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非水系二次电池极板及移动体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6770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 阳101] 如图1所示,将第一漉11与第二漉12、W及第二漉12与第立漉13隔开100ym的 间隙而平行地设置。第一漉11、第二漉12W及第=漉13的材质为SUS,在表面实施有锻硬 铭处理。第一漉11W及第二漉12分别通过喷砂处理来进行表面的粗面化,在其表面之上 覆盖有DLC膜。使表面粗糖度Ra为0. 5ym。 阳102] 将表面接触角0(1)、0(2),即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作为被涂布物行进位置 的漉表面与涂料溶剂之间的表面接触角(W下也称为A/B漉接触角)均设为65°。 阳103] 将作为被涂布物21表面与湿润混合剂涂料25的溶剂之间的表面接触角的表面接 触角0 (3)(在表1中称为被涂布物接触角。下同)设为25°。
[0104]使用厚度为15ym的侣锥作为通过第二漉12与第S漉13之间的被涂布物21,且 使侣锥W与第S漉13的周向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动。将第二漉12的周向速度设定为30m/ min,将第=漉13的周向速度设定为45m/min,且将第一漉11的周向速度设定为7. 5m/min, 使得AB周向速度比(第二漉12的周向速度/第一漉11的周向速度)成为4。
[01化]然后,将制作出的正极混合剂涂料向第一漉11与第二漉12之间供给,先在第二漉12上形成涂膜,接着将涂膜从第二漉12上向侣锥上转印,之后在干燥工序中使溶剂挥发, 在压制工序中进行压缩成形从而制作出正极板。
[0106]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W及比较例1~9中,仅正极板的制作方法分别与实施 例1不同。 阳107] 关于正极板上的评价,通过涂膜转印性、耐磨损性来评价,方法如下。
[0108] 关于涂膜转印性的评价,针对湿润混合剂涂料25是否从第一漉11经由第二漉12 向在第=漉13上行进的被涂布物21呈涂膜状地转印运一情况实施了测定。需要说明的是, 对存在影响涂膜重量精度那样的转印残留的情况评价为X。
[0109] 关于耐磨损性的评价,在涂膜转印性的评价为良好的情况下实施,对第一漉11和 第二漉12的表面的磨损程度实施了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对漉表面由于磨损而被削去的情 况评价为X。 阳110](实施例2) 阳1川实施例2除了使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表面粗糖度Ra为3ym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正极板。 阳11引(比较例1) 阳113]比较例1除了使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表面粗糖度Ra为0. 1ymW外,与实施 例1同样地制作了正极板。
[0114](比较例。
[0115] 比较例2除了使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表面粗糖度Ra为1000ymW外,与实施 例1同样地制作了正极板。
[0116](比较例扣
[0117] 比较例3除了使AB周向速度比为0.9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正极板。 阳11引(比较例4)
[0119]比较例4除了使AB周向速度比为35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正极板。 阳120](比较例5) 阳121] 比较例5除了使表面接触角0(1)、0(2),即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湿润混合 剂涂料22的溶剂与漉表面之间的A/B漉接触角均为154°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 正极板。 阳122](比较例6)
[0123] 比较例6除了使作为被涂布物21表面与湿润混合剂涂料25的溶剂之间的表面接 触角的表面接触角0 (3)为r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正极板。 阳124](比较例7)
[0125]比较例7除了使表面接触角0 (1)、0似,即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湿润混合 剂涂料22与漉表面之间的A/B漉接触角均为18°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正极板。 阳126](比较例8) 阳127] 比较例8除了使湿润混合剂涂料22的体积溶剂率为15%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 制作了正极板。 阳12引(比较例9)
[0129] 比较例9除了使湿润混合剂涂料22的体积溶剂率为66%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 制作了正极板。 阳130](实施例3) 阳131] 进行负极板的制作。
[0132] 首先,如下那样制作出负极混合剂的涂料。 阳133] 利用双臂式炼合机对100体积份的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值1。:8ym、D日。:21ym、Dg。: 42ym)的人造石墨、相对于100体积份的活性物质按粘合剂的固态成分换算为2. 3体积份 的作为粘合剂的苯乙締-下二締共聚物橡胶粒子分散体、相对于100体积份的活性物质为 1. 4体积份的作为增粘剂的簇甲基纤维素、W及规定量的水进行揽拌,制作出体积溶剂率为 50%的负极混合剂涂料。 阳134] 在负极混合剂涂料的制作中使用的漉的结构如下所述。 阳13引如图1所示,将第一漉11与第二漉12、W及第二漉12与第立漉13隔开100ym的 间隙而平行地设置。第一漉11、第二漉12W及第=漉13的材质为SUS,在表面实施有锻硬 铭处理。
[0136] 第一漉11W及第二漉12分别通过喷砂处理来进行表面的粗面化,在其表面之上 覆盖有DLC膜。使表面粗糖度Ra为0. 5ym。将表面接触角0 (1)、0似,即第一漉11和 第二漉12的作为被涂布物行进位置的漉表面与涂料溶剂之间的A/B漉接触角设为105°。
[0137] 将作为被涂布物21表面与湿润混合剂涂料25的铜锥接触角的表面接触角0 (3) 设为75。。
[0138] 使用厚度为15ym的铜锥作为通过第二漉12与第=漉13之间的被涂布物21,且 使铜锥W与第S漉13的周向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动。将第二漉12的周向速度设定为30m/ min,将第=漉13的周向速度设定为45m/min,且将第一漉11的周向速度设定为7. 5m/min, 使得AB周向速度比(第二漉12的周向速度/第一漉11的周向速度)成为4。
[0139] 然后,将制作出的负极混合剂涂料向第一漉11与第二漉12之间供给,先在第二漉 12上形成涂膜,接着将涂膜从第二漉12上向铜锥上转印,之后在干燥工序中使溶剂挥发, 在压制工序中进行压缩成形从而制作出负极板。
[0140]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4 W及比较例10~18中,仅负极板的制作方法分别与实 施例3不同。 阳141] 关于负极板上的评价,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涂膜转印性来进行评价,方法如下。 阳142] 关于涂膜转印性的评价,针对湿润混合剂涂料22是否从第一漉11经由第二漉12 向在第=漉13上行进的被涂布物21呈涂膜状地转印运一情况实施了测定。
[0143] 关于耐磨损性的评价,在涂膜转印性的评价为良好的情况下实施,对第一漉11和 第二漉12的表面的磨损程度实施了测定。
[0144](实施例4) 阳145] 实施例4除了使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表面粗糖度Ra为3ymW外,与实施例 3同样地制作了负极板。
[0146](比较例 10)
[0147] 比较例10除了使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表面粗糖度Ra为0. 1ymW外,与实施 例3同样地制作了负极板。
[0148](比较例 11) 阳149]比较例11除了使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表面粗糖度Ra为2200 ym W外,与实 施例3同样地制作了负极板。
[0150](比较例 12) 阳151]比较例12除了使AB周向速度比为0.9 W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了负极板。 阳152](比较例I3) 阳15引比较例13除了使AB周向速度比为35W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了负极板。
[0154](比较例 14)
[0155] 比较例14除了使表面接触角0 (1)、0似,即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湿润混合 剂涂料22与漉表面之间的A/B漉接触角均为160°W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了负极板。
[0156](比较例 15) 阳157]比较例15除了使作为被涂布物21表面与湿润混合剂涂料25之间的铜锥接触角 的表面接触角0 (3)为rW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了负极板。
[0158](比较例 16) 阳159] 比较例16除了使表面接触角0 (1)、0 (2),即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湿润混合 剂涂料22与漉表面之间的A/B漉接触角均为67°W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了负极板。 阳16〇](比较例1了) 阳161]比较例17除了使湿润混合剂涂料22的体积溶剂率为15% W外,与实施例3同样 地制作了负极板。 阳16引(比较例18)
[0163] 比较例18除了使湿润混合剂涂料22的体积溶剂率为64%W外,与实施例3同样 地制作了负极板。 阳164] 将各实施例1~4W及各比较例1~18中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 阳1尉【表1】
阳167] 由表1可W明确,在实施例1~4中,通过在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周面上薄薄 地形成残留混合剂涂料24,而使漉表面没有磨损。另外第一漉11和第二漉12的表面粗糖 度Ra满足与涂料粒径之间的关系式(式1)、(式2),将AB周向速度比和涂料的体积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