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519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硫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燃烧尾气的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燃煤锅炉、尤 其是燃油锅炉等燃烧尾气的脱硫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燃烧尾气的脱硫除尘问题,已成当今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首要议 题。现有技术中, 一般均采用先除尘后脱硫。除尘采用静电除尘或者布袋 除尘,脱硫有湿法干法之分,湿法多用分层分段的喷淋塔。这些方法明显 的缺陷是设备一次投入费用大,实际运行往往会产生背压,影响锅炉燃烧, 脱硫效果往往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200420033073. 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螺旋型喷淋除尘脱硫装 置,包括主塔、副塔、文丘里管,由螺旋中心柱及安装在其上的螺旋喷淋 装置和螺旋旋叶片组成螺旋装置,其螺旋装置、气水分离器均安装在主塔 内,喷嘴通过喷管安装在文丘里管上,烟气通过文丘里管及其上的喷嘴、 通过主塔及主塔内的螺旋装置与气水分离器。该实用新型虽然可一次性完 成除尘脱硫,但要分成四个阶段,脱硫除尘及气水分离没有集中在一个塔 内,因此容易产生背压,在锅炉负荷变化较大时还会影响正常工作,会因 烟气量的大幅波动而影响脱硫除尘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容易产生背压、在锅炉负荷变化较大 时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不会因烟气量的大幅波动而影响脱硫除尘效果、并 且集中脱硫除尘及气水分离于一塔内的脱硫除尘装置。
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文丘里管、吸收液连通管,在塔体上部设 有脱硫除尘室,脱硫除尘室的底部与塔体内腔连通;吸收液连通管伸入脱 硫除尘室内,在脱硫除尘室内的吸收液连通管上设有喷嘴;文丘里管与脱 硫除尘室内切并连通,文丘里管远离脱硫除尘室的一端与锅炉尾气出口连 通;还设有气水分离管,气水分离管的上端与锅炉烟窗连通,气水分离管 下端穿过脱硫除尘室伸入塔体内腔中央,气水分离管的底部与塔体内腔连 通;塔体内腔下部设有与塔体内腔连通的封液室,在封液室下部设有废液出口。废液出口大小由封液室液面距气水分离管下口的距离决定。文丘里 管与脱硫除尘室内切连接,使尾气不但得到加速而且变成极强的旋转气流, 旋转的尾气气流不断向下旋转,同时把吸收的含硫化合物和烟尘甩向塔体
内壁流到封液室,最后经废液出口流出;剩下的干净尾气在离心力作用下 旋转到气水分离管下口,从烟囱排放。本实用新型不用另加引风机,不产 生背压。本实用新型真正实现了脱硫除尘及气水分离一体化,可以在锅炉 负荷变化时仍能正常工作,不会因烟气量的大幅波动而影响脱硫除尘效果, 对锅炉的配套改造, 一次性达标排放。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装置既 适用燃煤锅炉也适用燃油锅炉,低值节能,可以满足不同的锅炉,不同的 油质、煤质,不同的风机,不同的负荷的各种系统阻力配置;
作为改进,吸收液连通管从脱硫室的上侧伸入脱硫除尘室内,喷嘴分 布在吸收液连通管的不同位置、前、后、左、右不同方向上。安装在吸收 液连通管上的喷嘴,可喷射出不同方向的雾化的旋转液流,与旋转的尾气 气流在脱硫除尘室内充分接触、反应,并且不断向下旋转,同时把吸收的 含硫化合物和烟尘甩向塔体内壁流到封液室。吸收液连通管从脱硫室的上 侧的不同位置伸入脱硫除尘室内,吸收液连通管的个数和分布位置根据需 要设置,分前后左右旋液喷雾冲击达到脱硫除尘目的,具有良好的烟气动 力学和水力学,不影响背压,高效雾化,高效传质,高效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脱硫除尘一体化、脱硫除尘率高, 一般可达90% 95%,脱硫除尘效果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适应范围大;脱硫除尘及气 水分离一体化,降低了整套装置的占地面积,减少了设备投资;操作简单, 维修方便,运行成本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从中心位置局部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位置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示,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l、文丘里管3、吸收液 连通管9、气水分离管4。
在塔体1的上部设有脱硫除尘室2,脱硫除尘室2的底部与塔体1内 腔连通。多个吸收液连通管9从脱硫除尘室2的上侧伸入脱硫除尘室2内, 并分布在不同位置。在脱硫除尘室2内的吸收液连通管9上设有喷嘴8,喷嘴8分布在吸收液连通管9的不同位置、前、后、左、右不同方向上。 文丘里管3与脱硫除尘室2内切并连通,文丘里管3远离脱硫除尘室2的 一端与锅炉尾气出口 (未示出)连通。气水分离管4的上端与锅炉烟窗7 连通,下端穿过脱硫除尘室2伸入塔体1内腔中央,气水分离管4的底部 与脱硫除尘室2连通;塔体1内腔下部设有与塔体1内腔连通的封液室5, 在封液室5下部设有废液出口 6。吸收液连通管9从碱液池中吸液,从废 液出口 6流出的液体流入沉淀池,在碱液池和沉淀池之间是加碱池。
锅炉燃烧产生的尾气经文丘里管3导入脱硫除尘塔上部的脱硫除尘室 2,由于两者是内切连接,使尾气不但得到加速而且变成极强的旋转气流, 而安装在吸收液连通管9上的喷嘴8,可喷射出不同方向的雾化的旋转液 流,与旋转的尾气气流在脱硫除尘室2内充分接触、反应,并且不断向下 旋转,同时把吸收的含硫化合物和烟尘甩向塔体1内壁流到封液室5,最 后经废液出口 6流出。剩下的干净尾气在离心力作用下旋转到气水分离管 4下口,从烟囱9排放。
权利要求1、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文丘里管、吸收液连通管,其特征在于在塔体上部设有脱硫除尘室,脱硫除尘室的底部与塔体内腔连通;吸收液连通管伸入脱硫除尘室内,在脱硫除尘室内的吸收液连通管上设有喷嘴;文丘里管与脱硫除尘室内切并连通,文丘里管远离脱硫除尘室的一端与锅炉尾气出口连通;还设有气水分离管,气水分离管的上端与锅炉烟窗连通,气水分离管下端穿过脱硫除尘室伸入塔体内腔中央,气水分离管的底部与塔体内腔连通;塔体内腔下部设有与塔体内腔连通的封液室,在封液室下部设有废液出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液连通管 从脱硫室的上侧伸入脱硫除尘室内,喷嘴分布在吸收液连通管的不同 位置、前、后、左、右不同方向上。
专利摘要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文丘里管、吸收液连通管,在塔体上部设有脱硫除尘室,脱硫除尘室的底部与塔体内腔连通;吸收液连通管伸入脱硫除尘室内,在脱硫除尘室内的吸收液连通管上设有喷嘴;文丘里管与脱硫除尘室内切并连通,文丘里管远离脱硫除尘室的一端与锅炉尾气出口连通;还设有气水分离管,气水分离管的上端与锅炉烟窗连通,气水分离管下端穿过脱硫除尘室伸入塔体内腔中央,气水分离管的底部与塔体内腔连通;塔体内腔下部设有与塔体内腔连通的封液室,在封液室下部设有废液出口;本实用新型具有脱硫除尘一体化、脱硫除尘率高,适应范围大,脱硫除尘效果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的优点。
文档编号B01D53/78GK201073589SQ20072005558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6日
发明者杨裕民 申请人:杨裕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