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加氢合成混合伯醇联产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414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co加氢合成混合伯醇联产烯烃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体的,该催化剂形式为co-mn-x/ac,是一种活性炭负载的co-co2c双活性中心催化剂,以mn为主要助剂,辅助添加ce、cu、zn、la等助剂以提高产物中烯烃和混合伯醇选择性。



背景技术:

采用费托(ft)合成方法,利用合成气(co/h2)一步法生产烯烃、醇、醚、醛、酸等高价值化学品,是近年来化工领域关注的重要方向。具体来说,c2~c4的低碳烯烃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可用于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碳数大于等于5的烯烃可以通过氢甲酰化等手段,转化为相应的醇、醚、醛、酸、卤化物等精细化学品,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另外,碳数大于等于2的伯醇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在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c2~c5醇可以作为优良的燃料添加剂,提高燃烧效率,c6~c11高碳醇可用于生产增塑剂,c12~c18高碳醇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据估算,高碳伯醇的市场售价在10000~20000元/吨,年需求量约1300万吨,增长率约为3%。

目前,工业上合成低碳烯烃的方法主要包括甲醇制烯烃(mto)和石油裂解两条途径,高碳烯烃主要来源于低碳烯烃的聚合。因此,从合成气出发,一步制备烯烃的途径具有最短的技术路线和较优的经济效益。合成混合伯醇的主要方法是齐格勒法和烯烃氢甲酰化法。齐格勒法以乙烯为原料,以三乙基铝为催化剂实现碳链增长,再进行氧化、水解和分离工艺,制得c6~c16直链偶数伯醇。但是,该方法工艺流程长,技术复杂,开发难度大,催化剂消耗量大且安全性差。烯烃氢甲酰化法是在rh基或co基催化剂的作用下,烯烃与co和h2的混合气进行氢甲酰化反应生成醛,醛再加氢制得相应的醇。但是该法工艺流程长,催化剂价格昂贵且容易流失。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而且来源广泛的混合伯醇生产新技术。

通过co加氢可以一步直接合成混合醇(c1~c6),该法具有工艺简单的优点。us4775696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合成气合成低碳混合醇的方法,其催化剂为mo、w或re基催化剂。us4752622和us4882630专利提供了以合成气为原料气合成低碳混合醇的方法,采用fe、co和ni助剂调变的mo、w基催化剂,添加碱金属或碱土金属。us6753353公开了纳米mos2或w2c作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us8048933专利公开了一种以合成气为原料生产低碳混合醇的方法,采用的催化剂为mo2c,并添加ni和/或na作为助剂,改善了催化剂的性能。cn01130481公开了mn-ni-k-mos2催化剂,在mos2基催化剂的制备中引入mn元素,使得催化剂催化合成醇活性显著提高,同时,c2以上醇的选择性有所提高。cn200610097869提供一种用于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主要组分为cuo、zno、cr2o3、al2o3和适量的其它助剂(v、mo、mn、mg、ce),具有较高的co转化率和较高的c2以上醇的选择性。但是,以上通过co加氢一步制备的混合醇碳数比较低,一般为c1~c6,基本上得不到高附加值的c6以上的高碳醇,附加值低的甲醇比重较大,达到40%以上,制约了该技术的经济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了用于通过费托合成制备c6以上的高碳醇的催化剂,其中us7670985和cn101310856公开了其催化剂体系为活性炭负载的co基催化剂,在其催化作用下co加氢可以直接合成高碳混合伯醇,液体产品中c2~c18醇的选择性高达60%,其中甲醇在醇中的分布只占约2~4%。但是,除醇外,上述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产物中还包含大量烷烃,高附加值的烯烃含量较低。因此,尚需进一步对该催化剂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同时提高费托合成产物中混合伯醇和烯烃含量的催化剂,使产物中混合伯醇和烯烃的总质量分数达到50wt%以上,以期从合成气出发,一步生产醇、醚、醛、羧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co加氢合成烯烃和混合伯醇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形式为co-mn-x/ac。其中,催化剂活性组分为co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o2c组成的co-co2c双活性中心,主要助剂为mn,x助剂为ce、cu、zn、la中的一种或几种,载体为活性炭。烯烃为碳数2~30的烯烃类化合物,混合伯醇为碳数2~30的伯醇类化合物。

上述催化剂,活性组分中co元素的含量为催化剂重量的1~30wt%,mn含量为催化剂重量的0.01~10wt%,助剂x含量为催化剂重量的0~10wt%。载体为杏核活性炭或椰壳活性炭,该活性炭的粒径为40μm~2cm,比表面积为100~1500m2/g,平均孔径为0.1~20nm,孔容为0.1~2.5ml/g。

上述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活性炭原料先用去离子水煮沸洗涤处理;

(2)用活性组分和助剂的可溶性盐或酸的水溶液浸渍活性炭载体后,在323~353k空气条件下烘干8~48小时,制得半干基催化剂;

(3)半干基催化剂在氮气或氩气气氛下,温度353~700k,空速100~5000h-1,焙烧4~100小时,制备得干基催化剂;

(4)干基催化剂在含氢气氛,氢气含量为10~100%,温度473~873k,压力0~1.0mpa,空速100~5000h-1,还原2~100小时,制备得活化催化剂。

(5)活化催化剂还需经h2/co混合气进行预处理,以达到稳定活性和选择性,所述混合气中h2/co摩尔比为0.5~4.0,预处理温度为433~563k,压力为0~6mpa,空速100~10000h-1,处理时间1~96小时。

上述催化剂既可以应用于固定床反应器,又可以应用于浆态床反应器。应用于固定床反应器时,上述(3)(4)(5)步骤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原位进行;应用于浆态床反应器时,(3)(4)步骤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完成后将催化剂转移到浆态床反应器中进行(5)步骤。催化剂转移时应采用惰性气体输送方式。

上述催化剂催化co加氢合成烯烃和混合伯醇的优选反应条件为,温度383~525k,压力0~8mpa,空速100~6000h-1,h2/co摩尔比0.5~4.0。

上述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产物中,烯烃总质量在产物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wt%,混合伯醇总质量在产物中所占比例不低于20wt%,烯烃和混合伯醇的总质量在产物中所占比例不低于50wt%。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可以同时提高合成产物中混合伯醇和烯烃的收率,其总质量在产物中所占比例不低于50wt%。

本发明提供的co-co2c催化剂,利用co2c的类贵金属性质,实现co吸附和插入碳链的作用,不使用贵金属,催化剂价格降低,有利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载体为活性炭,在催化剂活化和反应过程中,不与负载的co反应生成硅酸钴、铝酸钴等难还原物质,有利于提高co的还原度,提高催化剂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在保持了其较高的混合伯醇选择性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烯烃的选择性,而产生的烯烃可以进一步通过氢甲酰化转化成醇等化学品,提高了co加氢产物的综合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并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制备10co0.3mn0.2zn/ac催化剂,标记为cat1。

选用比表面积960m2/g,平均孔径3.8nm,孔容0.6ml/g的椰壳活性炭为载体,将其在90℃去离子水中反复洗涤20次,在393k下干燥20小时,得到纯化后的活性炭载体。

将4.94g六水合硝酸钴、0.091g六水合硝酸锌和0.094g乙酸锰溶于10g水中,制成浸渍液。用该浸渍液在室温298k下浸渍8.95g活性炭载体后阴干约10小时,至催化剂表面没有可流动水分后,置于313k烘箱中烘干24h,取出后在氮气中,逐渐升温至573k焙烧20小时,取出装入直径为6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填充量为2ml,空速2000h-1。催化剂在氢气中逐渐升温至673k还原20小时,降温至423k,切换合成气(h2/co=2:1),压力2mpa,升温至493k进行ft反应。稳定12小时后,每隔24小时取样分析尾气中各组分浓度,以及液相产物收率。所得结果列于附表1。

实施例2

制备15co0.3mn3cu/ac催化剂,标记为cat2。

将7.41g六水合硝酸钴、1.14g三水合硝酸铜和0.094g乙酸锰溶于10g水中,制成浸渍液。用该浸渍液在室温298k下浸渍8.17g活性炭载体,阴干约10小时,至催化剂表面没有可流动水分后,置于313k烘箱中烘干24小时,取出后在氮气中,逐渐升温至573k焙烧20小时,取出装入直径为6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填充量为2ml,空速2000h-1。催化剂在氢气中逐渐升温至673k还原20小时,降温至423k,切换合成气(h2/co=2:1),压力2mpa,升温至493k进行ft反应。稳定12小时后,每隔24小时取样分析尾气中各组分浓度,以及液相产物收率。所得结果列于附表1。

实施例3

制备10co0.5mn1ce0.1la/ac催化剂,标记为cat3。

将4.94g六水合硝酸钴、0.99g硝酸铈、0.03g六水合硝酸镧和0.157g乙酸锰溶于10克水中,制成浸渍液。用该浸渍液在室温298k下浸渍8.84g活性炭载体后阴干约10小时,至催化剂表面没有可流动水分后,置于313k烘箱中烘干24小时,取出后在氮气中,逐渐升温至573k焙烧20小时,取出装入直径为6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填充量为2ml,空速2000h-1。催化剂在氢气中逐渐升温至673k还原20小时,降温至423k,切换合成气(h2/co=2:1),压力2mpa,升温至493k进行ft反应。稳定12小时后,每隔24小时取样分析尾气中各组分浓度,以及液相产物收率。所得结果列于附表1。

实施例4

制备10co2mn0.2zn2cu/ac催化剂,标记为cat4。

将4.94g六水合硝酸钴、0.091g六水合硝酸锌、0.76克三水合硝酸铜和0.629g乙酸锰溶于10g水中,制成浸渍液。用该浸渍液在室温298k下浸渍8.6g活性炭载体后阴干约10小时,至催化剂表面没有可流动水分后,置于313k烘箱中烘干24小时,取出后在氮气中,逐渐升温至573k焙烧20小时,取出装入直径为6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填充量为2ml,空速2000h-1。催化剂在氢气中逐渐升温至673k还原20小时,降温至423k,切换合成气(h2/co=2:1),压力2mpa,升温至493k进行ft反应。稳定12小时后,每隔24小时取样分析尾气中各组分浓度,以及液相产物收率。所得结果列于附表1。

实施例5

制备10co7mn7cu1ce/ac催化剂,标记为cat5。

将4.94g六水合硝酸钴、2.66g三水合硝酸铜、0.31g六水合硝酸铈和2.20g乙酸锰溶于10克水中,制成浸渍液。用该浸渍液在室温298k下浸渍7.50g活性炭载体后阴干约10小时,至催化剂表面没有可流动水分后,置于313k烘箱中烘干24小时,取出后在氮气中,逐渐升温至573k焙烧20小时,取出装入直径为6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填充量为2ml,空速2000h-1。催化剂在氢气中逐渐升温至673k还原20小时,降温至423k,切换合成气(h2/co=2:1),压力2mpa,升温至493k进行ft反应。稳定12小时后,每隔24小时取样分析尾气中各组分浓度,以及液相产物收率。所得结果列于附表1。

实施例6

制备10co5mn2zn1ce/ac催化剂,标记为cat6。

将4.94g六水合硝酸钴、0.091g六水合硝酸锌、0.31g六水合硝酸铈和1.57g乙酸锰溶于10g水中,制成浸渍液。用该浸渍液在室温298k下浸渍8.40g活性炭载体后阴干约10小时,至催化剂表面没有可流动水分后,置于313k烘箱中烘干24小时,取出后在氮气中,逐渐升温至573k焙烧20小时,取出装入直径为6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填充量为2ml,空速2000h-1。催化剂在氢气中逐渐升温至673k还原20小时,降温至423k,切换合成气(h2/co=2:1),压力2mpa,升温至493k进行ft反应。稳定12小时后,每隔24小时取样分析尾气中各组分浓度,以及液相产物收率。所得结果列于附表1。

实施例7~8

选用杏核活性炭作为载体,载体比表面积912m2/g,平均孔径3.5nm,孔容0.43ml/g,将其在煮沸的去离子水中反复洗涤20次,在393k下干燥20小时,得到纯化后的活性炭载体。

按照与实施例4相似的方法制备和评价10co5mn2zn1ce/ac催化剂,标记为cat7,所得结果列于附表1。

按照与实施例6相似的方法制备和评价10co2mn0.2zn2cu/ac催化剂,标记为cat8,所得结果列于附表1。

比较例1

改用专利cn201210292413提供的配方和方法,制备催化剂,采用相似的方法对其进行反应评价,并与实施例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列于附表1。

比较例1:15co0.1al/ac1

比较例2

与专利cn201210225885报道的fe100aabbccox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列于表1。

比较例2:20%fe100mn50mg5k5ox+80%(10%tio2+90%α-al2o3)。

表1

co-mn-x/ac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混合伯醇联产烯烃的性能

从比较结果看,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保持了较高的混合伯醇选择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产物中的烯烃选择性;而与其他以低碳烯烃为主产物的催化剂相比,本专利提供的催化剂能够同时产生大量混合伯醇,具有更高的原子经济性和附加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