回流至水回收装置中,可继续用于水泵用水。通过上述手段,一方面利用水作为动力通过动力装置13驱动工作头2运动,完成对表面的清洗,而且回水通道的存在,使得水得到了循环利用,通过控制回水量,大大减少了清洗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动力装置13包括叶轮131,

所述叶轮131位于所述手柄1内,设置于所述进水通道11的出口端和所述回水通道12的入口端处;

所述连接轴14的一端与所述叶轮1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头2连接。

可选的,所述工作头2包括主动轮21、第一偏心轴22和清洗单元23,

所述主动轮21的轴心与所述连接轴14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偏心轴2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动轮31的一连接点上,另一端与所述清洗单元23固定;

所述主动轮21的轴心和所述主动轮21上的连接点为偏心设置;

所述引流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清洗单元23连接,所述清洗单元23上设有若干出水孔231。在本方案中,动力装置13运动时,带动连接轴14转动,连接轴14再带动主动轮21绕其轴心旋转,此时,主动轮21在自转的过程中,会带动与其偏心设置的第一偏心轴22运动,运动轨迹为椭圆形,第一偏心轴22的运动会带动清洗单元23也作椭圆形运动,从而实现清洗单元23按照椭圆形轨迹对待清洗表面进行清洗。

可选的,所述工作头2还包括从动轮24、固定轴25和第二偏心轴26,

所述从动轮24的轴心套设于所述固定轴25的一端,所述固定轴25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手柄1上;

所述第二偏心轴2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从动轮24的一连接点上,另一端与所述清洗单元23固定;

所述从动轮24的轴心和所述从动轮上26的连接点为偏心设置。通过从动轮24的设置,使得清洗单元23在作椭圆形运动时,同时带动第二偏心轴26作椭圆形运动,第二偏心轴26再带动与其偏心的从动轮24绕其轴心自转,由于从动轮24通过固定轴25固定在外壳上,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使得清洗单元23与第一偏心轴22和第二偏心轴26的连接点保持固定,使得其在作椭圆形公转运动时,始终不发生自转运动,保证清洗单元23的高效工作。

可选的,所述清洗单元23为狭长形(例如椭圆形、矩形或腰形等),所述清洗单元23上安装有海绵。与圆形相比,椭圆形、矩形或腰形等狭长形的设计,保证了清洗单元23的工作面积始终保持在最大,不会造成过多重复清洗的发生。

进一步的,如图5-图9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头2包括多个圆形的清洗头27,其中一个清洗头的轴心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4的一端,所述连接轴14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13连接;

除所述其中一个清洗头外的其他清洗头的轴心均分别套设于一旋转轴15的一端,所述旋转轴15的另一端径向固定(旋转轴15可绕自身轴心旋转)于所述手柄1上;

所述连接轴14与相邻旋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旋转轴之间均通过皮带连接,即首端的连接轴14通过一个皮带与与其相邻的一根旋转轴连接,末端的旋转轴通过一个皮带与与其相邻的一根旋转轴连接,其余旋转轴每个均通过两根皮带与相邻的两个旋转轴连接,这样就实现了连接轴14转动时,带动其他所有旋转轴15同步转动;

所述引流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清洗头连通。在本方案中,套设于连接轴上的清洗头在动力装置(叶轮131)的带动下旋转,此时,在皮带的带动下,其他清洗头会同步旋转,对表面进行清洗。

可选的,所述连接轴14和所述旋转轴15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轴14和所述旋转轴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水通道12和所述清洗 头27连通。将所述连接轴14和旋转轴15设置成中空结构,水可以直接通过中空结构流入清洗头27中为清洗表面提供水源,可以通过调整回水通道12的出口流量,控制清洗头27的用水量,只需达到清洗表面所需的最少的用水量即可,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头27上均安装有配套的圆形海绵。一般说来,海绵的尺寸与清洗头27的尺寸一致,也可比清洗头27的尺寸稍大。

进一步的,相邻清洗头27上的圆形海绵吸水膨胀、离心膨胀和清洗挤压后不接触;相邻清洗头27上安装的圆形海绵的圆心之间沿所述工作头延伸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两者的半径之和。

上述设计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清洗头27在旋转的过程中海绵吸水膨胀后接触,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清洗头27上的海绵在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膨胀导致海绵接触,影响清洗头27的正常旋转,导致清洗头27无法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工作头2在对表面进行清洗时,为保证表面所有点都能得到有效清洗,工作头2在上下运动时,必须保证其覆盖面积范围内,没有清洗头27清洗不到的间隙,因此在保证相邻清洗头27的海绵吸水膨胀不接触的同时,还要使相邻清洗头27的轴心之间沿所述工作头2延伸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两者的半径之和,如图6所示,相邻清洗头上的海绵在水平面上时相切的,在竖直方向上是错位的,这样可以防止海绵因吸水膨胀或其他因素引起变形对相邻海绵产生挤压作用,产生多余的阻力,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上述方案中,由于将工作头2包括多个清洗头27协同进行清洗工作,每个清洗头27较小,因此不需要很高的转速即可实现对表面的全面清洗工作,不会有漏洗的现象发生,适合低转速情况下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131和所述连接轴1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工作头2包括多个清洗头27;

所述叶轮131、所述连接轴14和所述清洗头27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叶轮131套设于对应的一个所述连接轴14的一端,所述连接轴14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手柄1的外壳与一个对应的所述清洗头27连接。在本方案中,每个清洗头27均由一个对应的叶轮131驱动,由于手柄1内的水流速一致,所有叶轮131的转速也相同,因此,每个清洗头27的旋转 速度也是相同的,这样就实现了所有清洗头27的同步旋转,对表面进行清洗。

可选的,本方案中,所述连接轴14同样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两端分别连通回水单元12和所述清洗头27,这样可以给清洗头27提供清洗用的水。

进一步的,在多个叶轮131分别驱动对应清洗头27的情况下,清洗头27及安装在其上的海绵同样应满足下列条件:

相邻清洗头27上的圆形海绵吸水膨胀、离心膨胀和清洗挤压后不接触;

相邻清洗头27上安装的圆形海绵的圆心之间沿所述工作头延伸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两者的半径之和。

如图10-图12所示,在另一方案中,所述工作头2包括第二主动轮281、第二从动轮282和固定支架283,

所述第二主动轮281的轴心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4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从动轮282的轴心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架283的一端,所述固定支架28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手柄1上;

所述第二主动轮281与所述第二从动轮282之间通过传动皮带284连接;

所述引流管3另一端与所述传动皮带284内侧接触设置;

所述传动皮带284的外侧面覆盖有刷头。上述设计中,工作头采用第二主动轮281和第二从动轮282通过传动皮带284带动,其中传动皮带284的外侧面具有刷头,这样,可以将工作头伸入缝隙中,通过传动皮带274表面的刷头进行清洁,这种工作头适用于清洁缝隙,可与其他工作头一起配合工作,满足多种复杂条件下的清洗工作。

可选的,所述第二从动轮282的两个侧面均覆盖有刷头。在第二从动轮282的两个侧面同样设置刷头,这样可与传动皮带284配合一起对缝隙进行清洁。

可选的,所述手柄1的表面有防滑花纹。防滑花纹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溅到手柄1上后造成手柄打滑。

如图1所示,可选的,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回水通道的接口与所述手 柄1通过蝴螺栓4进行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工作头2的类型。

如图13所示,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清洗过程的系统装配图,在清洗过程中通过设置回水管路,回收从清洗装置回水通道回收的水,达到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使得清洗装置消耗的水仅为清洗表面所需的最小水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表面清洗装置,设置回水通道及配套组件,一方面,利用水推动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回水通道将水进行回收,同时还通过引流管给工作头提供清洗用水,这样,既满足了清洗所需的水,同时还将多余的水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面清洗装置包含三种工作头,第一种工作头通过将主动轮与椭圆形或腰形的清洗单元偏心设置,使得清洗单元可以进行椭圆形的工作运动,保证了清洗单元的工作面积始终保持在最大,不会造成过多重复清洗的发生;第二种工作头,通过多个清洗头的同步工作,使得工作头能够在动力装置转速较低时,完成对表面的全面清洗工作,不会发生漏洗的现象;第三种工作头则通过在第二从动轮和皮带上设置刷头,可以完成对缝隙的清洗工作。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手柄与工作头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清洗过程中的需要,更换工作头,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清洗需要。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装置质量轻便,不会造成重复清洗,有效的节约能源,而且由于质量轻便,在清洗过程中,不会因碰撞到其他物件导致物件损坏。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