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感光材料生产用反应釜滴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3305发布日期:2019-07-03 04:0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感光材料生产用反应釜滴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感光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感光材料生产用反应釜滴加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液晶感光材料时,通常反应釜滴加物料时,采用一根滴加管直接滴加,加料不均匀且容易将物料滴加到釜壁。为解决加料不均匀的缺陷,现在多采用底部带有多个喷嘴的环状的加料管加料,但此种方法虽加料均匀,但喷嘴仍会将物料添加到釜壁上,且在滴加易挥发物料时,喷嘴离釜内液面较远,造成部分物料的过早挥发,造成反应效率较低,收率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缺陷,提供一种液晶感光材料生产用反应釜滴加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滴加易挥发物料时,能够避免物料滴加到釜壁,还能够减少在滴加过程中物料的挥发损失,加料均匀,提高了反应效率,收率理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感光材料生产用反应釜滴加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反应釜顶部且伸入至釜内的加液管、所述加液管内端部安装的液体分散滴加装置,所述液体分散滴加装置包括加液横管和滴加管;所述加液横管是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环状管;所述加液横管底部设置多个通孔,每个通孔配合固定设置一根滴加管;所述滴加管为变径直管,直径较大端口配合设置在加液横管上。加液横管截面为等腰梯形,保证了物料在加液横管内残留较少,而环状管的设置,保证物料在加液横管内能够分布均匀。变径的滴加管的设置,保证了物料能够较少的残留在滴加管壁上,直径较小的的端口滴加,保证滴加的物料随搅拌分布均匀。

优选地,所述加液横管宽度较小的底面设置在下方,便于物料在加液横管的底板汇集。

优选地,所述滴加管直径较小的端口设置在釜内液面以下,搅拌叶3以上,避免滴加物料的挥发。

优选地,所述加液管与所述滴加管均不同轴,保证添加的物料在加液横管里的均布,从而保证物料在各滴加管的均布。

优选地,所述加液横管底部设置的通孔均布,保证滴加的物料的均布。

优选地,所述加液横管和滴加管材质为不锈钢,不会生锈,耐用度高。

在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感光材料生产用反应釜滴加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反应釜顶部且伸入至釜内的加液管、所述加液管内端部安装的液体分散滴加装置,所述液体分散滴加装置包括加液横管和滴加管;所述加液横管是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环状管;所述加液横管底部设置多个通孔,每个通孔配合固定设置一根滴加管;所述滴加管为变径管,直径较大端口配合设置在加液横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能够在滴加易挥发物料时,能够避免物料滴加到釜壁,还能够减少在滴加过程中物料的挥发损失,加料均匀,提高了反应效率,收率理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应釜,2-电机,3-搅拌叶,4-加液管,5-加液横管,6-滴加管,7-观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感光材料生产用反应釜滴加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反应釜1顶部且伸入至釜内的加液管4、所述加液管4内端部安装的液体分散滴加装置,所述液体分散滴加装置包括加液横管5和滴加管6;所述加液横管5是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环状管,宽度较小的底面设置在下方;所述加液横管5底部均匀设置六个通孔,每个通孔配合固定设置一根滴加管6;所述滴加管6为变径直管,直径较大端口配合设置在加液横管5上,直径较小的端口设置在釜内液面与搅拌叶3之间。搅拌叶3通过电机2驱动。釜顶设置有观察孔7。加液横管截面为等腰梯形,保证了物料在加液横管内残留较少,而环状管的设置,保证物料在加液横管内能够分布均匀。变径的滴加管的设置,保证了物料能够较少的残留在滴加管壁上,直径较小的的端口滴加,保证滴加的物料随搅拌分布均匀。滴加管直径较小的端口设置在釜内液面与搅拌叶之间,避免滴加物料的挥发。加液横管宽度较小的底面设置在下方,便于物料在加液横管的底板汇集。釜顶观察孔7的设置便于观察滴加状况。

上述结构中,所述加液管4与所述滴加管6均不同轴。所述加液横管5和滴加管6材质为不锈钢。加液管与所述滴加管均不同轴,保证添加的物料在加液横管里的均布,从而保证物料在各滴加管的均布。不锈钢,不会生锈,耐用度高。

在上述装置中,该装置通过加液横管和滴加管的设置,能够在滴加易挥发物料时,能够避免物料滴加到釜壁,还能够减少在滴加过程中物料的挥发损失,加料均匀,提高了反应效率,收率理想。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