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管可调的复合锥体水介质旋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244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流管可调的复合锥体水介质旋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洗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不需要添加重介质,用于粗煤泥分选的自生介质旋流器。



背景技术:

随着矿物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本形成了重介质分选块煤+浮选处理细粒级煤泥的分选工艺。其中,重介质分选技术以设备大型化为发展方向,处理能力及分选下限不断提高,细粒级煤泥浮选技术则以提高浮选性能为发展方向,浮选柱等具有更高选择性的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而分选上限也随之不断降低。因此,介于重介质分选设备分选下限及浮选设备分选上限的这部分粗煤泥往往得不到有效分选,致使洗选工艺不完善,影响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导致了经济效益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广泛应用,粗煤泥在原煤中的比例不断升高,现代化选煤厂对洗选过程中粗煤泥回收愈加重视,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粗煤泥分选设备及工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现有的粗煤泥分选设备主要有煤泥重介质旋流器、螺旋分选机、干扰床分选机和水介质旋流器。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精度高,但存在分选密度难以控制、介质消耗量大,且无法对全部粗煤泥进行分选的缺点;螺旋分选机的分选密度难以控制在1.7Kg/L以下,仅能用于排矸工艺;干扰床分选机自动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大,但具有成本较高、占用厂房空间大,且需单独设置顶水源等缺陷;传统水介质旋流器分选精度低,无法达到粗煤泥的高效分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粗煤泥分选设备的缺点,提供一种溢流管可调的复合锥体水介质旋流器,以水作为分选介质,实现粗煤泥的高效分选的溢流管可调的复合锥体水介质旋流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溢流管可调的复合锥体水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溢流箱、溢流管、入料筒体、入料管、锥体和底流体,入料管以切线进料方式或渐开线进料方式设置在入料筒体的一侧,入料筒体上端设有支架,入料筒体下端与锥体大径端相连接,锥体小径端与底流体相连接,溢流管由入料筒体上端垂直插于入料筒体内,溢流管与入料筒体的轴线相重合,溢流箱一侧设有外置溢流弯管,箱体的下端与溢流管的上端相连接,箱体上端与丝杠的一端相连接,丝杠的另一端与支架上的螺旋手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体至少由三个不同锥角的锥体单元复合而成,锥体单元的锥角从上而下依次递减,以提高粗煤泥在水介质旋流器中的分选精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体由上锥体单元、中锥体单元和下锥体单元三个锥体单元组成,上锥体单元的锥度角为110°~160°,中锥体单元的锥度角为45°~110°,下锥体单元的锥度角为0~60°;上锥体单元的长度为锥体长度的5~20%,中锥体单元的长度为锥体长度的45~60%、下锥体单元的长度角为20~4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入料筒体直径与入料筒体高度比值为0.5~2.0,溢流管直径与入料筒体直径比值为0.25~0.5,溢流管插入深度与筒体高度的比值为0.3~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流体的底流口内径与入料筒体内径比值不大于0.2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入料筒体上端与溢流管经压盘相连接,以起到了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述的溢流箱的中心线与入料筒体、锥体、底流口的轴线为同一直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入料管的横截面呈矩形状,可实现粗煤泥的预先排列和分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管插入深度可由螺旋手轮、丝杠和支架进行调节,以调节溢流管插入入料筒体的深度,从而实现水介质旋流器内分选密度调节,可在不添加重介质的情况下,实现对物料的按密度分选,经分选后,轻产物与重产物依次由溢流口及底流口排出,轻产物经过脱水、脱泥处理后即可得到合格精矿产品,重产物经过脱水、脱泥处理后,可作为尾矿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螺旋手轮1、丝杠2、支架3、溢流弯管4、溢流箱5、溢流管6、压盘7、入料管8、入料筒体9、螺旋手轮支架10、上锥体单元11、中锥体单元12、下锥体单元13、底流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溢流管可调的复合锥体水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溢流箱、溢流管、入料筒体、入料管、锥体和底流体,入料管以切线进料方式或渐开线进料方式设置在入料筒体的一侧,入料管的横截面最好呈矩形状,以实现粗煤泥的预先排列和分层;入料筒体上端设有支架,入料筒体下端与锥体大径端相连接,锥体小径端与底流体相连接,所述的锥体至少由三个不同锥角的锥体单元复合而成,锥体单元的锥角从上而下依次递减,以提高粗煤泥在水介质旋流器中的分选精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体由上锥体单元、中锥体单元和下锥体单元三个锥体单元组成,上锥体单元的锥度角为110°~160°,中锥体单元的锥度角为45°~110°,下锥体单元的锥度角为0~60°;上锥体单元的长度为锥体长度的5~20%,中锥体单元的长度为锥体长度的45~60%、下锥体单元的长度角为20~45%。所述的溢流管由入料筒体上端垂直插于入料筒体内,溢流管与入料筒体的轴线相重合,最佳是所述的溢流箱和中心线与入料筒体、锥体、底流口的轴线为同一轴线;溢流箱一侧设有外置溢流弯管,箱体的下端与溢流管的上端相连接,箱体上端与丝杠的一端相连接,丝杠的另一端与支架上的螺旋手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入料筒体直径与入料筒体高度比值为0.5~2.0,溢流管直径与入料筒体直径比值为0.25~0.5,溢流管插入深度与筒体高度的比值为0.3~1.5;所述的底流口直径与筒体直径比值不大于0.25;所述的入料筒体上端与溢流管经压盘相连接,以起到了密封作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管插入深度可由螺旋手轮、丝杠和支架进行调节,以调节溢流管插入入料筒体的深度,从而实现水介质旋流器内分选密度调节,可在不添加重介质的情况下,实现对物料的按密度分选,经分选后,轻产物与重产物依次由溢流口及底流口排出,轻产物经过脱水、脱泥处理后即可得到合格精矿产品,重产物经过脱水、脱泥处理后,可作为尾矿产品。

实旋例1:

如图所示:一种溢流管可调的复合锥体水介质旋流器,主要由螺旋手轮1、丝杠2、支架3、溢流弯管4、溢流箱5、溢流管6、压盘7、入料管8、入料筒体9、螺旋手轮支架10、上锥体单元11、中锥体单元12、下锥体单元13、底流体14组成,溢流管在线可调装置的驱动机构由螺旋手轮1、丝杠2和支架3组成,丝杠2与溢流箱5采用定位销连接,支架3固定于入料筒体9之上,溢流弯管4与溢流箱5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溢流箱5采用法兰与溢流管6连接,溢流管6通过压盘7固定于入料筒体9的中心腔内,溢流管6与压盘7之间设有盘根,入料筒体9由两部公组成,入料筒体9由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组成,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采用法兰连接,入料管8采用切线方式或渐开线方式布置于入料筒体9一侧,入料管8横截面采用矩形机构,上锥体单元11的大径端采用法兰与下部入料筒体9的下部筒体下端相连接,竖直布置于下部筒体下方,中锥体单元12采用1~3个不同锥角的锥体复合而成,锥角从上而下依次递变,锥体个数及锥角大小需根据所处理煤泥的性质进行调整,下锥体单元13安装于底流体14上部,下锥体单元13采用法兰与中锥体单元1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含有粗煤泥的矿浆通过有压方式给入复合锥体水介质旋流器内,沿旋流器筒壁进行旋转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密度物料逐渐穿过空气柱进入旋流器外旋流,低密度物料逐渐进入旋流器中心空气柱。由于复合锥体的存在,可使外旋流中的物料旋转至锥体位置时,发生二次分离,促使外旋流中的轻产物进入空气柱,向上运动,沿溢流管排出,外旋流中的重产物则继续沿筒壁向下运动,由底流口排出,从而提高重产物和轻产物的分离精度。溢流管可调装置的存在,可以实现溢流管插入深度的在线调节,从而更加适应选煤厂煤质的变化和对分选指标的要求,通过调整溢流管的插入深度,可以对分选过程中的分选密度进行在线调节,根据选煤厂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精煤泥指标及产率进行调整,进而获得合格的精煤泥和尾煤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