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426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
技术背景在谷物加工过程中,微小的尘埃容混杂在谷物颗粒间,影响谷物加工品质。现有技 术中对谷物进行除尘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设有一圆柱腔1,在圆柱腔1的上部的腔壁 上有一排气管2,所述排气管2连接一排气用的送风机(图中未示),在圆柱腔1的下部的腔 壁上设有一进料管3,圆柱腔1的下端设有圆锥腔4,谷物从漏斗5进入进料管3,该谷物与 从空气压力输送管6吸入的空气一起通过进料管3进入圆柱腔1,借助于圆柱腔1内的上升 气流,混杂在谷物中的微小尘埃被导向排气管2,与空气一起排出,而谷物颗粒借助于回旋 气流产生的与壁面的摩擦阻力滞留在一定区域内,然后由于自重而下落到圆锥腔4中。现 有技术中的除尘装置的缺陷是,只进行一次分离步骤,除尘效果不好,很难满足优良品质谷 物的加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该装置对谷物颗粒与微小尘 埃进行多次分离,除尘效果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包括气 流除尘部件和设置在气流除尘部件底端的回转阀;所述气流除尘部件包括圆柱腔和设置在 圆柱腔底端的圆锥腔,所述圆锥腔的底端设有一圆筒,所述圆柱腔的下部设有一次空气导 入装置,所述圆筒的上部设有一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所述二次空气导入装置与送风用的送 风机连接;所述回转阀与圆筒的底端连接。上述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中,所述一次空气导入装置包括空气入口管、稳定器 和转盘;所述空气入口管从圆柱腔的腔外延伸进圆柱腔的腔内,所述稳定器设置于圆柱腔 腔内的中央,所述转盘设置在稳定器的顶端。上述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中,所述稳定器包括底端和底端上的凸缘,该稳定器 的底端处于空气入口管的顶端与底端的中心处。上述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中,设所述圆柱腔的直径为D,所述稳定器的底部的 直径d为0.4 0. 6D。上述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中,所述转盘包括支架、转台和多个叶片;所述支架设置在稳定器的凸缘的顶端,通过支架实现转盘与稳定器的连接,所述 转台设置在支架的顶端,该转台的中央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套接在支架上,使转台能绕支架 旋转,所述多个叶片分别设置于转台的外边缘,转台绕支架旋转时带动叶片绕支架旋转。上述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中,所述二次空气导入装置设置在圆锥腔与圆筒的 连接处。[0012]上述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中,包括空气进口管和斜面,所述空气进口管从圆柱 腔的腔外延伸进圆柱腔的腔内,所述斜面为圆锥腔的延伸部,该斜面的顶端与圆锥腔的底 端连接,其底端与空气进口管的底部连接;所述斜面上设有多个孔,二次空气由空气进口管 进入,通过斜面上的孔向上吹。上述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中,所述一次空气导入装置与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 通风量(每分钟)之比为4 1 3 1。上述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中,所述回转阀包括入料口、壳体、多个转子和下料 口,所述入料口设置在壳体的顶端,所述下料口设置在壳体的底端,所述转子设置在壳体 内;所述入料口与圆筒的底端连接。上述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由内壳层和外壳层组成,所述外壳层的 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外壳层顶端的开口与入料口连接;所述内壳层的顶端与外壳 层顶端的开口相对应,所述内壳层的底端与外壳层底端的的开口相对应,所述内壳层的顶 端和底端上均设有多个孔,用于下料;所述多个转子设置于壳体的内壳层内,该多个转子以内壳层的中心为出发点呈放 射状,且多个转子均与内壳层的内壁密封紧贴,所述多个转子绕内壳层的中心旋转。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 效果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对谷物颗粒进行二次或者三次除尘,除尘效果高,满 足高品质谷物加工要求,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改装。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装置。图2是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的气流除尘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中一次空气导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中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中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中回转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见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参见图2,一种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包括气流除尘部件23和回转阀24,所述回转 阀24设在气流除尘部件23的底端,与气流除尘部件23连接。参见图3,所述气流除尘部件23包括一圆柱腔1、一圆锥腔4和一圆筒7 ;所述圆柱腔1为顶端封闭,底端开口,所述圆锥腔4与圆柱腔1的底端相连;所述圆锥腔4为顶端开口,底端开口,且该圆锥腔4顶端的开口的直径大于该圆锥 腔4底端的开口的直径,该圆锥腔4顶端的开口与圆柱腔1底端的开口相贯通;所述圆筒7为顶端开口,底端开口,该圆筒7顶端的开口与圆锥腔4底端的开口相 贯通;所述圆柱腔1上端的腔壁上设有排气管2,所述排气管2与排气用的送风机(图中未示)连接;所述圆柱腔1中部的腔壁上设有进料管3,所述圆柱腔1的下部设有一次空气导入装置8 ;所述圆筒7的上部设有一二次空气导入装置9,所述二次空气导入装置9连接送风 用的送风机(图中未示)。所述进料管3由横管10和斜管11组成,所述横管10与斜管11连接,所述横管10 水平设置,从圆柱腔1的腔外延伸进圆柱腔1的腔内,所述斜管11与横管10延伸进圆柱腔 1腔内的一端连接,该斜管11略向上倾斜,与水平面成一夹角。参见图4,所述一次空气导入装置8包括空气入口管12、稳定器13和转盘14 ;所 述空气入口管12从圆柱腔1的腔外延伸进圆柱腔1的腔内,所述稳定器13设置于圆柱腔 1腔内的中央,该稳定器13的底端处于空气入口管12的顶端与底端的中心处,设所述圆柱 腔1的直径为D,所述稳定器13的底部的直径d为0. 4 0. 6D,所述稳定器13上部的凸缘 15有助于微小尘埃被吹上去,所述转盘14设置在稳定器13的顶端,与稳定器13的凸缘15 连接。参见图5,所述转盘14包括支架16、转台18和多个叶片17,所述支架16设置在稳 定器13的凸缘15的顶端,通过支架16实现转盘14与稳定器13的连接,所述转台18设置 在支架的顶端,该转台18的中央设有一轴孔19,该轴孔19套接在支架16上,使转台18可 绕支架16旋转,所述多个叶片17分别设置于转台18的外边缘,转台18绕支架16旋转时 带动叶片17绕支架16旋转。参见图6,所述二次空气导入装置9设置在圆锥腔4与圆筒7的连接处,包括空气 进口管20和斜面21,所述空气进口管20从圆柱腔1的腔外延伸进圆柱腔1的腔内,所述斜 面21为圆锥腔4的延伸部,该斜面21的顶端与圆锥腔4的底端连接,其底端与空气进口管 20的底部连接,所述斜面21上设有多个孔22,二次空气由空气进口管20进入,通过斜面21 上的孔22向上吹。参见图7,所述回转阀24包括入料口 25、壳体26、多个转子27和下料口 28,所述 入料口 25设置在壳体26的顶端,所述下料口 28设置在壳体26的底端,所述转子26设置 在壳体26内;所述入料口 25与圆筒7的底端连接。所述壳体26由内壳层29和外壳层30组成,所述外壳层30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 开口,所述外壳层30顶端的开口与入料口 25连接;所述内壳层29的顶端31与外壳层30 顶端的开口相对应,所述内壳层29的底端32与外壳层30底端的的开口相对应,所述内壳 层29的顶端31和底端32上均设有多个孔33,用于下料。所述多个转子27设置于壳体26的内壳层29内,该多个转子27以内壳层29的中 心为出发点呈放射状,且多个转子27均与内壳层29的内壁密封紧贴,所述多个转子27绕 内壳层29的中心旋转。所述回转阀24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整个除尘装置的良好密封性。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包含微小尘埃的谷物颗粒由进料管3进入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从一 次空气导入装置8的空气入口管12进入的气流沿稳定器13上升,在圆柱腔1上部的排气 管2的作用下,沿沿稳定器13上升的气流带动叶片选转,形成回旋式气流,谷物颗粒下落,而微小尘埃的大部分被一次空气导入装置8吹出的回旋式气流吸上去,并从排气管2中排 出,而谷物颗粒由于自重下落到圆锥腔4中,完成了第一次除尘步骤;下落到圆锥腔4中的谷物颗粒遇到从二次空气导入装置9吹进来的气流,微小尘 埃被吹上圆柱腔1,随着圆柱腔1内的回旋气流送出圆柱腔1,完成了第二次除尘步骤;除尘后的谷物颗粒通过圆筒7落入回转阀24,借助于回转阀24的旋转连续地被排 出ο所述一次空气导入装置与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通风量(每分钟)之比为4 1 3 1为宜。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对谷物颗粒进行二次除尘,除尘效果高,满足高 品质谷物加工要求,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改装。
权利要求一种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包括气流除尘部件(23)和设置在气流除尘部件(23)底端的回转阀(24);所述气流除尘部件(23)包括圆柱腔(1)和设置在圆柱腔(1)底端的圆锥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腔(4)的底端设有一圆筒(7),所述圆柱腔(1)的下部设有一次空气导入装置(8),所述圆筒(7)的上部设有一二次空气导入装置(9),所述二次空气导入装置(9)与送风用的送风机连接;所述回转阀(24)与圆筒(7)的底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空气导入装置(8) 包括空气入口管(12)、稳定器(13)和转盘(14);所述空气入口管(12)从圆柱腔(1)的腔外延伸进圆柱腔(1)的腔内,所述稳定器(13) 设置于圆柱腔(1)腔内的中央,所述转盘(14)设置在稳定器(13)的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器(13)包括底端 和底端上的凸缘(15),该稳定器(13)的底端处于空气入口管(12)的顶端与底端的中心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圆柱腔(1)的直径为 D,所述稳定器(13)的底部的直径d为0. 4 0. 6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4)包括支架 (16)、转台(18)和多个叶片(17);所述支架(16)设置在稳定器(13)的凸缘(15)的顶端,通过支架(16)实现转盘(14) 与稳定器(13)的连接,所述转台(18)设置在支架的顶端,该转台(18)的中央设有一轴孔 (19),该轴孔(19)套接在支架(16)上,使转台(18)能绕支架(16)旋转,所述多个叶片(17) 分别设置于转台(18)的外边缘,转台(18)绕支架(16)旋转时带动叶片(17)绕支架(16) 旋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装置(9) 设置在圆锥腔(4)与圆筒(7)的连接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进口管(20)和 斜面(21),所述空气进口管(20)从圆柱腔(1)的腔外延伸进圆柱腔(1)的腔内,所述斜面 (21)为圆锥腔⑷的延伸部,该斜面(21)的顶端与圆锥腔⑷的底端连接,其底端与空气 进口管(20)的底部连接;所述斜面(21)上设有多个孔(22),二次空气由空气进口管(20) 进入,通过斜面(21)上的孔(22)向上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阀(24)包括入料 口(25)、壳体(26)、多个转子(27)和下料口(28),所述入料口(25)设置在壳体(26)的顶 端,所述下料口(28)设置在壳体(26)的底端,所述转子(26)设置在壳体(26)内;所述入 料口(25)与圆筒(7)的底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6)由内壳层 (29)和外壳层(30)组成,所述外壳层(30)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外壳层(30)顶 端的开口与入料口(25)连接;所述内壳层(29)的顶端(31)与外壳层(30)顶端的开口相 对应,所述内壳层(29)的底端(32)与外壳层(30)底端的的开口相对应,所述内壳层(29) 的顶端(31)和底端(32)上均设有多个孔(33),用于下料;所述多个转子(27)设置于壳体(26)的内壳层(29)内,该多个转子(27)以内壳层(29) 的中心为出发点呈放射状,且多个转子(27)均与内壳层(29)的内壁密封紧贴,所述多个转 子(27)绕内壳层(29)的中心旋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包括圆柱腔、设置在圆柱腔上部的排气管、设置在圆柱腔中部的进料管、设置在圆柱腔底端的圆锥腔,所述圆锥腔的底端设有一圆筒,所述圆柱腔的下部设有一次空气导入装置,所述圆筒的上部设有一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所述二次空气导入装置与送风用的送风机连接。本实用新型抽气式除尘排料装置对谷物颗粒进行二次或者三次除尘,除尘效果高,满足高品质谷物加工要求,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改装。
文档编号B07B11/02GK201558810SQ20092006857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6日
发明者刘 英 申请人:上海亦晨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