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165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生产及石油炼制装置中的工艺管道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连接减压加热炉和减压蒸馏塔的减压蒸馏转油线。



背景技术:

减压蒸馏转油线是指减压加热炉至减压蒸馏塔之间的管线,是常减压蒸馏装置中的核心管道,分为高速段和低速段两部分。减压蒸馏转油线设计的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减压蒸馏塔和减压加热炉的生产操作,而且对整个工厂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设计良好的减压蒸馏转油线不仅可以有效地分离轻重油品、提高油品的质量,而且对降低装置能耗和提高减压拔出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转油线的操作条件比较苛刻,具有管径大、温度高及介质成气液两相状态的特点。随着油品沿转油线内流动,压强逐渐降低,液相逐渐汽化,容易造成管系振动。转油线的结构设计就是在保证转油线中油品的温降和压降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使得管系具有一定柔性、管道应力和管嘴受力等管道机械性能得到改善以使管道长期稳定运行。

传统的减压转油线设计为降低管内的压降和温降一般采用多个Y型三通或者裤型三通将减压加热炉的出口管线汇合,这种设计方案能使油品在转油线内的压降和温降都较小,易于满足工艺要求,但三通交合处的应力值较大,往往成为管系的薄弱环节,且Y型三通和裤型三通制作困难,投资成本高。随着炼油装置的大型化发展,制造这类大直径特殊三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制造成本急剧升高。

中国专利CN201533999U提供了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设计带有封头的低速段转油线,并在低速段的封头上围绕中心设置有多个拔制管口,炉管的出口经多级扩径后连接到这些拔制管口上。这种设计方案能保证油品流线的顺畅,但无法实用于加热炉出口管口数目,如12个较多的场合,也无法实用于大型装置,接管管口大会造成封头上接管处发生干涉。

因此,设计便于制造且投资成本低,能够适用于大生产规模的减压蒸馏装置的减压蒸馏转油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制造且投资成本低,能够适用于大生产规模的减压蒸馏装置的减压蒸馏转油线,能实现在低的压降和温降下,管系具有良好的柔性和抗振性能。

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包括主管、支管、支架、加强圈、封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管与主管两侧和封头相连通,相连处支管轴线与主管轴线在同一平面内,支管另一端连通于加热炉,支架设置于支管下方,加强圈套在主管上,主管的一端设有封头,另一端与分馏塔连通,支撑结构设置在主管下方。

所述的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主管以3‰~10‰的坡度由封头侧向分馏塔侧逐渐降低,直径为2000~6000mm,优选2000~4500mm,长度大于10倍的管道直径。

所述的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主管上至少设有一个人孔。

所述的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圈至少2个,相邻两个加强圈间距应小于5000mm,且小于2倍主管直径。

所述的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支管由斜管、垂直直管、弯头和或弯管和水平直管组成,水平直管的轴线与主管轴线正交,水平直管的高度应高于主管,水平直管下方设有支架。

所述的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为弹簧支架。

所述的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路支管顺流向由主管的封头插入主管,其余各路支管沿流动方向由主管两侧面倾斜插入主管,相连处支管轴线与主管的轴线的夹角为30°~60°,支管呈对称与主管连通,与主管连通的支管轴线与主管轴线在同一平面。

所述的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主管相连处的各支管的截面积之和为主管截面积的0.8~1.25倍。

支管的路数与减压加热炉出口的管嘴个数相同,减压加热炉的出口管线经过多次扩径后,连接到支管上,这段由减压加热炉的出口至支管的管段为过渡段,其根据管道变径和柔性需求设计,支管水平直管下方的弹簧支架根据支撑处管道的位移情况确定,弹簧支架用结构梁或者平台支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弹簧支架用平台支撑,这样便于对弹簧支架检修和维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转油线装置通过多次扩径后使高速段支管斜插焊接于低速段主管上,避免采用Y型三通或者裤型三通,制造方便且投资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广,能够适用于大生产规模的减压蒸馏装置;

(3)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次扩径后使高速段支管由主管的封头顺流向和由主管侧面倾斜插入减压低速主管上,能使油品逐渐汽化,油品对低速段的横向冲击力相互抵消,改善了低速段的受力情况;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速分支接管下设置弹簧支架,一方面能较好的实现对管道的支撑,另一方面改善了管道的柔性和管道的抗振性能(由油品两相流动引起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其中:1.主管,2支管,3支架,4加强圈,5人孔,6封头,7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包括主管、支管、支架、加强圈、封头和支撑结构,支管与主管连通,支管另一端与加热炉连通,支架设置于支管下方,加强圈套在主管上,主管的一段设有封头,另一端与分馏塔连通,支撑结构设置在主管下方,主管以3‰的坡度由封头侧向分馏塔侧逐渐降低,直径为2400mm长度为10倍的管道直径,主管上设有一个人孔,加强圈7个,两相邻加强圈间距为3000mm,支管由斜管、垂直直管、弯头或弯管和水平直管组成,水平直管的轴线与主管轴线正交,水平直管的高度应高于主管,水平直管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为弹簧支架,两路支管顺流向由主管的封头插入主管,其余各路支管沿流动方向由主管两侧面倾斜插入主管,支管呈对称与主管相连通,连接处支管轴线与主管的轴线的夹角为30°,支管与主管连通处的轴线与主管轴线在同一平面,与主管相连处的各支管的截面积之和为主管截面积的0.82倍。

实施例2

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包括主管、支管、支架、加强圈、封头和支撑结构,支管与主管连通,支管另一端与加热炉连通,支架设置于支管下方,加强圈套在主管上,主管的一端设有封头,另一端与分馏塔连通,支撑结构设置在主管下方,主管以5‰的坡度由封头侧向分馏塔侧逐渐降低,直径为3000mm,长度12倍的管道直径,主管上设有二个人孔,加强圈12个,两相邻加强圈间距3000mm,支管由斜管、垂直直管、弯头或弯管和水平直管组成,水平直管的轴线与主管轴线正交,水平直管的高度应高于主管,水平直管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为弹簧支架,两路支管顺流向由主管的封头插入主管,其余各路支管沿流动方向由主管两侧面倾斜插入主管,支管呈对称与主管相连通,连接处支管轴线与主管的轴线的夹角为45°,支管与主管连通处的轴线与主管轴线在同一平面,与主管相连处的各支管的截面积之和为主管截面积的0.93倍。

实施例3

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包括主管、支管、支架、加强圈、封头和支撑结构,支管与主管连通,支管另一端与加热炉连通,支架设置于支管下方,加强圈套在主管上,主管的一端设有封头,另一端与分馏塔连通,支撑结构设置在主管下方,主管以8‰的坡度由封头侧向分馏塔侧逐渐降低,直径为4500mm,长度14倍的管道直径,主管上设有二个人孔,加强圈15个,相邻两个加强圈间距3500mm,支管由斜管、垂直直管、弯头或弯管和水平直管组成,水平直管的轴线与主管轴线正交,水平直管的高度应高于主管,水平直管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为弹簧支架,两路支管顺流向由主管的封头插入主管,其余各路支管沿流动方向由主管两侧面倾斜插入主管,支管呈对称与主管相连通,连接处支管轴线与主管的轴线的夹角为60°,支管与主管连通处的轴线与主管轴线在同一平面,与主管相连处的各支管的截面积之和为主管截面积的1.22倍。

实施例4

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包括主管、支管、支架、加强圈、封头和支撑结构,支管与主管连通,支管另一端与加热炉连通,支架设置于支管下方,加强圈套在主管上,主管的一端设有封头,另一端与分馏塔连通,支撑结构设置在主管下方,主管以5‰的坡度由封头侧向分馏塔侧逐渐降低,直径为5000mm,长度15倍的管道直径,主管上设有三个人孔,加强圈12个,相邻两个加强圈间距4000mm,支管由斜管、垂直直管、弯头或弯管和水平直管组成,水平直管的轴线与主管轴线正交,水平直管的高度应高于主管,水平直管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为弹簧支架,两路支管顺流向由主管的封头插入主管,其余各路支管沿流动方向由主管两侧面倾斜插入主管,支管呈对称与主管相连通,连接处支管轴线与主管的轴线的夹角为45°支管与主管连通处的轴线与主管轴线在同一平面,与主管相连处的各支管的截面积之和为主管截面积的1.22倍。

实施例5

一种减压蒸馏转油线装置,包括主管、支管、支架、加强圈、封头和支撑结构,支管与主管连通,支管另一端与加热炉连通,支架设置于支管下方,加强圈套在主管上,主管的一端设有封头,另一端与分馏塔连通,支撑结构设置在主管下方,主管以3‰~10‰的坡度由封头侧向分馏塔侧逐渐降低,直径为6000mm,长度16倍的管道直径,主管上设有三个人孔,加强圈20个,两个加强圈间距小于5000mm,支管由斜管、垂直直管、弯头和或弯管和水平直管组成,水平直管的轴线与主管轴线正交,水平直管的高度应高于主管,水平直管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为弹簧支架,两路支管顺流向由主管的封头插入主管,其余各路支管沿流动方向由主管两侧面倾斜插入主管,支管呈对称与主管相连通,连接处支管轴线与主管的轴线的夹角为50°,支管与主管连通处的轴线与主管轴线在同一平面,与主管相连处的各支管的截面积之和为主管截面积的1.05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