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479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润滑油基础油精制的吸附精制剂多以SO2-Al2O3为载体,并负载一些过渡金属活性成分。其吸附精制机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以分离去除络合精制油中残余的络合物、络合剂等极性物质。其主要缺点是,吸附容量小,在加热过程中络合物、络合剂等极性物质易于粘附在加热炉管壁内形成结焦而导致系统堵塞,使得エ业生产装置不能长周 期运行。因此,需要寻找ー种吸附容量大、不易结焦的吸附精制剂,达到既能有效吸附脱除残余的络合物、络合剂等极性物质,又能保证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精制的吸附精制剂,这种吸附精制剂用于溶剂脱蜡油络合精制后的补充精制过程。它是以ZnO-Al2O3为载体,添加了固体杂多酸,而制得的ー种具有大比表面积、合适的空隙率和孔径、强吸附活性中心的分子筛,可在较低的反应温度(く 100°C )下对络合精制油中残余的少量极性物质进行吸附分离。这种吸附精制剂吸附容量大、不结焦。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为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所述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是以ZnO-Al2O3为载体,添加了固体杂多酸,而制得的ー种具有大比表面积、合适的空隙率和孔径、强吸附活性中心的分子筛。优选的,所述固体杂多酸为十二磷钨酸、十二硅钨酸、十二磷钥酸、十二钨锗酸或十二磷钨酸、十二硅钨酸、十二磷钥酸、十二钨锗酸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分子筛按质量百分比的化学组成为Zn0:5% 40%;Al2O3 :20 85% ;Si02:l% 8%;P205 :1 % 10%;MoO3 :0. 5% 8% ;冊3:1% 5%;GeO2 :0. 5% 5%。本发明的优点是吸附性容量大、不结焦,保证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络合精制剂的配制络合剂、沉淀剂、缓蚀剂、醇类助溶剂组成络合精制剂。吸附剂的配制=ZnO-Al2O3为载体,添加了固体杂多酸,而制得的ー种具有大比表面积、合适的空隙率和孔径、强吸附活性中心的分子筛,制得吸附剂。固体杂多酸的配制十二磷钨酸、十二硅钨酸、十二磷钥酸、十二钨锗酸或其混合物配制固体杂多酸。分子筛按质量百分比的化学组成为Zn0:5% 40%;Al2O3 :20 85% ;Si02:l% 8%;P205 :1 % 10%;MoO3 :0. 5% 8% ;冊3:1% 5%;GeO2 :0. 5% 5%。实施例I :I)、将兰州石化减ニ线溶剂脱蜡油(其性质如表I)与络合精制剂(质量百分比为15 %的氨基三こ酸、65 %的I- 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5 %的こニ醇、5 %的羟甲基纤维素)预混合,络合精制剂加入量为兰州石化减ニ线溶剂脱蜡油质量的0.3% ;2)、在80 90°C温度下充分搅拌混合30分钟后,在80 90°C温度下静置保温、重力自然沉降2小时,络合物尾渣沉降于沉降罐底部;3)、从沉降罐上部取出络合精制油,加入吸附剂(质量百分比Zn0:21% ;A1203 68% ;Si02 3% ;P205 2% ;Mo03 :2. 5% ;W03 2% ;Ge02 1. 5% ),吸附剂加入量为兰州石化减ニ线溶剂脱蜡油质量的0. 4%,在80 90°C温度下充分搅拌混合30分钟;4)、在90 100°C温度下保温过滤,得到的络合-吸附精制油(其性质如表I)。 表I :精制前后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质
权利要求
1.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其特征在干 所述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是以ZnO-Al2O3为载体,添加了固体杂多酸,而制得的一种具有大比表面积、合适的空隙率和孔径、强吸附活性中心的分子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杂多酸为十二磷钨酸、十二硅钨酸、十二磷钥酸、十二钨锗酸或十二磷钨酸、十二硅钨酸、十二磷钥酸、十二钨锗酸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子筛按质量百分比的化学组成为 Zn0:5% 40%;Al2O3 :20 85% ; Si02:l% 8%;P205 :1 % 10%; MoO3 :0. 5% 8% ;冊3:1% 5%;GeO2 :0. 5%~ 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所述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是以ZnO-Al2O3为载体,添加了固体杂多酸,而制得的一种具有大比表面积、合适的空隙率和孔径、强吸附活性中心的分子筛。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基础油吸附精制剂具有大比表面积、合适的空隙率和孔径、强吸附活性中心的分子筛,可在较低的反应温度(<100℃)下对络合精制油中残余的少量极性物质进行吸附分离。吸附容量大,在加热过程中不结焦。
文档编号B01J20/18GK102755874SQ20111010731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勒国民, 吴宇锋, 崔小刚, 徐文刚, 朱琼 申请人:武汉润尔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