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气门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945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子气门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气门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动机,进、排气门对进、排气形成巨大的节流作用,流体阻力巨大, 进、排气量、进排气速度及排气的彻底性受到了很大限制,其结果使发动机的效 率、升功率和低排放性能受到限制,而且传统发动机的进排气门的复位是由弹簧 完成的,由于其固有频率所限,发动机的转速也受到很大限制。中国专利申请号
为200710065122. 9, 200720104124. X的浮动气缸转子气门装置克服了上述的不足,
但因转子气门的转子与气缸及转子壳体的高速滑动,其润滑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使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很难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转子气门润滑 装置,包括气缸,转子,转子壳体,所述转子气门的转子在相邻两气缸之间的部 分的局部直径设为小于与气缸接触部分的转子直径,在所述转子与所述转子壳体 接触界面处、转子壳体内按轴向设有槽式结构,所述槽式结构内设有与所述转子 侧面及所述槽式结构两侧面密封可动接触的可动结构体,所述可动结构体与所述 槽式结构的底部之间设有弹性体。
所述可动结构体设为圆柱结构体,所述圆柱结构体与所述槽式结构间设有润 滑油通道,所述润滑油通道与进油管及回油管连通,所述圆柱结构体由齿轮或链 条驱动,所述圆柱结构体与所述转子气门的转子滚动接触。
所述可动结构体设为柱面长方体,所述柱面长方体的柱面曲率与所述转子外 侧面曲率相同,所述柱面长方体与所述槽式结构之间设有润滑油通道,所述润滑 油通道与相邻两气缸间所述转子与所述转子壳体所形成的空间连通后与进油管及 回油管连通,所述柱面长方体按所述转子轴向作往复运动。
所述可动结构体沿转子壳体圆周方向设置复数个。
所述可动结构体设为柱面长方体,所述柱面长方体的柱面曲率与所述转子外 侧面曲率相同,所述柱面长方体内设有润滑油通道,所述润滑油通道与相邻两气
缸间所述转子与所述转子壳体所形成的空间连通后与进油管及回油管连通,所述 柱面长方体沿所述转子壳体圆周方向布置,其数量与气缸数量相同,所述柱面长 方体与所述转子联动,并按所述转子轴向作往复运动。
所述可动结构体与所述转子接触的表面可设有柔性结构层。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通过粘满润滑油的可动结构体与转子气门的转子表面滚动接触;
或粘满润滑油的可动结构体与转子气门的转子表面往复滑动;或通过可动结构体使润滑
油与转子气门转子间实现可控接触,如同转子气门转子浸泡在润滑油中一样,而又不使 润滑油进入气门孔中,从而使得与转子气门转子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表面得到润滑。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转子气门的转子与气缸、转子壳
体之间的可靠润滑,从而使得转子高速运转,进而使发动机的转速很高;由于润滑油的
冷却作用,使进入的空气通过转子时的温度降低,从而提高了进气效率,提高了发动机
的综合效率;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对转子有清洁作用,所以可使转子气门装覽工作 得更可靠。

.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动结构体为圆柱结构体的实施例主视图2为图1的K—K向剖视图3为图2的M—M向剖视图4为图3的Q—Q向剖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动结构体为前后往复运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图5的N—N向剖视图7为图6的P—P向剖视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多个可动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9为发明可动结构体为圆周向有数个滑块体开闭气门孔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10为图9的E—E向剖视图11为图10的F—F向剖视图12为图10中转子表面及滑块体位置展开示意图; 图13为可动结构体表面设有柔性结构层的结构示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l、图2、图3和图4所示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包括气缸3,转子l, 转子壳体2,所述转子气门的转子1在相邻两气缸之间的部分的局部直径A设 为小于与气缸接触部分的转子直径B,在所述转子1与所述转子壳体2接触界面 处、转子壳体2内按轴向设有槽式结构4,所述槽式结构4内设有与所述转子1 侧面及所述槽式结构4两侧面密封可动接触的可动结构体5,所述可动结构体5 与所述槽式结构4的底部之间设有弹性体6。
所述可动结构体5设为圆柱结构体51 ,所述圆柱结构体51与所述槽式结构 4间设有润滑油通道201、 202、 203,所述润滑油通道201、 202、 203与进油管 7及回油管8连通,所述圆柱结构体51由齿轮9或链条驱动,所述圆柱结构体 51与所述转子气门的转子1滚动接触。
实施例2: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所述可动结构体5设为柱面 长方体52,所述柱面长方体52的柱面曲率与所述转子1外侧面曲率相同,所述 柱面长方体52与所述槽式结构4之间设有润滑油通道201 ,所述润滑油通道201 与相邻两气缸3间所述转子1与所述转子壳体2所形成的空间C连通后与进汕 管7及回油管8连通,所述柱面长方体52按所述转子1轴向作往复运动。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所述可动结构体5沿转子壳体2圆周方 向设置复数个。
实施例4:
如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所述可动结构体
设5为柱面长方体53,所述柱面长方体53的柱面曲率与所述转子1外侧面曲率 相同,所述柱面长方体53内设有润滑油通道201、 202,所述润滑油通道201、 202与相邻两气缸3间所述转子1与所述转子壳体2所形成的空间C连通后与进 油管7及回油管8连通,所述柱面长方体53沿所述转子壳体2圆周方向布置, 其数量与气缸3数量相同,所述柱面长方体53与所述转子1联动,并按所述转 子1轴向作往复运动。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所述可动结构体5与所述转子1接触的 表面可设有柔性结构层9。
权利要求1.一种转子气门润滑装置,包括气缸,转子,转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气门的转子在相邻两气缸之间的部分的局部直径设为小于与气缸接触部分的转子直径,在所述转子与所述转子壳体接触界面处、转子壳体内按轴向设有槽式结构,所述槽式结构内设有与所述转子侧面及所述槽式结构两侧面密封可动接触的可动结构体,所述可动结构体与所述槽式结构的底部之间设有弹性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结构体 设为圆柱结构体,所述圆柱结构体与所述槽式结构间设有润滑油通道,所述润 滑油通道与进油管及回油管连通,所述圆柱结构体由齿轮或链条驱动,所述圆 柱结构体与所述转子气门的转子滚动接触。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结构体 设为柱面长方体,所述柱面长方体的柱面曲率与所述转子外侧面曲率相同,所 述柱面长方体与所述槽式结构之间设有润滑油通道,所述润滑油通道与相邻两 气缸间所述转子与所述转子壳体所形成的空间连通后与进油管及回油管连通, 所述柱面长方体按所述转子轴向作往复运动。
4、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 动结构体沿转子壳体圆周方向设置复数个。
5、 如权力要求l所述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结构体 设为柱面长方体,所述柱面长方体的柱面曲率与所述转子外侧面曲率相同,所 述柱面长方体内设有润滑油通道,所述润滑油通道与相邻两气缸间所述转子与 所述转子壳体所形成的空间连通后与进油管及回油管连通,所述柱面长方体沿 所述转子壳体圆周方向布置,其数量与气缸数量相同,所述柱面长方体与所述 转子联动,并按所述转子轴向作往复运动。
6、 如权利要求l、 2、 3或5所述的转子气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可动结构体与所述转子接触的表面可设有柔性结构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气门润滑装置,包括气缸,转子,转子壳体,所述转子气门的转子在相邻两气缸之间的部分的局部直径设为小于与气缸接触部分的转子直径,在所述转子与所述转子壳体接触界面处、转子壳体内按轴向设有槽式结构,所述槽式结构内设有与所述转子侧面及所述槽式结构两侧面密封可动接触的可动结构体,所述可动结构体与所述槽式结构的底部之间设有弹性体。
文档编号F01M9/10GK201059210SQ20072014905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靳宇男 申请人:靳宇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