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搅拌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897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搅拌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窄形式的新型搅拌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工、制药以及胶粘剂等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对化工、制药以及胶粘剂等行业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影响化工、制药以及胶粘剂等行业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混和搅拌设备,搅拌釜是搅拌设备中得首要设备。化工、制药以及胶粘剂等行业领域,需要对产品原料进行搅拌,特别是用于搅拌釜中,搅拌釜为了反应或混合充分,需要随时进行搅拌混合。在搅拌粘稠、熔固物时需要更多的有效搅拌面积,并且粘稠物经常结成团粘连的搅拌桨轴附近,现可通过这种宽窄式搅拌桨叶解决此类问题。

在化工、制药以及胶粘剂等行业生产中,搅拌是一种常规的动作,将多种物料充分搅拌混合,达到所需的混合物或适宜浓度的混合物,是最终目的。常用搅拌机中的搅拌桨一般都是由转轴并且固定在转轴上的窄形搅拌叶片组合而成,而搅拌叶片一般是垂直于转轴设为横轴,转轴在电机减速机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横轴作围绕转轴的圆周运动,这样的设计,对于物料比较粘的物料搅拌不能适用,在轴中心附近存在搅拌盲区,这样的搅拌盲区影响了物料最终混合的均匀程度。

且同时在现有的技术中搅拌桨多为三至四片均布于转轴上的窄搅拌叶对溶液进行搅拌,对于搅拌釜来说,一旦搅拌时形成锥形漩涡,其流体的搅拌效果就会降低,对于一些需要充分混合的往往采取剧烈搅拌的方式达到高度混合反应的效果,但剧烈搅拌对于电机减速机的要求较高,对于反应搅拌桨和电机减速机具有一定的损坏,不仅如此,同样存在搅拌不充分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搅拌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搅拌桨,能够在反应器中对小颗粒的和液体混和的搅拌过程中,选择叶片受力面向下或向上的角度,粘稠的物料则可再采用框式内再加此宽窄形式搅拌叶,在对与这样的叶搅拌时反应器中间不会产生旋涡,这样不易积料,无论小颗粒物和液体混和或两种以上液体都能充分混合,解决轴附近搅拌盲区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搅拌桨,包括,桨轴,所述桨轴通过外力作用轴旋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桨轴连接,与所述桨轴同步转动,对物料对象进行搅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搅拌组件,且延伸至桨轴末端,形成稳固的框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搅拌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第一搅拌桨叶,两片所述第一搅拌桨叶呈左右对称与所述桨轴垂直连接;第二搅拌桨叶,两片所述第二搅拌桨叶呈左右对称与所述桨轴垂直连接,与所述第一搅拌桨叶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搅拌桨叶以及所述第二搅拌桨叶一端的桨宽为另一端桨宽的3~6倍,形成宽窄式的桨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搅拌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桨叶以及所述第二搅拌桨叶相对于所述桨轴轴垂直面具有倾斜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搅拌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桨叶以及所述第二搅拌桨叶的搅拌受力背面凸起,形成沿桨叶延伸方向的棱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搅拌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棱角上设置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搅拌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搅拌桨还设置有第三搅拌桨叶,所述第三搅拌桨叶加设于所述框架结构内,且与所述第二搅拌桨叶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搅拌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桨轴采用金属钢性材料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搅拌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在旋转方向上的受力背面设置有加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搅拌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桨叶、所述第二搅拌桨叶以及第三搅拌桨叶桨叶的外表面磨光或抛光或设置防腐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搅拌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搅拌桨叶与第三搅拌桨叶间隔有一定距离,均匀间隔设置与所述框架结构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新型搅拌桨一是通过设有的宽窄式的搅拌桨叶,能够根据物料的状态选择角度,实现对物料的充分搅拌;二是通过在搅拌桨叶受力背面设置的三角棱角加强筋,能够增强在反应器中搅拌叶作业的刚性;三是通过框架式多组第一、第二搅拌桨叶,能够不仅使得在搅拌中物料的充分混合,且不会在搅拌中产生漩涡,不易积料,解决轴中心附近的混和育区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搅拌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验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搅拌桨的搅拌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搅拌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搅拌桨中搅拌桨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桨中反应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搅拌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桨轴100、搅拌组件200、以及连接件300,具体的,如图中所示,桨轴100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沿着其中心旋转,采用金属钢性的材料制作:连接驱动电机,电机主要作用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外力带动桨轴100的轴向的转动。搅拌组件200还包括第一搅拌桨叶201,该第一搅拌桨叶201与桨轴100焊接,两片第一搅拌桨叶201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垂直桨轴100轴线的所在平面,为了减少该装置在搅拌过程所受到的阻力和实现充分的搅拌,且与桨轴100轴线垂直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角度范围在0~90度之间(例如45°),根据搅拌物料的状态合适选择;该左右两个对称的第一搅拌桨叶201,本领域人员不难发现,对称的方式可以是左右关于桨轴100的转轴对称,也可以是关于两片第一搅拌桨叶201之间的中心点中心对称,在桨轴100转动下,带动第一搅拌桨叶201的转动,对搅拌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二搅拌桨叶202,该第二搅拌桨叶202与第一搅拌桨叶201间隔一定的距离,且与第一搅拌桨叶201呈90度的交错,同样两片第二搅拌桨叶202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垂直桨轴100轴线的所在平面,为了减少该装置在搅拌过程所受到的阻力和实现更加充分的搅拌,且与桨轴100轴线垂直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角度范围在0~90度之间,根据搅拌物料的状态合适选择(例如45度);该左右两个对称的第二搅拌桨叶202,本领域人员不难发现,对称的方式可以是左右关于桨轴100的转轴对称,也可以是关于两片第二搅拌桨叶202之间的中心点中心对称,在桨轴100转动下,带动第二搅拌桨叶202的转动,对搅拌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上述第一搅拌桨叶201与第二搅拌桨叶202交错设置,当桨轴100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第一搅拌桨叶201与第二搅拌桨叶202对物料上、下形成交错90度的搅拌,对物料充分的搅拌,且不会产生漩涡。为了加强第二搅拌桨叶202的搅拌强度,在第二搅拌桨叶202不与桨轴100连接的一端上连接连接件300,且延伸至桨轴100末端,形成稳固的框架结构,同样作为本实施例一种优化,为了减少搅拌运动中所受的阻力,连接件300向上倾斜0~60度之间一适当角度,以利物料向上翻,受力背面设置有三角形加强扳,增强叶的强度。参照图1所示,第一搅拌桨叶201与第二搅拌桨叶202沿顺时针旋转,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即在顺时针转时料向下压,连接件300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即在顺时针转时料向上翻料搅拌。如果比重稍大的物料顺时针转料向下压混合差,此时第一搅拌桨叶201与第二搅拌桨叶202沿顺时针旋转,向上倾斜一定角度,故本实施例可根据物料状态焊接桨叶旋转的倾斜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搅拌桨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搅拌桨叶201与第二搅拌桨叶202两端的叶宽具有一定的比例,具体的,第一搅拌桨叶201与第二搅拌桨叶202一端的桨宽为另一端桨宽的3~6倍,形成宽窄式的桨叶,在本实施例中,与桨轴100连接的一端的桨宽为外端桨宽的3~6倍,当桨轴100转动的时候,靠近轴中心部分较宽的桨宽能够对反应器中心聚集的物料充分搅拌。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搅拌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装置除了包括桨轴100、第一搅拌桨叶201、第二搅拌桨叶202以及连接件300,还包括棱角400,具体的,如图中所示,第一搅拌桨叶201以及第二搅拌桨叶202的搅拌受力背面凸起,形成沿桨叶延伸方向的棱角40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搅拌强度,加强桨叶的牢固性,棱角400处还设置有加强筋500,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结构体悬出面过大,或跨度过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构件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则在两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块加强板,俗称加强肋(即加强筋),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受力面凸起的棱角400外观呈现“V”字型,这样的结构在凸起处加上加强筋500,虽然强度得到一定的增加,但是为了使其强度更强,本实施例中,在受力面的背面加三角形加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最终形成具有加强筋500的三角搅拌桨叶,能够适应大强度的搅拌作业,强度高、耐久。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搅拌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三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装置除了包括桨轴100、第一搅拌桨叶201、第二搅拌桨叶202、连接件300以及棱角400,还包括第三搅拌桨叶600,具体的,为了搅拌粘稠的物料则可再采用框式内再加上第三搅拌桨叶600,第三搅拌桨叶600加设于稳固的框架结构内,且与第二搅拌桨叶202对称设置,彼此之间间隔有一定的距离;第三搅拌桨叶600一端的桨宽为另一端桨宽的3~6倍,形成宽窄式的桨叶,在本实施例中,与桨轴100连接的一端的桨宽为外端桨宽的3~6倍,当桨轴100转动的时候,靠近轴中心部分较宽的桨宽能够对反应器中心聚集的物料充分搅拌。

因此,本领域人员不难发现,根据物料混合的状态,可以增高多组搅拌桨叶,这样不易积料,无论小颗粒物和液体混和或两种以上液体都能充分混合。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搅拌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与第四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搅拌器A,具体的,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较为粘稠的物料能够充分混合,在新型搅拌桨对应的搅拌器A内壁还设置有若干组挡板B,该焊于搅拌器A内壁上的挡板B,当搅拌桨叶在搅拌器A中搅动时,挡板B不会影响桨叶的正常转动,且会对搅拌桨叶搅动物料的流动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会改变搅拌器A内物料被搅动的流速,因此产生一定流速差,二者之间的配合能够将比较粘稠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化,在外表面上一体化设置可进行磨光或抛光或喷涂防腐层,防腐指的是为减缓或防止内外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侵蚀和变质的措施,涂于桨轴、叶外表面的薄膜,例如:喷涂搪瓷或喷涂特氟龙,防止桨轴、叶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常用热喷涂特氟龙涂料,经过固化而形成的薄涂层,一般涂层厚度为0.2~0.5毫米。从而保护表面免受化工大气及酸、碱等介质的腐蚀。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