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3628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尤其是用于摩托车发动机排气道进行二次补气降低排放的空气滤清器。
技术背景为了降低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放污染,使之达到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标准,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二次补气,二次补气的原理是利用发动机燃烧后废气的高温,在其还没有排向大气之前,辅助的补充一些新鲜空气,促使继续燃烧,从而降低废气排出时的CH、CO等含量;由于二次补气需要的空气量比发动机燃烧室需要空气量小得多,通常是利用辅助空气泵供气,空气泵进气口需安装空气滤清器来过滤空气,这个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通常非常简单,例如,由一个筒体中加一个滤芯构成,筒体两端分别有进、排气管,筒体可以拆开以更换滤芯;二次补气的补气口一般选择在温度高于600-700℃的发动机的排气口、消声器的前端等部位,这些部位离开发动机产生噪声的源头——发动机排气口非常近,平时这里相对封闭,主要噪声经过消声器降低了后才传出,但是,二次补气口将封闭打破,噪声经过二次进气管道直接传出,噪声污染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噪声污染增大缺陷,并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包括筒状的壳体,壳体一端有进气口,另一端有排气口,壳体内安装有滤芯,所述壳体内沿气流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隔板将壳体内腔依次分成前腔、后腔和一个以上的中间腔,隔板上有气流通道联通上述腔,前腔位于进气口端,后腔位于排气口端,滤芯安装在后腔,相邻隔板的气流通道安装相互错开。由于二次补气需要的空气量不大,只要隔板上的气流通道与进、排气口相当或稍微大一点,隔板对气流的流动阻碍就比较小,而发动机巨大的排气噪音传递为排气管——滤芯——后腔——气流通道——中间腔——气流通道——前腔——进气管传出,在传播过程中,中间腔起到简易谐振腔的作用,并且噪声还经后腔、前腔的一定谐振以及中间腔两端的进出通道相互错开的共同作用,使噪音迅速衰减,降低了噪声。
方案中所述壳体可以由进气端盖、排气端盖分别组装在筒体两端所组成,进气端盖设有进气管,排气端盖设有排气管。壳体用两盖一筒,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组装方便,且进气管、排气管可以让滤清器安装方便。
所述进气端盖、排气端盖可以形状相同。两端盖相同可以实现互换使用,减少零件数量,使制造、使用、维修更方便,降低成本。
所述进气端盖、排气端盖可以分别过盈的套装在筒体两端。在进气端盖、排气端盖、筒体选择如塑料等高塑性材料制造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制造、组装、维修更方便。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公知安装连接方式,如螺纹连接等。
所述隔板可以为一平板,气流通道为穿过平板的管。改变管道的长度能调整腔中声音折返程度,调节谐振效果的作用,并且,一定长度的管道的设置不仅起到增加声音传播的距离,而且起到阻碍两个隔板的气流通道管轴向重合,保证有效的错开。
隔板靠近边缘附近还可以开设辅助气孔。辅助气孔在为了达到中间腔谐振效果好而将气流通道设计得比较小时开设,这时隔板对气流的流动有较大的阻碍,辅助气孔则补充这种不足,靠近隔板边缘正是减少干扰谐振效果,辅助气孔比起气流通道小许多,安装后相邻两个辅助气孔也是相互错开的。
所述壳体为圆形。能充分利用普通材料制造。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简单利用设置的隔板,起到消声器的作用,克服了现有技术进行二次补气时噪声污染增大的问题,结构简单,制造、使用、维修方便,成本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隔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包括圆筒状的壳体,壳体由进气端盖1、排气端盖2分别过盈的套装在筒体5所组成,进气端盖1、排气端盖2形状相同,能互换使用,进气端盖1、排气端盖2、筒体5用塑料材料制造,进气端盖1设有进气管12,进气口11在进气管12上,排气端盖2设有排气管22,排气口21在排气管22上,所述壳体内沿气流方向设置有两个隔板4,隔板4将壳体内腔依次分成前腔3、后腔8和中间腔6,隔板4为一圆形平板,气流通道41为穿过平板的管,隔板4上的气流通道41分别联通前腔3和中间腔6以及中间腔6和后腔8,隔板4靠近边缘附近还开设了辅助气孔7,辅助气孔7只有气流通道41三分之一左右,安装后相邻两个辅助气孔7也相互错开,前腔3位于进气口11端,后腔8位于排气口21端,纸质的滤芯9安装在后腔8中,隔板4安装时相邻隔板的气流通道41相互错开。
气流通过过程为进气管11——前腔3——气流通道41+辅助气孔7——中间腔6——另一个气流通道41+辅助气孔7——后腔8——滤芯9——排气管21,排气管21接空气泵,本实施例的进气管11、排气管21、气流通道41管经相同。
发动机排气噪音传递与气流相反为排气管21——滤芯9——后腔8——气流通道41——中间腔6——气流通道41——前腔3——进气管11传出。起简易谐振腔的作用中间腔6可以根据噪音衰减情况多设置,如增加一块隔板4就增加一个中间腔6,依次类推。
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包括筒状的壳体,壳体一端有进气口,另一端有排气口,壳体内安装有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沿气流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4),隔板(4)将壳体内腔依次分成前腔(3)、一个以上的中间腔(6)和后腔(8),隔板(4)上有气流通道(41)联通上述腔,前腔(3)位于进气口(11)端,后腔(8)位于排气口(21)端,滤芯(9)安装在后腔(8),相邻隔板(4)的气流通道(41)安装相互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进气端盖(1)、排气端盖(2)分别组装在筒体(5)两端所组成,进气端盖(1)设有进气管(12),排气端盖(2)设有排气管(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盖(1)、排气端盖(2)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盖(1)、排气端盖(2)分别过盈的套装在筒体(5)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为一平板,气流通道(41)为穿过平板的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靠近边缘附近开设有辅助气孔(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的二次补气空气滤清器,包括筒状的壳体,壳体一端有进气口,另一端有排气口,壳体内安装有滤芯,所述壳体内沿气流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隔板将壳体内腔依次分成前腔、后腔和一个以上的中间腔,隔板上有气流通道联通上述腔,前腔位于进气口端,后腔位于排气口端,滤芯安装在后腔,相邻隔板的气流通道安装相互错开。由于简单利用设置的隔板,起到消声器的作用,克服二次补气时噪声污染增大的问题,因而具有降低噪音、结构简单,以及制造、使用、维修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F01N3/30GK2849195SQ20052001030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4日
发明者张国兵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