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式物料挤出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7751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原料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式物料挤出搅拌釜。



背景技术:

搅拌釜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综合反应容器。从开始的进料,中期的搅拌反应,以及到后期的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机械化工序来完成,大多数的搅拌釜装置无论是在结构方面、密封性方面、加热冷却方面、耐酸、耐高温、耐磨损、抗腐蚀方面,都有着很出色的作用,但是对于釜体内部的混合以及出料方面,经常会发生原料混合不彻底、釜体内部残留物或者沉积物过多,久而久之,这种反应釜会对企业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无形当中也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所以还需要更多方面的考虑和设计。

该装置是一种操作人员可以控制釜体内部的搅拌轴上部的加压板进行上下浮动控制,从而将釜底部搅拌合成好的原料沿内壁和外壁之间的中空区域输出,有效减少搅拌釜底部沉积物,使原料达到充分搅拌和有效输出的双层式物料挤出搅拌釜。在减速机的下部还装有一个助力轴承,该助力轴承与搅拌轴连接,并且采用滚珠式轴承作为搅拌轴的助推装置,它可以在搅拌轴运转起来后,利用搅拌轴自身重量的惯性,使得搅拌轴更加灵活的转动,从而对釜体中的原料进行有效搅拌,并且减小了电机和减速机的负荷运转,提拉装置采用液压式升降机,在四个升降支柱的带动下,使得挤压板连续做活塞式起伏运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将釜体内侧底部的原料沉积物进行带动,使搅拌混合更加彻底,减少釜体内部沉积物的产生,为后续的维护和清晰作业带来了诸多便利;操作人员如果要检测混合后原料的质量,可以利用提取管顶部的提取泵,将合成好的原料沿提取输出口来提取一部分混合原料,这样可以避免反应釜整体开仓的不必要性,以及空气杂质进入釜体内部对原料带来的诸多反应和影响;在挤压板的挤压下,利用液体体积不变的原理,将混合后的原料从釜体和搅拌夹层之间的中空区域输出,最后釜体内部的其余残留物从废料输出口的地方,沿废料导出管和废料导出阀处排出。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体积小,搅拌充分,混合彻底,并且这种边搅拌边输出的工作模式可以减少搅拌釜底部沉积物的产生,使输出后的物料质量更好,为后续的维护和清洗作业带来诸多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操作人员可以控制釜体内部的搅拌轴上部的加压板进行上下浮动控制,从而将釜底部搅拌合成好的原料沿内壁和外壁之间的中空区域输出,有效减少搅拌釜底部沉积物,使原料达到充分搅拌和有效输出的双层式物料挤出搅拌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式物料挤出搅拌釜,其特征在于:由釜体、搅拌夹层、轴承壳、减速机、电机、搅拌轴、助力轴承、提拉装置、挤压板、提取管、若干个输出管、废料输出口和若干个支撑架组成,所述搅拌夹层位于釜体的内部,所述搅拌夹层与釜体为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壳位于釜体的上部,所述轴承壳与釜体为固定连接,所述釜体上还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轴承壳的一侧,所述进料口与釜体为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位于轴承壳的上部,所述减速机与轴承壳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位于减速机的上部,所述电机与减速机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位于搅拌夹层的内部,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贯穿轴承壳与电机为固定连接,所述助力轴承位于轴承壳的内部,所述助力轴承与搅拌轴为固定连接,所述提拉装置位于轴承壳的内部,所述提拉装置与釜体为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位于搅拌夹层的内部,所述提取管位于搅拌夹层的内部,所述提取管与釜体为固定连接,所述提取管上还设有提取泵和提取输出口,所述提取泵位于提取管的上部,所述提取泵与釜体为固定连接,所述提取输出口位于提取泵的一侧,所述提取输出口与提取泵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输出管位于釜体的一侧,所述输出管与釜体为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上还设有输出阀,所述输出阀位于输出管的一侧,所述输出阀与输出管为固定连接,所述废料输出口位于釜体的下部,所述废料输出口与釜体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支撑架位于釜体的下部,所述支撑架与釜体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釜体为不锈钢密封搅拌釜。

进一步,所述助力轴承为滚珠式轴承。

进一步,所述提拉装置为液压式升降机。

进一步,所述提拉装置上还设有若干个升降支柱,任意所述升降支柱位于提拉装置的内部,所述升降支柱的一端与提拉装置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支柱的另一端穿过釜体与挤压板为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升降支柱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所述挤压板为弧形不锈钢板。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输出管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所述输出阀为球形轮盘旋转阀。

进一步,所述废料输出口上还设有废料导出管和废料导出阀,所述废料导出管位于废料输出口的下部,所述废料导出管与废料输出口为固定连接,所述废料导出阀位于废料导出管的一侧,所述废料导出阀与废料导出管为固定连接,所述废料导出阀为球形旋转阀。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支撑架的数量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是一种操作人员可以控制釜体内部的搅拌轴上部的加压板进行上下浮动控制,从而将釜底部搅拌合成好的原料沿内壁和外壁之间的中空区域输出,有效减少搅拌釜底部沉积物,使原料达到充分搅拌和有效输出的双层式物料挤出搅拌釜。在减速机的下部还装有一个助力轴承,该助力轴承与搅拌轴连接,并且采用滚珠式轴承作为搅拌轴的助推装置,它可以在搅拌轴运转起来后,利用搅拌轴自身重量的惯性,使得搅拌轴更加灵活的转动,从而对釜体中的原料进行有效搅拌,并且减小了电机和减速机的负荷运转,提拉装置采用液压式升降机,在四个升降支柱的带动下,使得挤压板连续做活塞式起伏运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将釜体内侧底部的原料沉积物进行带动,使搅拌混合更加彻底,减少釜体内部沉积物的产生,为后续的维护和清晰作业带来了诸多便利;操作人员如果要检测混合后原料的质量,可以利用提取管顶部的提取泵,将合成好的原料沿提取输出口来提取一部分混合原料,这样可以避免反应釜整体开仓的不必要性,以及空气杂质进入釜体内部对原料带来的诸多反应和影响;在挤压板的挤压下,利用液体体积不变的原理,将混合后的原料从釜体和搅拌夹层之间的中空区域输出,最后釜体内部的其余残留物从废料输出口的地方,沿废料导出管和废料导出阀处排出。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体积小,搅拌充分,混合彻底,并且这种边搅拌边输出的工作模式可以减少搅拌釜底部沉积物的产生,使输出后的物料质量更好,为后续的维护和清洗作业带来诸多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其中:1、釜体 2、搅拌夹层 3、进料口

4、轴承壳 5、减速机 6、电机

7、搅拌轴 8、助力轴承 9、提拉装置

10、升降支柱 11、挤压板 12、提取管

13、提取泵 14、提取输出口 15、输出管

16、输出阀 17、废料输出口 18、废料导出管

19、废料导出阀 2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式物料挤出搅拌釜,其特征在于:由釜体1、搅拌夹层2、轴承壳4、减速机5、电机6、搅拌轴7、助力轴承8、提拉装置9、挤压板11、提取管12、若干个输出管15、废料输出口17和若干个支撑架20组成,所述搅拌夹层2位于釜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夹层2与釜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壳4位于釜体1的上部,所述轴承壳4与釜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釜体1上还设有进料口3,所述进料口3位于轴承壳4的一侧,所述进料口3与釜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5位于轴承壳4的上部,所述减速机5与轴承壳4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位于减速机5的上部,所述电机6与减速机5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7位于搅拌夹层2的内部,所述搅拌轴7的一端贯穿轴承壳4与电机6为固定连接,所述助力轴承8位于轴承壳4的内部,所述助力轴承8与搅拌轴7为固定连接,所述提拉装置9位于轴承壳4的内部,所述提拉装置9与釜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提拉装置9上还设有若干个升降支柱10,任意所述升降支柱10位于提拉装置9的内部,所述升降支柱10的一端与提拉装置9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支柱10的另一端穿过釜体1与挤压板11为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11位于搅拌夹层2的内部,所述提取管12位于搅拌夹层2的内部,所述提取管12与釜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提取管12上还设有提取泵13和提取输出口14,所述提取泵13位于提取管12的上部,所述提取泵13与釜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提取输出口14位于提取泵13的一侧,所述提取输出口14与提取泵13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输出管15位于釜体1的一侧,所述输出管15与釜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15上还设有输出阀16,所述输出阀16位于输出管15的一侧,所述输出阀16与输出管15为固定连接,所述废料输出口17位于釜体1的下部,所述废料输出口17与釜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废料输出口17上还设有废料导出管18和废料导出阀19,所述废料导出管18位于废料输出口17的下部,所述废料导出管18与废料输出口17为固定连接,所述废料导出阀19位于废料导出管18的一侧,所述废料导出阀19与废料导出管18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支撑架20位于釜体1的下部,所述支撑架20与釜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釜体1为不锈钢密封搅拌釜。所述助力轴承8为滚珠式轴承。所述提拉装置9为液压式升降机。所述若干个升降支柱10的数量为4个。所述挤压板11为弧形不锈钢板。所述若干个输出管15的数量为2个。所述输出阀16为球形轮盘旋转阀。所述废料导出阀19为球形旋转阀。所述若干个支撑架20的数量为4个。

工作方式:该装置是一种操作人员可以控制釜体内部的搅拌轴上部的加压板进行上下浮动控制,从而将釜底部搅拌合成好的原料沿内壁和外壁之间的中空区域输出,有效减少搅拌釜底部沉积物,使原料达到充分搅拌和有效输出的双层式物料挤出搅拌釜。首先,操作人员将需要搅拌混合的原料从进料口3处,置入到釜体1中,在釜体1中还设有一层搅拌夹层2,这样在釜体1和搅拌夹层2之间形成一圈中空区域,待原料准备就绪后,开启电机6,由于搅拌轴7与减速机5和电机6相连接,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联动机构,在电机6的带动下,搅拌轴7开始运转,此外,在减速机5的下部还装有一个助力轴承8,该助力轴承8与搅拌轴7连接,并且采用滚珠式轴承作为搅拌轴7的助推装置,它可以在搅拌轴7运转起来后,利用搅拌轴7自身重量的惯性,使得搅拌轴7更加灵活的转动,从而对釜体1中的原料进行有效搅拌,并且减小了电机6和减速机5的负荷运转,与此同时,搅拌夹层2中的挤压板11,在提拉装置9的作用下也开始运转,该提拉装置9采用液压式升降机,在四个升降支柱10的带动下,使得挤压板11连续做活塞式起伏运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将釜体1内侧底部的原料沉积物进行带动,使搅拌混合更加彻底,减少釜体1内部沉积物的产生,为后续的维护和清晰作业带来了诸多便利;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搅拌融合,操作人员如果要检测混合后原料的质量,可以利用提取管12顶部的提取泵13,将合成好的原料沿提取输出口14来提取一部分混合原料,这样可以避免反应釜整体开仓的不必要性,以及空气杂质进入釜体1内部对原料带来的诸多反应和影响;当混合工序完成后,操作人员可以开启釜体1任意一侧的输出阀16,在挤压板11的挤压下,利用液体体积不变的原理,将混合后的原料从釜体1和搅拌夹层2之间的中空区域输出,最后釜体1内部的其余残留物从废料输出口17的地方,沿废料导出管18和废料导出阀19处排出。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体积小,搅拌充分,混合彻底,并且这种边搅拌边输出的工作模式可以减少搅拌釜底部沉积物的产生,使输出后的物料质量更好,为后续的维护和清洗作业带来诸多便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