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净化方法

文档序号:499505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废气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气的吸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吸收塔喷淋吸收法,如图2所示,吸收液从吸收塔7上部吸收液进口 1经喷嘴 2喷淋而下进入吸收塔7内,吸收液自上而下流经填料3。废气从吸收塔7下部废气进口 4 进入吸收塔7内,自下而上流经填料3,与自上而下滴落的喷淋吸收液在填料3内逆向流动相接触并被吸收,部分未被吸收的气体从吸收塔7顶部的尾气出口 6逸出。吸收废气后的废液8从吸收塔7底部的吸收液废液出口 5排出。由于吸收塔废气喷淋吸收法布气布液难以均勻,易造成短流,气水有效接触时间短,废气吸收不彻底,处理效率不高,难以达到排放要求。存在以下问题
1)在喷淋吸收塔中,自下向上流动是废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减少了废气与喷淋而下的吸收液有效接触时间,而且气泡较大,转移速度慢,使废气得不到充分吸收,难以达标排放。2)吸收液沿填料喷淋而下,由于易堵塞,液滴往往较大,布液达不到均勻一致,易造成废气短流,吸收效果差。3)喷淋吸收构筑物顶部的尾气及液雾较大,视觉效果较差,同时也会造成二次污
^fe ο4)喷淋吸收法吸收液用量较大,吸收塔高,循环泵的能耗高,吸收液饱和浓度低, 运行成本较高。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①将吸收液静止地置于吸收槽内,吸收液处于静态;②采用微孔曝气头扩散废气;③微孔曝气头设在吸收槽底部,经微孔曝气头释放的废气,在吸收液内自下而上逐级扩散,与静置的吸收液充分接触而被高效吸收。而现有吸收塔喷淋吸收法是①将吸收液从吸收塔上部经喷嘴喷淋而下,吸收液处于动态;②废气从吸收塔下部自下而上作自然上升的流动,与向下流动的吸收液逆流接触而被部分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使废气被吸收液充分高效吸收,实现废气达标排放,废液回收利用的废气净化方法。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废气净化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1)废气由风机经废气管输送至设于吸收槽底部的微孔曝气头,经充分扩散进入吸收
槽;
2)吸收槽内装满与废气匹配的吸收液,废气经微孔曝气头后形成微小气泡进入吸收液,废气从相对静置的吸收液底部向上部逐级扩散,与吸收液接触充分、时间长,废气被充分吸收,吸收液相对静置于吸收槽内,废气经微孔曝气头扩散后,在吸收液中自下而上扩散过程中被逐步完全吸收;
3)吸收废气后的饱和吸收液通过排放管由阀门控制靠重力自流进入回收槽,再由回收泵经回收管输送至资源回收利用处。本发明所述微孔曝气头是指扩散板微孔曝气装置、扩散管微孔曝气装置、固定式平板型微孔气体扩散器、固定式钟罩型微孔气体扩散器、膜片式微孔气体扩散器、摇臂式微孔气体扩散器、穿孔管、网状膜气体扩散装置、倒盆式气体扩散装置、固定螺旋气体扩散装置等中所有盘式或管式形式的微孔曝气扩散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在吸收槽底部每平方米设微孔曝气头2-3个。本发明所述吸收液是指与废气匹配的吸收液,可以是有机溶剂、有机酸碱、无机酸碱、盐类、水等物质,如醇胺类溶液、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氨水、石灰水、碳酸钠、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碘化钾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吸收液通过吸收液投加管补充至吸收槽内。本发明所述饱和吸收液是指在1个当地大气压和0-60°C条件下,吸收液对废气的吸收达到饱和浓度时的吸收液,此时吸收液中废气成份的含量较高,废液回收价值高。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将吸收液置于吸收槽内,废气经吸收槽底部微孔曝气头扩散至吸收液中, 形成的气泡小,转移速度快,废气分布均勻,吸收效率高,接触充分、有效时间长,效率高,从而被彻底吸收,解决了现有喷淋吸收法填料易堵、布液达不到均勻一致、废气与吸收液接触不充分、吸收效果差、喷淋吸收构筑物顶部尾气大、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吸收液用量大、循环泵的能耗高、运行成本较高的缺陷,而且,本发明的吸收液饱和浓度高,回收利用价值高。


图1: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吸收塔喷淋吸收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新型废气净化方法,依次有以下步骤
1)二氧化碳废气由风机1经废气管2输送至设于吸收槽4底部的扩散板微孔曝气装置 3,经充分扩散进入吸收槽4;
2)吸收槽4内装满与二氧化碳废气匹配的一乙醇胺吸收液,其浓度为10%-30%,二氧化碳废气经扩散板微孔曝气装置微孔曝气头3后形成微小气泡进入一乙醇胺吸收液6,二氧化碳废气从一乙醇胺吸收液6底部向上部逐级扩散,在相对静置的一乙醇胺吸收液6中被充分吸收。一乙醇胺吸收液6置于吸收槽4内,二氧化碳废气经吸收槽4底部扩散板微孔曝气装置微孔曝气头3扩散后,在一乙醇胺吸收液6中自下而上扩散过程中被充分吸收;
3)—乙醇胺吸收液6通过吸收液投加管5补充至吸收槽4内,吸收二氧化碳废气后的饱和吸收液10通过排放管7由阀门8控制靠重力自流进入回收槽9,再由回收泵11经回收管12输送至资源回收利用处。实施例2一种新型废气净化方法,依次有以下步骤
1)二氧化硫废气由风机1经废气管2输送至设于吸收槽4底部的扩散管微孔曝气装置 3,经充分扩散进入吸收槽4;
2)吸收槽4内装满与二氧化硫废气匹配的石灰水吸收液,其浓度为5%-15%,二氧化硫废气经扩散管微孔曝气装置微孔曝气头3后形成微小气泡进入石灰水吸收液6,二氧化硫废气从石灰水吸收液6底部向上部逐级扩散,在相对静置的石灰水吸收液6中被充分吸收。 石灰水吸收液6置于吸收槽4内,二氧化硫废气经吸收槽4底部扩散管微孔曝气装置微孔曝气头3扩散后,在石灰水吸收液6中自下而上扩散过程中被充分高效吸收;
3)石灰水吸收液6通过吸收液投加管5补充至吸收槽4内,吸收二氧化硫废气后的饱和吸收液10通过排放管7由阀门8控制靠重力自流进入回收槽9,再由回收泵11经回收管 12输送至资源回收利用处。实施例3
一种新型废气净化方法,依次有以下步骤
1)氨气废气由风机ι经废气管2输送至设于吸收槽4底部的膜片式微孔气体扩散器 3,经充分扩散进入吸收槽4;
2)吸收槽4内装满与氨气废气匹配的硫酸吸收液,其浓度为20%-30%,氨气废气经膜片式微孔气体扩散器微孔曝气头3后形成微小气泡进入硫酸吸收液6,氨气废气从硫酸吸收液6底部向上部逐级扩散,在相对静置的硫酸吸收液6中被充分吸收,硫酸吸收液6置于吸收槽4内,氨气废气经吸收槽4底部膜片式微孔气体扩散器微孔曝气头3扩散后,在硫酸吸收液6中自下而上扩散过程中被充分高效吸收;
3)硫酸吸收液6通过吸收液投加管5补充至吸收槽4内,吸收氨气废气后的饱和吸收液10通过排放管7由阀门8控制靠重力自流进入回收槽9,再由回收泵11经回收管12输送至资源回收利用处。实施例4
一种新型废气净化方法,依次有以下步骤
1)硫化氢废气由风机1经废气管2输送至设于吸收槽4底部的网状膜气体扩散装置 3,经充分扩散进入吸收槽4;
2)吸收槽4内装满与硫化氢废气匹配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液,其浓度为25%-35%,硫化氢废气经网状膜气体扩散装置微孔曝气头3后形成微小气泡进入氢氧化钠吸收液6,硫化氢废气从氢氧化钠吸收液6底部向上部逐级扩散,在相对静置的氢氧化钠吸收液6中被充分吸收。氢氧化钠吸收液6置于吸收槽4内,硫化氢废气经吸收槽4底部网状膜气体扩散装置微孔曝气头3扩散后,在氢氧化钠吸收液6中自下而上扩散过程中被充分高效吸收;
3)氢氧化钠吸收液6通过吸收液投加管5补充至吸收槽4内,吸收硫化氢废气后的饱和吸收液10通过排放管7由阀门8控制靠重力自流进入回收槽9,再由回收泵11经回收管 12输送至资源回收利用处。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废气由风机(1)经废气管(2)输送至设于吸收槽(4)底部的微孔曝气头(3),经充分扩散进入吸收槽(4);2)吸收槽(4)内装有与废气匹配的吸收液(6),废气经微孔曝气头(3)后形成微小气泡从吸收液(6)底部向上部逐级扩散,在相对静置的吸收液(6)中自下而上被充分吸收;3)吸收废气后的饱和吸收液(10)通过排放管(7)由阀门(8)控制靠重力自流进入回收槽(9),再由回收泵(11)经回收管(12)输送至资源回收利用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孔曝气头(3)与废气管(2)连接,设在吸收槽(4)的底部,吸收液(6)静置于吸收槽(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曝气头(3)是指扩散板微孔曝气装置、扩散管微孔曝气装置、固定式平板型微孔气体扩散器、固定式钟罩型微孔气体扩散器、膜片式微孔气体扩散器、摇臂式微孔气体扩散器、穿孔管、网状膜气体扩散装置、 倒盆式气体扩散装置、固定螺旋气体扩散装置等所有盘式或管式形式的微孔曝气扩散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孔曝气头(3)每平方米布2-3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6)是指与各种废气相匹配的吸收液,可以是有机溶剂、有机酸碱、无机酸碱、盐类、水,如醇胺类溶液、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氨水、石灰水、碳酸钠、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碘化钾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6)通过吸收液投加管(5)补充至吸收槽(4)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废气净化方法,包括步骤1)废气由风机1输送至设于吸收槽4底部的微孔曝气头3,经充分扩散进入吸收槽4;2)吸收槽4内装满与废气匹配的吸收液6,废气经微孔曝气头3后形成微小气泡进入吸收液6,废气从吸收液6底部向上部逐级扩散,在相对静置的吸收液6中被充分吸收;本发明可以高效彻底地吸收处理废气,吸收液饱和浓度高,回收利用价值高,解决了现有喷淋吸收法构筑物高、能耗大、效率低、吸收不彻底的缺陷。
文档编号B01D53/14GK102319534SQ20111024621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廖志民 申请人: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