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缓释井的侧透开放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4745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内含缓释井的侧透开放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振荡试验的反应器,具体涉及一种内含缓释井的可侧面观测的开放反应器,属于非平衡实验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开放式连续搅拌流动釜式反应器(CSTR)是在实验研究中实现非平衡条件的关键部件。不断栗入的新鲜物质与及时排除反应废液,通过调整滞留时间来使体系处于特定的远离平衡态条件下,呈现出独特的时空有序现象。为实验中观测和研究化学振荡等非平衡体系中的反馈机制和调控因素提供了简易、有效的实验平台,是非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的主要反应装置。
[0003]目前已有的实验装置可以解决该类实验的基本条件与观测的实现,实验室中用于研究化学振荡的常规CSTR功能单一,反应区域结构简单,难以实现部分区域非流动的条件。此外,反应器为圆柱形结构,对光线折射明显,即使使用透明材料制作反应器依然不利于对反应器内部物质形状或有序结构的直接视频观察,不适宜更复杂耦合设计的振荡体系的实现与观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含缓释井的侧透开放反应器,将反应器内部反应区域改为八边柱形结构,由此减少了光线折射,可直接从侧面对反应体系内部进行准确视频观测,使非平衡体系驱动的化学-机械系统的实际观测便于实现。
[0005]内含缓释井的侧透开放反应器,包括水浴套、开放反应器、废液排放管、顶盖和橡胶塞;
[0006]所述水浴套为顶端开放的矩形结构,水浴套的侧壁上设有水浴进液管和水浴出液管;
[0007]所述开放反应器的外形为矩形,内孔为正八边形,开放反应器的底面上设有容纳固酶物质的缓释井,缓释井由加工有通孔的井盖封闭;开放反应器的顶端设有延伸至底面的进液通路;
[0008]所述顶盖上开有一个橡胶塞孔和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数量和位置与开放反应器上的进液通路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0009]所述开放反应器的顶端与顶盖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顶盖上的进液孔与开放反应器前端的进液通路一一对应,所述顶盖与水浴套的开放端固定连接后将开放端封闭,所述开放反应器整体位于水浴套内部,橡胶塞与顶盖上的橡胶塞孔配合并将该孔封闭,橡胶塞上设有监测反应状态的电极,所述废液排放管的一端穿过水浴套和开放反应器的侧壁后位于开放反应器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水浴套的外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水浴套、开放反应器和顶盖均采用亚克力材料制作。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开放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侧壁、连接板、底板和缓释井盖,所述反应器侧壁为两端开放的筒体结构,其外形为矩形,内孔为正八边形;所述连接板粘接在正八边形内孔的两个相邻面上,连接板将粘接部位以内的区域合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空腔,该三角形空腔形成进液通路;所述底板的表面上加工有一个两级阶梯型沉孔,深度较深的为缓释井,较浅的为缓释井盖安装孔;所述缓释井盖上加工有用于反应液通过的小通孔;所述缓释井盖置于较浅的安装孔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反应器侧壁的底端固定连接后将该端封闭,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反应器侧壁的一端平齐,另一端与底板的表面留有间隙。上述结构使得进液口分布在反应区域的底部,能够防止反应液预混合。
[0012]有益效果:
[0013]1、本实用新型对传统CSTR进行结构改进,在反应区域中增加有多孔盖的缓释井,可以将缓释反应物存放其中,实现酶促参与或复杂设计条件下的的非平衡化学实验。
[0014]2、本实用新型将反应器侧壁由圆柱形壁面改为正八边形的平面结构,减少了光线折射,实验人员可直接从侧面对反应体系内部进行准确视频观测,使非平衡体系驱动的化学-机械系统的实际观测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外形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外形图(去掉顶盖);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应器侧壁和连接板的粘接结构局部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和缓释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水浴套、2-开放反应器、3-顶盖、4-水浴进液管、5-水浴出液管、6_废液排放管、7-反应器侧壁、8-连接板、9-底板、10-缓释井盖、11-缓释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2]如附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含缓释井的侧透开放反应器,包括水浴套1、开放反应器2、废液排放管6、顶盖3和橡胶塞,所述水浴套1、开放反应器2和顶盖3均米用亚克力材料制作。
[0023]所述水浴套I为顶端开放的矩形结构,水浴套的侧壁上设有水浴进液管4和水浴出液管5 ;
[0024]所述开放反应器2包括反应器侧壁7、连接板8、底板9和缓释井盖10,所述反应器侧壁7为两端开放的筒体结构,其外形为矩形,内孔为正八边形;如附图4所示,所述连接板8粘接在正八边形内孔的两个相邻面上,连接板8将粘接部位以内的区域合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空腔,该三角形空腔形成进液通路;如附图5所示,所述底板9的表面上加工有一个两级阶梯型沉孔,深度较深的为缓释井11,较浅的为缓释井盖10安装孔;所述缓释井盖10上加工有用于反应液通过的小通孔;所述缓释井盖10置于较浅的安装孔中,所述底板9与所述反应器侧壁7的底端固定连接后将该端封闭,所述连接板8的一端与反应器侧壁7的一端平齐,另一端与底板9的表面留有间隙。上述结构使得进液口分布在反应区域的底部,能够防止反应液预混合;
[0025]所述顶盖3上开有一个橡胶塞孔和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数量和位置与开放反应器2上的进液通路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0026]所述开放反应器2的顶端与顶盖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顶盖3上的进液孔与开放反应器2前端的进液通路一一对应,所述顶盖3与水浴套I的开放端固定连接后将开放端封闭,所述开放反应器2整体位于水浴套I内部,橡胶塞与顶盖3上的橡胶塞孔配合并将该孔封闭,橡胶塞上设有监测反应状态的电极,所述废液排放管的一端穿过水浴套I和开放反应器2的侧壁后位于开放反应器2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水浴套I的外部。
[0027]运行时,通过水浴进液管4向水浴套I内注入设定温度的液体,使开放反应器2整体保持在恒温状态;再通过顶盖3上的圆孔向开放反应器2的进液通路入口端栗入反应液,反应液在反应区域底部经磁力搅拌子搅拌均匀并发生反应,反应区域底部的缓释井11中的物质通过缓释井盖10上的井盖孔向反应体系缓释调控物质,通过橡胶塞插入反应区域的电极监测反应运行状况,反应后的废液从废液排放管6自然流出。
[0028]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内含缓释井的侧透开放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浴套(I)、开放反应器(2)、废液排放管(6)、顶盖(3)和橡胶塞; 所述水浴套(I)为顶端开放的矩形结构,水浴套的侧壁上设有水浴进液管(4)和水浴出液管(5); 所述开放反应器(2)的外形为矩形,内孔为正八边形,开放反应器(2)的底面上设有容纳固酶物质的缓释井(11),缓释井(11)由加工有通孔的井盖封闭;开放反应器(2)的顶端设有延伸至底面的进液通路; 所述顶盖(3)上开有一个橡胶塞孔和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数量和位置与开放反应器(2)上的进液通路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所述开放反应器(2)的顶端与顶盖(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顶盖(3)上的进液孔与开放反应器(2)前端的进液通路一一对应,所述顶盖(3)与水浴套(I)的开放端固定连接后将开放端封闭,所述开放反应器(2)整体位于水浴套(I)内部,橡胶塞与顶盖(3)上的橡胶塞孔配合并将该孔封闭,橡胶塞上设有与监测反应状态的电极,所述废液排放管的一端穿过水浴套(I)和开放反应器(2)的侧壁后位于开放反应器(2)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水浴套⑴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缓释井的侧透开放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套(I)、开放反应器(2)和顶盖(3)均采用亚克力材料制作。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含缓释井的侧透开放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反应器(2)包括反应器侧壁(7)、连接板(8)、底板(9)和缓释井盖(10),所述反应器侧壁(7)为两端开放的筒体结构,其外形为矩形,内孔为正八边形;所述连接板(8)粘接在正八边形内孔的两个相邻面上,连接板(8)将粘接部位以内的区域合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空腔,该三角形空腔形成进液通路;所述底板(9)的表面上加工有一个两级阶梯型沉孔,深度较深的为缓释井(11),较浅的为缓释井盖(10)安装孔;所述缓释井盖(10)上加工有用于反应液通过的小通孔;所述缓释井盖(10)置于较浅的安装孔中,所述底板(9)与所述反应器侧壁(7)的底端固定连接后将该端封闭,所述连接板(8)的一端与反应器侧壁(7)的一端平齐,另一端与底板(9)的表面留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含缓释井的侧透开放反应器,属于非平衡实验装置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水浴套、开放反应器、废液排放管和顶盖;开放反应器的外形为矩形,内孔为正八边形,开放反应器的底面上设有容纳固酶物质的缓释井,缓释井由加工有通孔的井盖封闭;开放反应器的顶端与顶盖固定连接在一起,顶盖上的进液孔与开放反应器的进液通路对应,顶盖与水浴套的开放端固定连接后将开放端封闭,废液排放管的一端穿过水浴套和开放反应器的侧壁后位于开放反应器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水浴套的外部。本实用新型将反应器内部反应区域改为八边柱形结构,由此减少了光线折射,便于直接从侧面对反应体系内部进行准确的观测。
【IPC分类】B01J19/18
【公开号】CN204816500
【申请号】CN201520465069
【发明人】杨鑫, 丁延会, 张天宇, 周逸, 吉琳
【申请人】首都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