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螺距卧式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926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离心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螺距卧式离心机。



背景技术:

卧式螺旋离心机是一种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主要由高转速的转鼓、与转鼓转向相同且转速比转鼓略低的带空心转轴的螺旋输送器和差速器等部件组成。当要分离的悬浮液由空心转轴送入转筒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立即被甩入转鼓腔内。高速旋转的转鼓产生强大的离心力把比液相密度大的固相颗粒甩贴在转鼓内壁上,形成固环层;水分由于密度较小,离心力小,因此只能在固环层内侧形成液体层,称为液环层。由于螺旋和转鼓的转速不同,二者存在有相对运动即转速差,利用螺旋和转鼓的相对运动把固环层的污泥缓慢地推动到转鼓的锥端,并经过干燥区后,由转鼓圆周分布的出口连续排出;液环层的液体则靠重力由堰口溢流排至转鼓外,形成分离液。对于一些需要二次烘干加工的物料,在固相将物料挤出后还需烘干,由于挤出的物料仍然含有大量的水份,烘干便需要更多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螺距卧式离心机,其能够降低挤出物料的含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变螺距卧式离心机,包括同心的转筒、转鼓,转筒内设置进料管,转筒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转鼓的一端设置为锥端,所述转筒周侧设置有螺旋片,所述转鼓锥端端部侧壁设置有出渣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转筒位于锥端处的螺旋片的螺距从出液口向出渣口逐渐变小。

通过上述方案,物料从进料管输入转筒内并从进料口进入到转筒和转鼓之间的间隙中,利用螺旋片的推进力将物料向出渣口推送,而水份会从出液口排出,物料进入锥端后,螺距不断变小的螺旋片会对物料不断的挤压对物料继续脱水,进一步将物料中的水份排出,从而减少后续的烘干工序的耗能。

进一步的,所述转鼓锥端设置有小端盖,另一端设置有大端盖。

通过上述方案,转鼓两端设置端盖,便于拆装和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转筒外壁和转鼓内壁涂覆有特氟龙。

通过上述方案,特氟龙具有不粘连性,能够避免物料粘附在转筒和转鼓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片抵触转鼓的一端设置圆角。

通过上述方案,圆角能够交底螺旋片和转鼓之间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物料从进料管输入转筒内并从进料口进入到转筒和转鼓之间的间隙中,利用螺旋片的推进力将物料向出渣口推送,而水份会从出液口排出,物料进入锥端后,螺距不断变小的螺旋片会对物料不断的挤压对物料继续脱水,进一步将物料中的水份排出,从而减少后续的烘干工序的耗能;

2、特氟龙具有不粘连性,能够避免物料粘附在转筒和转鼓的侧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用于体现转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转鼓;11、锥端;111、出渣口;12、出液口;13、小端盖;14、大端盖;2、转筒;21、进料管;22、螺旋片;221、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变螺距卧式离心机,如图1所示,包括筒状的转鼓1,其中一端设置有锥端11,锥端11的端部设置有出渣口111,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12,在锥端11处用小端盖13封闭,另一端用大封盖封闭。转鼓1内同心设置有转筒2,转筒2的内部穿设有由空心轴制成的进料管21,转筒2侧壁上设置有螺旋片22,螺旋片22远离转筒2的一端设置有圆角221,转筒2位于锥端11处的螺旋片22的螺距从出液口12向出渣口111逐渐变小。转筒2外壁和转鼓1内壁涂覆有特氟龙。

具体实施说明:

转筒2和转鼓1通过电机驱动旋转,物料从进料管21输入转筒2内并从进料口进入到转筒2和转鼓1之间的间隙中,利用螺旋片22的推进力将物料向出渣口111推送,而水份会向后方从出液口12排出,物料进入锥端11后,螺距不断变小的螺旋片22会对物料不断的挤压对物料继续脱水,进一步将物料中的水份排出,从而减少后续的烘干工序的耗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