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926553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有机溶液、乳化剂和第一聚电解质在水中混合,得到乳液,所述第一聚电解质为阴离子型聚电解质或阳离子型聚电解质;所述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磺化纤维素和聚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赖氨酸、脱乙酰壳聚糖、阳离子淀粉、聚烯丙基胺盐酸盐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B)将所述步骤A)中的乳液滴入第二聚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得到聚电解质微囊;所述第一聚电解质和第二聚电解质的可电离基团带有相反电荷。本发明首先将疏水性与物质溶于有机溶剂(油相)后,与溶解有乳化剂和带一定电荷聚电解质的水相进行乳化,制备稳定的0/W型乳液,将该0/W型乳液滴入带相反电荷聚电解质的水溶液中,通过相反电荷聚电解质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聚电解质微囊。由于油相的引入,本发明制备的聚电解质微囊对疏水性物质具有较高的包覆率和良好的包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聚电解质微囊的包封率为98.4%,载药量为70.2 %。同时,采用本方法制备的微囊避免了疏水性物质与环境的直接接触,减少其在环境中的散失,很好的保留了疏水物质的活性。
[0043]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但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44]实施例1
[0045]1、将疏水性药物吲哚美辛在三氯甲烷中溶解,形成质量浓度为20%的油相;将乳化剂吐温80,将重均分子量为10万的阴离子聚电解质羧甲基纤维素在水中混合,吐温80与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 %和0.5 %。然后将上述两组分混合后乳化,形成稳定的0/W型乳液;
[0046]2、将重均分子量为1万的脱乙酰化壳聚糖在水中溶解,制备质量浓度为2 %的水溶液;
[0047]3、将步骤I制备的乳液滴入步骤2制备的水溶液中,即可获得包裹吲哚美辛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微囊平均尺寸为1.5mm。
[0048]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裹吲哚美辛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载药量为68.2%,包封率为94.8%。在PBS (pH=7.4)水溶液中药物释放时间为8天左右,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0049]实施例2
[0050]1、将疏水性药物硝苯心定在甲苯中溶解,形成质量浓度为5 %的油相;将乳化剂司盘80、重均分子量为30万的阴离子聚电解质磺酸纤维素在水中混合,司盘80与磺酸纤维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5%和3%。然后将上述两组分混合后乳化,形成稳定的0/W型乳液;
[0051 ] 2、将重均分子量为60万的聚二稀丙基二甲基氯化钱和重均分子量为20万的聚稀丙基胺盐酸盐在水中溶解,两者的质量浓度均为2.5%,制备总质量浓度为5%的水溶液;
[0052]3、将步骤I制备的乳液滴入步骤2制备的水溶液中,即可获得包裹硝苯心定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微囊平均尺寸为3.0mm。
[0053]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裹硝苯心定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载药量为70.2%,包封率为98.4%。在PBS (pH=7.4)水溶液中药物释放时间为15天左右,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0054]实施例3
[0055]1、将疏水性农药2,4_D在正十一醇中溶解,形成质量浓度为50%的油相;将乳化剂司盘60、重均分子量为100万阴离子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在水中混合,司盘60与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和5%。然后将上述两组分混合后乳化,形成稳定的0/W型乳液;
[0056]2、将重均分子量为30万阳离子淀粉在水中溶解,制备质量浓度为10 %的水溶液;
[0057]3、将步骤I制备的乳液滴入步骤2制备的水溶液中,即可获得包裹2,4_D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微囊平均尺寸为2.5mm。
[0058]本发明对本实施例制得的聚电解质微囊进行取样观察,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聚电解质微囊的照片,图1中,容器中有若干个白色小球,白色小球即为聚电解质微囊,由聚丙烯酸钠和阳离子淀粉通过静电作用形成聚电解质微囊的外层半透膜,内部包裹物质为负载疏水性农药2,4-D的正十一醇/水乳液。
[0059]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裹2,4_D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载药量为63.5%,包封率为95.2%。在PBS (pH=7.4)水溶液中药物释放时间为12天左右,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0060]实施例4
[0061]1、将疏水性农药2,4_D 丁酯在油酸中溶解,形成质量浓度为30%的油相;将乳化剂司盘80、重均分子量为15万阴离子聚苯乙烯磺酸钠在水中混合,司盘80与聚苯乙烯磺酸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8%和10%。然后将上述两组分混合后乳化,形成稳定的0/W型乳液;
[0062]2、将重均分子量为40万聚赖氨酸在水中溶解,制备质量浓度为5 %的水溶液;
[0063]3、将步骤I制备的乳液滴入步骤2制备的水溶液中,即可获得包裹2,4_D丁酯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微囊平均尺寸为2.0mm。
[0064]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裹2,4_D丁酯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载药量为75.3%,包封率为96.0%。在PBS (pH=7.4)水溶液中药物释放时间为18天左右,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0065]实施例5
[0066]1、将疏水性农药2,4_D在正辛醇中溶解,形成质量浓度为25%的油相;将乳化剂吐温80、司盘80和重均分子量为10万阴离子海藻酸钠在水中混合,吐温80、司盘80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0.3%和4%。然后将上述两组分混合后乳化,形成稳定的0/W型乳液;
[0067]2、将重均分子量为40万聚赖氨酸在水中溶解,制备质量浓度为5 %的水溶液;
[0068]3、将步骤I制备的乳液滴入步骤2制备的水溶液中,即可获得包裹2,4_D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微囊平均尺寸为2.0mm。
[0069]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裹2,4_D丁酯乳液的聚电解质微囊,载药量为73.0%,包封率为94.7%。在PBS (pH=7.4)水溶液中药物释放时间为1天左右,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0070]比较例I
[0071]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不同的是,采用重均分子量为5万的阴离子聚电解质羧甲基纤维素,重均分子量为80万的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制备聚电解质微囊。
[0072]本比较例制得的产品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比较例I制得的产品的照片,由图2可以看出,没有形成微囊结构。
[0073]比较例2
[0074]按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制备聚电解质微囊,不同的是,采用重均分子量为30万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代替聚丙烯酸钠,采用重均分子量为80万的聚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代替阳离子淀粉。
[0075]本比较例制得的产品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比较例2制得的产品的照片,由图3可以看出,没有形成微囊结构。
[007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疏水物质的有机溶液、乳化剂和第一聚电解质在水中混合,得到乳液,所述第一聚电解质为阴离子型聚电解质或阳离子型聚电解质; 所述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磺化纤维素和聚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赖氨酸、脱乙酰壳聚糖、阳离子淀粉、聚烯丙基胺盐酸盐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B)将所述步骤A)中的乳液滴入第二聚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得到聚电解质微囊; 所述第一聚电解质和第二聚电解质的可电离基团带有相反电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l)将乳化剂和第一聚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得到第一聚电解质溶液; A2)将疏水物质的有机溶液与所述步骤Al)中的第一聚电解质溶液混合,得到乳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电解质溶液中,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1?1.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电解质溶液中,第一聚电解质的质量分数为0.5?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物质包括疏水性药物、水不溶性肥料或疏水性农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物质包括吲哚美辛、硝苯心定、脲醛树脂、2,4-D和2,4-D 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物质的有机溶液包括疏水物质和有机溶剂; 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正辛醇、正十一醇和油酸中的一种或几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物质的有机溶液中疏水物质的质量分数为5?5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电解质的水溶液中,第二聚电解质的质量分数为0.5?1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疏水物质的有机溶液、乳化剂和第一聚电解质在水中混合,得到乳液,所述第一聚电解质为阴离子型聚电解质或阳离子型聚电解质;所述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磺化纤维素和聚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赖氨酸、脱乙酰壳聚糖、阳离子淀粉、聚烯丙基胺盐酸盐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B)将所述步骤A)中的乳液滴入第二聚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得到聚电解质微囊;所述第一聚电解质和第二聚电解质的可电离基团带有相反电荷。本发明制备的聚电解质微囊对疏水性物质具有较高的包覆率和良好的包埋性能。
【IPC分类】B01J13/02, A01N25/28, A61K9/50, A01N25/18, A61K9/52
【公开号】CN105709671
【申请号】CN201610055110
【发明人】谭颖, 刘畅, 徐昆, 路璀阁, 裴小鹏, 王丕新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