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1889发布日期:2021-03-23 11:0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纯化领域,特别是一种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



背景技术:

在利用化学反应的方式进行某些气体的生产时,有时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水,这样气体中就会含有较多的水分,同时也会含有一些其他的杂质(主要为酸),这样在灌装之前就需要对气体进行纯化处理。

例如一氧化氮气体在制备后,需要将其通入盛装有固态氢氧化钠的纯化罐中以进行纯化,一般来说初脱杂质的一氧化氮再经分离、精制、压缩后,可制得99.5%的纯一氧化氮;其中所含有的水、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依然很高。究其原因在于固态氢氧化钠的脱除水、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弱。如果能选用氢氧化钠的溶液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本身就含有水分的一氧化氮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虽然能够去除其中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但水分无法进行良好的脱除,其纯度仍然相对较低。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快速脱除气体中的酸性杂质和大量水分的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塔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顶部支撑有罐体2,所述罐体2的底端连接有带有卸料阀3的卸料管路4,在罐体2的底部连接有带有阀的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位于罐体2内腔的部分为环形,在该环形部分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进气孔,且进气孔的方向向下,在罐体2的中部连接有带有阀的碱液管6,在罐体2的顶部则开设有加料口管路7,所述加料口管路7的末端还配有法兰盲板8,所述罐体2内盛装有碱液,碱液上方的腔体中则填充有pp多面空心球9,所述罐体2的顶部出口通过法兰结构与延长部10的底端连接,并且在罐体2的顶部出口处还设置有筛网11,

所述延长部10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管12,所述中心管12的底端开口与罐体2的顶部出口相连通,在中心管12外还设置有一个开口方向向下的套管13,所述套管13通过多个连接件与延长部10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管12的顶端与套管13的顶部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套管13的底端与延长部10的底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延长部10的顶端则连接有带有出气阀14的出气管路15。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为了弥补行业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它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有利于设备空间布置。它的底部罐体中盛装有氢氧化钠溶液,而且还设计了开有若干微型小孔的分气盘管,使气体在吸收塔内以微小气泡存在,增加其和碱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率;在碱液上层覆盖若干pp多面空心球,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本吸收塔顶部的延长部中也装填有pp多面空心球,而且这个延长部为3层结构设计,内层气流向上,中层气流向下,外层气流向上,增加了气体在汽水分离塔停留时间,降低气体流速,增加汽水分离效果。

这种吸收塔可以同时脱掉大量的水、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通过本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后的气体,其纯度可达到99.95%,与传统方法相比提纯效果更好。该吸收塔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进,制造成本低,可以明显提高传统方法生产气体的纯度,适合在本行业推广,并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该吸收塔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顶部支撑有罐体2,所述罐体2的底端连接有带有卸料阀3的卸料管路4,在罐体2的底部连接有带有阀的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位于罐体2内腔的部分为环形,在该环形部分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进气孔,且进气孔的方向向下,在罐体2的中部连接有带有阀的碱液管6,在罐体2的顶部则开设有加料口管路7,所述加料口管路7的末端还配有法兰盲板8,所述罐体2内盛装有碱液,碱液上方的腔体中则填充有pp多面空心球9,所述罐体2的顶部出口通过法兰结构与延长部10的底端连接,并且在罐体2的顶部出口处还设置有筛网11,

所述延长部10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管12,所述中心管12的底端开口与罐体2的顶部出口相连通,在中心管12外还设置有一个开口方向向下的套管13,所述套管13通过多个连接件与延长部10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管12的顶端与套管13的顶部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套管13的底端与延长部10的底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延长部10的顶端则连接有带有出气阀14的出气管路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拆下法兰盲板8,将多个pp多面空心球9通过加料口管路7送入到罐体2的内腔中,然后将法兰盲板8重新安装在加料口管路7的端口处,通过碱液管6向罐体2中灌注naoh溶液,由于pp多面空心球9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会漂浮在罐体2的上半部分,而罐体2的下半部分则为碱液,预先在延长部10中也装入多个pp多面空心球9,让pp多面空心球填充到中心管12中、中心管12和套管13之间、套管13和延长部10的内壁之间的空腔中,然后将延长部10连接在罐体2的顶部,并保证中心管12的底端与罐体2的出口相连通,准备工作完成;

通过进气管5向罐体2中充入需要纯化的气体,气体会通过进气管5的环形部分上的进气孔排出,并逐渐从碱液的底部上升到罐体2的上半部分,在此过程中,气体中的酸性物质会被碱液中和,达到气体除酸的目的;当气体脱离碱液后,继续上升,并与罐体2上半部分中的多个pp多面空心球9进行充分接触,pp多面空心球9会将气体中的水分吸收,达到一次除水的目的;

经过除酸和一次除水处理后的气体继续上升,进入中心管12,从中心管12顶部开口排出后沿着中心管12和套管13之间的空间向下流动,然后再沿着套管13与延长部10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向上流动,最终通过出气管路15排出,由于延长部10本身为细长状,而气体又在延长部10中沿蛇形轨迹运动,这种结构能够让气体的流动行程更长,而流动的过程中,气体中的水分又会被pp多面空心球9再次吸收,实现二次除水的目的;

经过除酸、一次除水和二次除水处理后的气体,其纯度可达到99.95%以上。



技术特征:

1.一种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塔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顶部支撑有罐体(2),所述罐体(2)的底端连接有带有卸料阀(3)的卸料管路(4),在罐体(2)的底部连接有带有阀的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位于罐体(2)内腔的部分为环形,在该环形部分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进气孔,且进气孔的方向向下,在罐体(2)的中部连接有带有阀的碱液管(6),在罐体(2)的顶部则开设有加料口管路(7),所述加料口管路(7)的末端还配有法兰盲板(8),所述罐体(2)内盛装有碱液,碱液上方的腔体中则填充有pp多面空心球(9),所述罐体(2)的顶部出口通过法兰结构与延长部(10)的底端连接,并且在罐体(2)的顶部出口处还设置有筛网(11),

所述延长部(10)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管(12),所述中心管(12)的底端开口与罐体(2)的顶部出口相连通,在中心管(12)外还设置有一个开口方向向下的套管(13),所述套管(13)通过多个连接件与延长部(10)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管(12)的顶端与套管(13)的顶部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套管(13)的底端与延长部(10)的底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延长部(10)的顶端则连接有带有出气阀(14)的出气管路(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水分离式碱液脱水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塔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支撑有罐体,所述罐体的底端连接有带有卸料阀的卸料管路,在罐体的底部连接有带有阀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罐体内腔的部分为环形,在该环形部分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进气孔,且进气孔的方向向下,在罐体的中部连接有带有阀的碱液管,在罐体的顶部则开设有加料口管路,所述加料口管路的末端还配有法兰盲板,所述罐体内盛装有碱液,碱液上方的腔体中则填充有PP多面空心球,所述罐体的顶部出口通过法兰结构与延长部的底端连接,并且在罐体的顶部出口处还设置有筛网。

技术研发人员:夏红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9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