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丙烯酸树脂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641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丙烯酸树脂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丙烯酸树脂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丙烯酸树脂是高档油漆中的主要成分,由于丙烯酸树脂常态为粘稠状的糊状物,其内部存在大量的较硬的块状颗粒,常规搅拌难以块状颗粒减少,因而多应用立式研磨机以解决此问题。然而在研磨过程中研磨珠会意外破损,随丙烯酸树脂流入下工序,影响油漆质量,同时,研磨珠也会因使用会发生损耗,研磨作用减弱,必须增长研磨时间和更换研磨珠以达到技术要求,但增加研磨时间无规律,更换研磨珠又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尚能使用的研磨珠被误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收集高效,研磨珠自动更换的丙烯酸树脂研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的丙烯酸树脂研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一侧设置有研磨桶,研磨桶内设置有研磨珠和研磨轴,研磨桶的顶部设置有过滤丙烯酸树脂的出料组件,特征在于,出料组件包括圆环形的过滤环、支撑过滤环的第一底板,过滤环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腰孔,第一腰孔的长度方向朝上,第一底板的外边缘设置有第三侧壁,第三侧壁设置有向下延伸并逐步缩小的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三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比第三侧壁低的第四侧壁,第四侧壁的顶部高于第一腰孔。

优选的,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朝向向上,第三开口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槽,导轨槽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挡板。

优选的,第一腰孔的下侧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一腰孔的宽度。

优选的,过滤环的底部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一圆环,第一圆环的内表面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与过滤环的内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过滤环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圆环对称的第二圆环,第二圆环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一半圆和第二半圆,第一半圆和第二半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配合形成容置研磨轴通过的空腔。

优选的,过滤环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立柱,立柱的一端与第一圆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圆环连接。

优选的,过滤环为长条状薄板折弯成型,过滤环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部,安装部的外侧设置夹条,夹条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过滤环两端的安装部夹紧。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高效的丙烯酸树脂研磨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腰孔实现了丙烯酸树脂的高效过滤,避免研磨过度,造成过度加工,又通过设置第二通孔、第四侧壁、第一挡板使已磨损的研磨珠得到收集,不需要随时观察研磨珠大小来调整研磨时间。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的丙烯酸树脂研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出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出料组件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效的丙烯酸树脂研磨装置,包括机架6,机架6 的一侧设置有研磨桶2,研磨桶2内设置有研磨珠10和研磨轴9。研磨桶2的底部设置有进料管3和可使研磨桶2移动的行走轮4,进料管3连接有进料泵5,进料泵5安装于机架6的一侧,机架6的底部设置支撑研磨桶2的第一支撑部 61,机架6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研磨桶2的第一固定部63,机架6的顶部设置安装研磨轴9的第二固定部62,第二固定部62的一侧设置有电机7和传动带8,电机7通过传动带8带动研磨轴9旋转。机架6使研磨桶2牢固的固定,减少研磨装置的振动。

研磨桶2的顶部设置有过滤丙烯酸树脂的出料组件1,出料组件1包括圆环形的过滤环11、支撑过滤环11的第一底板17,过滤环1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腰孔111,第一腰孔111的长度方向朝上,因丙烯酸树脂颗粒表面存在张力,达到使用要求大小的丙烯酸树脂并不能通过常规的圆孔,设置第一腰孔111,使第一腰孔111的长度方向向上,减少张力影响,使达到使用要求大小的丙烯酸树脂通过过滤环11,避免过度研磨。

第一底板17的外边缘设置有第三侧壁171,第三侧壁171设置有向下延伸并逐步缩小的出料口172,出料口172与第三侧壁171的连接处设置有比第三侧壁 171低的第四侧壁173,第四侧壁173的顶部高于第一腰孔111。通过过滤环11 的丙烯酸树脂在第三侧壁171内侧积聚,液面上升,当液面高于第四侧壁173 时,丙烯酸树脂流出,并经出料口172进入流转桶或流转箱内。随丙烯酸树脂流动的破碎的细小研磨珠10在第三侧壁171内侧沉淀,待加工完毕或交接班清理进行清理,不用单独进行研磨珠10更换。

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图4所示,第四侧壁173上设置有第三开口174,第三开口174朝向向上,第三开口174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槽175,导轨槽175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挡板176。提起第一挡板176将第三侧壁 171内侧的丙烯酸树脂排至废料桶,根据研磨珠10的颗粒大小,选择是否更换研磨桶2内的研磨珠10。

第一腰孔11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通孔112,第二通孔112的直径等于第一腰孔111的宽度。研磨珠10的比重较大,研磨后变小的研磨珠10沉降于过滤环 11的底部,研磨珠10在研磨轴9的带动下撞击过滤环11,如研磨珠10的颗粒大小小于第二通孔112的孔径,则研磨珠10通过第二通孔112进入过滤环11 的外侧,然后被收集。

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细化,过滤环11的底部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一圆环12, 第一圆环12的内表面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121,第一侧壁121的外表面与过滤环11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过滤环11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圆环12对称的第二圆环13,第二圆环13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侧壁131,第二侧壁131的外表面与过滤环11的内表面相贴合。由于过滤环11为薄的金属,必须设置第一圆环12、第一侧壁121、第二圆环13、第二侧壁131对过滤环11进行支撑。

第一圆环12上还可设置第一侧壁121以将第一螺栓122与研磨桶2固定在一起,避免研磨过程中过滤环11移动。

第二圆环13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一半圆14和第二半圆15,第一半圆14和第二半圆1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141和第二开口151,第一开口141和第二开口151配合形成容置研磨轴9通过的空腔。设置第一半圆14和第二半圆15 避免研磨过程中丙烯酸树脂发生飞溅,污染生产现场。第一半圆14和第二半圆 15通过第二螺栓132连接,松开第二螺栓132即可对研磨桶2内部进行保养和更换等操作。

过滤环1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立柱16,立柱16的一端与第一圆环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圆环13连接。立柱16与第一圆环12、第二圆环13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避免研磨过程中过滤环11变形。

过滤环11可采用长条状薄板,并折弯成型,过滤环11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部113,安装部113上设置过滤环11行走轮4,安装部113的外侧设置夹条116,过滤环11进料泵5贯穿夹条116和过滤环11行走轮4并与过滤环11电机7连接使夹条116从安装部113的外侧将两个安装部113夹紧,这样使过滤环11上第一腰孔11和第二通孔112的加工更为方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